在校生自学考试作弊现象探析
2014-08-15陈立群河北省沧州市教育考试院
陈立群(河北省沧州市教育考试院)
当前,虽然我国的自学考试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现象.在校生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即是其一,这严重影响了自学考试的质量.本文拟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对在校生自学考试的作弊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作弊现象客观原因分析
1.近年来,由于自学考试门槛低,考生数量大量增加,与此相对的,却是有效教学资源匮乏,不像全日制院校,有教师能很好指导和督促每个学生的学习.因此,自考类学生厌学弃学现象普遍,部分学生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甚至铤而走险,选择作弊.
2.社会自助教学管理存在漏洞.一方面,很多社会自助教学院校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扩大招生,致使自考生源质量下降,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能让考生考试顺利过关,很多自考考教不分离,给作弊创造了方便条件.另一方面,各自考考场纪律不严,也成为诱发作弊的原因之一.监考老师监管尺度不一,对学生作弊现象“视而不见”,加之学生作弊手段呈现高科技趋势,监考时难以发现,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自学考试的作弊行为.
二、作弊现象主观原因分析
自考作弊行为,虽然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观因素更不容忽视.
1.学习动力不足,成才观念模糊.自考的考生中除了一些高考发挥失常的考生外,大部分是在高中学习阶段处于中下层的学生.他们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动力相对不足,自我管理能力相对缺乏.他们对自学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对自己要求不严.为了考试能过关,混到毕业文凭,就铤而走险,选择作弊.
2.侥幸心理、从众心理和“义气”心理.其实大部分考生都知道自考有关考试作弊的相关处罚规定,但是仍有不少考生铤而走险,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自己或者一些考生选择了这个方法而没被发现,从而考出了理想成绩,于是起而效仿.有的考生是看到其他考生作弊,觉得自己不作弊吃亏,于是加入到作弊行列.可以发现,作弊考生并不全是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平时表现良好的考生也有部分选择在考试时作弊.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义气”心理.他们碍于情面,在同学要求下为对方提供方便,从而被动参与作弊.
三、杜绝作弊现象的对策
1.加强对考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得失观.把诚信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生理念教育之本,使考生懂得诚信的重要意义,自觉培养和维护诚信的道德观念.
2.加强社会自助教学师德教育,严格考场纪律.督促社会自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提高考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考风.严格考试管理,科学编排考场,随机安排座位号,制定突发事件预案.合理安排和搭配巡考、流动监考、监考、考试工作人员,不流于形式.考前应清理并封闭考场.试卷印刷、运输、存放必须安全保密.
3.以人为本,建立严格的科学合理的惩罚机制.对作弊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其目的是教育考生本人并警示其他考生.对作弊处理必须一视同仁,严格照章办事,以维护自学考试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