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小学特色课程开发“三策略”

2014-08-15梁铁城

教育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三策略龙舟校园文化

梁铁城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育方式同质化倾向严重的状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和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推动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随后也纷纷出台了鼓励学校特色办学的政策、制度。目前,学校特色化发展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成为了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属于 “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活动课程,其 “活动领域”包含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人与文化”。从 “人与文化”活动领域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功能,这是因为 “特色课程是在学校文化引领下,融合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之中、服从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学校特色教育的课程”。本文试图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平台,探讨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小学特色课程开发三策略:学校文化聚焦策略、特色项目提升策略、文化活动改造策略。

一、学校文化聚焦策略

特色课程具有课程性和特色性。 “课程性”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四个要素; “特色性”是指 “人无我有”的独特性。学校特色课程的个性往往源于学校文化的独特,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并信守的精神理念,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引领下组织及其主体成员共同的行为方式与物化形态” (沈曙虹),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群体心理意识等。学校文化植根于学校自身的办学传统或学校所在地域的文化传统。因此,学校立足于自身的办学传统或地域文化,融合现代办学要求,提炼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引领下确定课程目标,并据此梳理相应课程资源和内容,开展个性化课程实施与评价,应为建设特色课程的基本思路。

学校文化聚焦策略,是指通过 “文化主题化、主题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课程单元化、单元课型化”的过程,开发出具有学校文化内涵的特色课程。学校在建设特色课程时,要让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自身办学传统或学校所在地域的文化传统,并在先进办学理念指引下,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如果某学校以其学校文化为引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发挥为课程目标出发点,那么,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具备了特色课程的特质。如果某学校在其个性化课程目标引领下,从学校的办学传统或地域文化的角度,整合资源,选择和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并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那么,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可成为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所在的沙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音乐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贤人辈出。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沙湾古镇历史文化,在 “尚贤励学”办学理念指引下,以 “尚贤”、 “齐贤”、“弘贤”为育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以 “贤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了该校特色课程 “贤文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州市铁一中学 (原名为 “广州铁路第一中学”)的 “铁英创新”特色课程,则缘起于学校自身的铁路文化办学传统。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聚焦在学校的“铁路文化”这个主题,使其科技类和活动类课程成为 “铁英创新”特色课程的重要内容。

二、特色项目提升策略

普通中小学开发特色课程的另一基本策略,是学校以特色项目为突破口,通过对特色项目活动进行提炼、补充、完善,进而提升为特色课程。

“特色项目”指学校办学的优势项目,是构成学校特色的基本要素。它具有独特性 (办学项目 “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项目水平高、参与学生人数多)、综合性 (能体现多门学科、多种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融合)、辐射性 (教育教学模式明显,在广阔区域内具有影响力)、可持续性(项目水平不断提高,其目标指向应由学生技能的掌握到能力的提高并最终达到人的教育)等四个特征。学校特色项目的类别有德育类、教学类、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管理类、文化类等。学校的特色项目可以是1个项目,也可以是多个项目,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学校特色项目的育人模式都是以 “项目推进”为主,而并非特色课程的以 “文化引领”为主。因此,学校在建设特色课程时,要理清现有的特色项目,从学校文化基础中挖掘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上升为有主题的办学特色,并围绕办学特色包装特色项目,形成以文化为主而不是以项目为主的育人模式,从而把特色项目提升为特色课程;也可以基于本校办学传统和地域文化的自然教育资源、文化内涵以及自身优势,遵循教育规律,确定学校特色主题和内涵,然后围绕特色主题,打造学校新的特色项目,并对特色项目活动进行课程化改造,把其提升为特色课程。已经被省、市认定为各类项目 (基地)的学校,更要将这些特色项目提炼、上升为有主题的办学特色,并通过各种措施不断补充、完善、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进而使特色项目提升为特色课程。

从实践层面看,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建设特色课程的情况可以证明这一点。该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过面上推动和点上深化的阶段后,一批学校的特色项目活动从特色走向品牌,已经建设成为特色课程。例如,洛浦沙滘中学的 “龙舟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剪纸活动是该校原有的特色项目。该校根据本校 “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和学校所在沙滘岛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选择“龙舟文化”研究性学习项目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开发、提炼龙舟文化精髓,确立以 “同舟共济,击水中流”的龙舟精神为学校精神,并以此引领学校和师生发展。在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该校开设以 “龙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剪纸、书法、刺绣等课程,开展龙舟操、龙舟舞、龙舟剧、龙舟绳、岸上龙舟赛、龙舟服饰设计及表演、龙舟粽制作、龙舟模型制作、龙舟知识和灯谜竞赛等系列活动,承办 “龙舟文化传承”、 “民俗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题的广州市民俗文化研讨会,并进行相关的区级、省级课题研究。就这样,洛浦沙滘中学以 “龙舟文化”研究这一特色项目为突破口,提炼出学校的办学精神,通过课程推进、活动推进、研讨推进、课题推进等策略,不断补充、完善、发展龙舟文化并使之形成系列,进而使该特色项目提升为 “龙舟文化”特色课程。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是广东省体育 (武术)传统项目学校,该校以 “武术教育”特色项目为突破口,探索 “武德立校”的办学策略,在对武德核心精神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确立了 “正心教育”办学理念,通过以 “体艺2+1”活动为抓手,采取 “五激励 (目标激励、制度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措施等方式途径,不断补充、完善、发展 “武术教育”,从而使该特色项目提升为 “武术教育”特色课程。

三、文化活动改造策略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除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四大指定领域,还应包括一些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 (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上述非指定领域的活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内容,笔者称之为 “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载体;但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课型,而不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形态,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并未凸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多元学习方式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本校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 “改造”,其内涵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课程化改造,将校园文化活动用课程要素 (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加以课程化设计,改造成有具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的课程形式。在实施时,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综合性”、 “实践性”、“探究性”理念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 “改造”。即,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学校要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及经验获得为主要形式,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从而使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从一般活动走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主题化改造,学校要立足于本校文化基础,在办学理念引领下,将校园文化活动加以主题化整体改造,将一些原本零散的、无系统的兴趣活动、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升级为有规划、有主题、有体系的课程,使之融合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之中、服从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学校的特色教育。

不少学校正是通过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课程化、主题化改造,使之成为了本校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对 “一答到底”、 “校园好声音”、跑操、啦啦操、班班合唱团、管乐队、健美操等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了课程化改造,使之开发成为以 “自信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并构成了该校 “莲品励韵”特色课程的重要内容。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紧紧围绕 “玉文化”主题,开展 “以玉立德”校本文化系列活动。这些经过课程化、主题化改造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了该校 “玉文化”特色课程的重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校园活动进行改造过程中,学校要善用 “加减法”。在学校文化和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适当删减无关的活动,而增加一些相关的活动,并纳入特色课程体系中。如,广州市广雅中学在建设 “博雅”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减少了张之洞办学时期的一些项目,增加了与办学特色相关的开学礼、成人礼、冠冕礼 “三礼”活动,从而使其 “博雅”课程更具特色。

实践证明,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台, “聚焦学校文化、提升特色项目、改造文化活动”,是中小学开发特色课程的一条有效路径。

①广州市教育局编委会.普通高中特色课程新思路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②沈曙虹.学校文化战略笄的内容结构 〔J〕.中国教育学刊,2011 (2) .

③张建芳.试论传统校园文化活动实施中的问题与课程化改造对策 〔J〕.浙江教学研究,2012(6).

④黄大谷.论特色学校建设有关问题 〔J〕.教育督导,2003(4) .

⑤陈柏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再认识 〔J〕.教育导刊,2014 (7) .

猜你喜欢

三策略龙舟校园文化
屈原 端午 龙舟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龙舟
《金娃——龙舟》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三策略”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