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影响数学成绩的原因及提高成绩的办法

2014-08-15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第一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所学课外运算

刘 勇(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第一中学)

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数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略有了解,也在经常地思索如何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下面我就高中数学的学习谈谈我的看法。

学生在初中数学还可以,但是到了高中学习数学就非常困难,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他们数学成绩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缺少主动性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老师讲什么,自己就学什么,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这表现在自己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虽然把定义、定理熟记下来了,但却不会用,不知道怎么用。此外,这类学生不主动去积累老师讲过的典型例题,不主动去研究在课堂上存在疑问的问题,也就是缺少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2.学习方法不科学

老师在上课时要讲知识的生成过程,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和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做到紧跟老师思路,没有抓住这块主阵地,把重要环节给丢失了,对知识的要点没有听清,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在此情况下,学生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不会做的习题也越来越多,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恶性循环,变成学困生。

3.不重视基础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误区,认为学好数学就是多做题,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由于不经常动笔,学生在考试中才发现细节不清,根本就做不出来。另外还有的学生对难题很感兴趣,平时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做难题、偏题和怪题上,而考试试题以常规、基础题为主,所以在考试中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些学生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学习意志薄弱

高中的数学教材逻辑性极强,特别是在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掌握不好或未理解的话,就会直接影响深一层内容的学习,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另外,这些初中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比较薄弱,遇到问题不会积极思考,畏难情绪时有发生。其结果往往是产生厌学情绪,放弃数学的学习。

5.缺乏必要计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它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等其他认识能力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学生不能熟记各种数据和公式,就无法正确、迅速地进行各种运算;如果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或根本不理解,运算必然会陷入盲目性;学生不善推理,就无法选取合理的运算方法,甚至对不合理的运算结果也觉察不出;估计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常常能帮助学生预测结果,从而也容易纠正不正确的运算结果……运算能力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数学发展史上,不同类别的运算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运算的认识和掌握也必须是逐步有序的、有层次的:不掌握有理数的计算,就不可能掌握实数的计算;不掌握整式的计算,也就不可能掌握分式的计算;不掌握有限运算,就不可能掌握无限计算;没有具体运算的基础,抽象运算就难以实现。由此可见,运算能力是随着知识面的逐步加宽、内容的不断深化、抽象程序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的。对于中学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个层次:①计算的准确性——基本要求;②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较高要求;③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高标准要求。运算技能上升到能力的层次,就能把运算的技巧与发展思维融合在一起。学生计算能力不够导致了即使解题有思路还是做不出来,这在考试中和不会是一样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在平时对学生耐心指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注意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

2.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在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时要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专心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没弄清楚的问题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和同学,进行复习强化,把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3.数学教学要立足根本,不可舍本逐末

何谓本?一是以德为本,修身立德,这也是教师的社会责任所决定的。作为一名教师,第一要务是加强学习和立德,既要有才,又要有德。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二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他们就能随时获取知识。三是以教材为本,这是一个更加具体的教学要求,然而也是十分重要的。近几年,受社会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忽视了课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外的资料上,而大多数资料都有大量总结的公式和所谓的捷径,表面是省时、省力,其实质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到时候还是一无所获。因此,我们教学时要以课本为本,让学生在学习、钻研、挖掘课本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学和学习都是务实的工作,不能走任何的捷径。

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想着一蹴而就。我们应该以高度的工作热情,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自身的工作使命,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关注好每一位同学,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所学课外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有趣的运算
非所学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转动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