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 Cs的发展与高校教育改革
2014-08-15张明洁
张明洁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1 MOOCs及其特点
2013年2月,《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立足高等教育机构的现状,以全球化视角展望2013-2018未来5年间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该报告将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s、平板电脑、游戏和游戏化、学习分析、3D打印和可穿戴技术列为将影响未来5年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6大信息技术。该报告突出了MOOCs在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
“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第2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平台上的学习资源都是开放的,学习者不分地域、不分国籍,只要想学习,都可以进来学;第3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是在线完成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第4、第5个字母“Cs”代表Courses,课程。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s),中文译为“慕课”。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MOOCs。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课程《人工智能导论》放到互联网上,吸引了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的16万余名学生,并有2万人完成了课程学习,由此掀开MOOCs的新篇章。随后,大学与企业合作推出MOOCs的3大平台Coursera,Udacity,edX。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学也纷纷加入MOOCs行列。
MOOCs具有的特点有:(1)大规模性:MOOCs是一种开放的、大规模的教育形式,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可以同时学习同一门课程,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所有的教学资源和信息都是开放的。(2)交互性:MOOCs与传统的网络课程有区别。如国家精品课程和网易公开课,基本都是将学习资源罗列到网站上,对于后期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关注不够,仅以资源的共享为主,没有与学习者充分交互,为单向的知识传播。而MOOCs平台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即时的交互,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1]。(3)微课程:MOOCs以知识块为学习的单位,每一门课都有一个教学团队,每门课授课时间为8~15周,授课以视频教学为主,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的长时间视频,MOOCs的每节课以8~15min的讲解为主,即微课程。(4)以学习者为中心:平台有讨论、测试。重引导,鼓励学生研究、探索,学生的提问,系统会自动将问题分类,通过论坛投票,教师会选取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回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解决问题,促进互教互学。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平台上已有的资源进行学习,还需参加小测验,利用和巩固知识,MOOCs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2 MOOCs在中国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2年我国开始了中国式MOOCs的探索。由上海市教委牵头,与30多所上海的高校联合成立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以互选联盟学校的课程,并实行学分互认。2013年被称为“中国MOOCs的元年”。中国高校进入MOOCs行列,2013年5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率先加入了edX平台;7月,复旦和交大,加入了Coursera平台;9月,北京大学也加入了Coursera平台;8月,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新竹交大,推出“在线学习联合体”[2];9月23日,北京大学在edX平台上上线4门课程,分别为《20世纪西方音乐》《电子线路》《民俗学》和《世界文化地理》,是第1批在国际在线教育平台发布课程的国内高校;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开始对外开课;随后清华也在edX平台上有4门课程上线。
3 MOOCs冲击下的高校教育改革
传统教育是以“教为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学习方式为“接受式学习”,主要培养记忆、思维、推断、观察等接纳知识的能力。忽略了学生独自思考、主动性、创新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信息技术下的学习,是自主性的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培养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生成与提升。在信息化时代,传统大学面临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多元、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并解决教育公平、教学资源均衡等问题的重大挑战。借助网络向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在线课程,扩大高等教育的机会,深化高校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大学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MOOCs是信息技术运用在教育中的产物。MOOCs的发展能很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对于学习者来说,在线学习,让所有想学习的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让大规模学习、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对于高校来说,不仅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教学观念、教学体制、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改革。对于教师而言,转变了角色,从过去知识的讲授者、传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协作者、启发者。MOOCs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给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冲击,对于高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样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重大机遇。
MOOCs并不在于校园外部的优质资源分享,而在于切实发生在大学肌理深处的“教学改革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对于中国而言,可以充分利用MOOCs这样的大规模开放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MOOCs的快速发展,将很大程度上扩大高等教育的受益面。只要在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全世界任何对学习有兴趣的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世界顶尖名校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学习“非正式”的高等教育,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便捷的学习互动。
MOOCs对于高等教育,是一种诱发因素。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结合混合式学习、学习分析技术,借鉴MOOCs的教学经验,将大学课堂的设计更侧重问题解决和学生的互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MOOCs的开放性特点,为传统大学的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和运作提供了独特的思路[3]。
为推进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以下要求:(1)通过中小学信息技课程的设计来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为以后在线学习打基础。(2)把开放的网络教学资源和MOOCs纳入到大学的发展战略中。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高互联网设施水平,提供充足的网络宽带、低价的网络价格、高效的传输能力和优良的网络设备,为在线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3)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在线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线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转变教师教育的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作者。(4)高校应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趋势,积极将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深化大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不可能是谁替代谁,只能是各自发挥最大的优势,相互借鉴、融合,让教育更加普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1]苏芃,罗燕.技术神话还是教育革命?——MOOCs对高等教育的冲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2]梁萍,何云峰.MOOCs的教学资源优势及对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借鉴[J].中国农业教育,2014(1).
[3]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