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患者静脉输液后皮下淤血原因及对策
2014-08-15韦丽喜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注射室广西柳州545005
韦丽喜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注射室,广西 柳州 545005)
静脉输液后经常会发现患者手背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轻者不足一拇指大,重者占手背的50%,患者既感到疼痛,也影响了护士的再次穿刺。在临床工作中,通过观察询问了解发现我们在工作中的疏忽和不重视而造成,为了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本文对门诊输液后患者造成皮下淤血原因分析,提出对策。
1 静脉输液后皮下淤血的原因
由于门诊输液特点,时间不规律,病急且多,当高峰期时穿刺失败后,工作人员急,患者也急,往往为了加快输液速度,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急于穿另一部位,而在拔针后贴上胶布帮助按压止血,造成按压时间不足3 min,力度不够,血液慢慢渗出,造成皮下淤血。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经常由于工作忙,将输液完毕后将按压过程交给患者完成,而没有教会,交代患者正确的按压方式。按压方法、力度、时间、面积是静脉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的重要原因[1]。
患者的认知不足,即使医护人员交代正确的按压方式,而患者由于不明白皮肤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部位不一致,因此只按压皮肤针眼处,拔针后血液沿静脉穿刺点外流,造成皮下淤血。
患者忽视按压环节,特别是我们取消了棉签按压方法,采用一次性纱布直接贴压法,会让患者认为胶布贴着就可以止血的误区,或由于急于如厕,忽略按压环节,使按压时间过短,或拔针后,小儿哭闹、躁动,家长往往稍稍按压,见无出血,就放弃按压,造成皮下淤血,因为拔针后如果按压时间过短,力度过轻,力度不均匀,局部血流形成阻力→恢复→再阻断→凝血过程,在恢复过程中,血液迅速经过损伤血管壁溢出导致皮下淤血[2]。
2 预防对策
2.1 加强沟通,努力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再次穿刺:护理人员因适应在门诊输液的规律特点,在工作繁忙时,做到忙而不急,当血管难寻时,尤其是老人血管壁坚硬,弹性差,脆性大,瘦者皮下脂肪少,但摸之滚动,进针处血管回缩差,胖者皮下脂肪丰富,血管不清楚,触之柔软,但血液充盈不良,穿刺易破,因此,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本身具有一定困难,因此要耐心寻找血管,不能急于穿刺,如果穿刺失败,不要急于穿刺第二针,应温柔、耐心的做好沟通工作,向患者致歉,说明原因,不要因为患者着急医护人员也开始着急,应让患者按压足够时间后,再及时认真选择血管重新穿刺,可避免造成皮下淤血。
2.2 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及家属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实施健康教育:特别是对护士生拔针后对患者的交代注意事项,及拔针方法的交代。在发现患者手背有淤血后,询问发生原因进行拔针按压方法的宣教,告诉患者按压时间,告诉患者我们在进针时,有两个针眼,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按压时,两个针眼都需要得到有效按压,应鼓励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压,做到真正的彻底按压,对于凝血机制好的按压2~3 min即可,凝血机制差的,则需按压20 min,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不要急于用力活动,以免引起血管针眼处出血。如果由于对患者少了一句叮嘱,护士离开后,患者不知,造成皮下淤血,会给自身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3 教会患者重视拔针后的正确按压:再给患者拔针时,一边揭开胶布,一边温柔地对患者说“请按照我提供的方式按压,不要揉,稍多按一会儿”,三句浅显易懂的话语,无论患者文化程度高低及年龄大小,相信每个人都听得懂,并会照之去做,从而有效避免了拔针后造成的皮下淤血。由于工作性质,输液工作量大,整体护理并不是大包大揽,更多的是注重患者的心理,满足患者参与自身治疗的愿望,最大程度地发挥患者的主动性,通过拔针后与患者的沟通与配合,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发生皮下淤血原因进行分析、了解、患者对拔针处方法、力度、时间的认知缺陷,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指导教育,使其认知按压方法的正确性、重要性,有利于减少输液后发生的皮下淤血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满意的护理效果。
[1] 陈鲤榕,黄美仙.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09,6(9):1904.
[2] 于 芳.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