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并文献复习

2014-08-15翟新革王恩勇王文娟冯可清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吉林梅河口5000吉林省东丰县五道岗卫生院吉林东丰600吉林省梅河口市疾控中心吉林梅河口5000

吉林医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栓子肠系膜肠管

白 波,翟新革,王恩勇,王文娟,白 晶,冯可清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吉林 梅河口 5000;.吉林省东丰县五道岗卫生院,吉林 东丰 600;.吉林省梅河口市疾控中心,吉林 梅河口 5000)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事件。来自心脏的栓子占94%,来自心房颤动的栓子占77%。心房颤动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极少见,死亡率极高。我院2011年~2013年心内科仅发现3例,其中死亡2例,存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1.1 例1:患者,女,68岁,心悸、气短伴上腹部疼痛,腹胀持续发作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3 d入院。既往冠心病病史7年,高血压病史7年,心房颤动病史5年。发病1周前以左心衰竭入院,治疗好转出院。查体:心界向左侧扩大,P 150次/min,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不整,脉搏短绌。全腹压痛,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1~2次/min。腹平片:肠管扩张积气。血常规:WBC 27~109/L,NECT 99%。心肌酶学:LDH 27 U/L,羟丁酸脱氢酶328 U/L。肝功能ALT85U/L,余项正常。心电图:异位心律,快速型心房颤动,ST-T改变。临床诊断: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后,转普外科行急诊剖腹探查,见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回盲端至2/3回肠段肠管变黑、坏死,予以切除;1/2段升结肠缺血、血运不良、无法改善,予以切除。术后12 h出现快速型心房颤动,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1.2 例2:患者,男,60岁,胸闷、气短伴上腹部胀痛,呕吐暗红色胃内容物,未大便、未排气,病情逐渐加重2 d入院。既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30年,冠心病、心房颤动病史10年,多次以心衰入院。查体:T 37.8℃,P 170次/min,R 20 次/min,Bp 110/75 mm Hg(1 mm Hg=0.1333 kPa),一般状态极差,颈静脉怒张。双肺闻及湿啰音。心浊音界明显向左侧扩大,P 180次/min,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不整,脉搏短绌。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全腹压痛(+),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腹透:肠管明显扩张,积气、有液平。血常规:WBC11.8×109/L,PLT 60×109/L,NECT 87.3%,心肌酶学:LDH 347 U/L,HBDH 269 U/L,CK 25 U/L,CK-MB 8 U/L。胸片符合风心病合并冠心病,肺血多。肾功能:血Na+125 mmol/L。考虑肠梗阻转普外科,急诊剖腹探查见,肠系膜血管内有血栓,空肠、回肠4/5段、右半结肠变黑坏死,无蠕动,切除坏死肠管,术后6 h心衰加重,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1.3 例3:患者,女,75岁,主因间断心悸、气短10年,加重5 d,上腹部疼痛9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9年,血压最高时220/120 mm Hg,心房颤动病史10年。发病5 d前,在外院基层医院以左心衰竭住院,予以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病情不见好转出院,为求诊治而于我院就医。入院时查体:P 80次/分,R 22次/,Bp 150/80 mm Hg,一般状态欠佳,口唇略发绀。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P 110次/min,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不整,脉搏短绌。上腹部近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1~2次/min。心脏彩超:1、左心增大,2、左房内高回声团,考虑血栓,3、左室收缩功能减低,4、二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压增高,6、心包少量积液。射血分数:32%。门诊心电图:异位心律,快速型心房颤动,ST-T改变。临床诊断: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左房内血栓、肺动脉高压。入院时腹痛原因考虑心衰所致胃肠道淤血,但患者经过对症治疗,腹痛未减轻。结合患者左房血栓病史,考虑不除外肠系膜动脉血栓,进一步查上腹部CT示肠梗阻。遂经普外科会诊,转外科行急诊剖腹探查:见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回盲端至2/3回肠段肠管变黑、坏死,予以切除;右半结肠缺血、血运不良、无法改善,予以切除,行空肠与横结肠用吻合器端侧吻合。术后予以抗炎,静脉高营养等治疗,患者病情痊愈出院。

2 讨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约为0.5%,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6%以上。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50~600次/min,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min,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栓栓塞事件是心房颤动最重要且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房颤常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使形成栓子的几率较大。持久性心房颤动使心房结构改变,导致心房扩大,心房间质纤维化,心房不能协调收缩,血液在心房内形成湍流,血液淤滞,几乎均在左心耳形成血栓,右心少见。左室血栓脱落即为栓子,沿血流运行途径为脑、脾、肾、四肢的指趾,肠系膜等,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有左向右分流者栓子可在肺部[1-3]。肠动脉血栓极为少见,常在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所致的疾病,本病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或动脉硬化史。此种疾病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各有差别,起病急,阻塞后肠管血运障碍,肠管缺血、缺氧、继之麻痹。缺血、缺氧严重,肠管可在短期内发生广泛性坏死。有剧烈腹痛、呕吐、肠管坏死、肠鸣音消失,出现腹膜炎症状,呕吐暗红色液体或便血,腹腔穿刺抽得血性液体时,才想到本病的可能性,为时已晚。后期则出现腹胀、脉速无力、唇绀、指端青紫、皮肤湿凉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诊断困难。若诊治不及时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时,栓子的来源有:①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处的赘生物和左心耳、左心房附壁血栓的脱落;心肌梗死后的壁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形成的血栓脱落;②血管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的附壁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③肺脓肿或脓毒血症的细菌栓子等。治疗原则:原来有心脏血管病变而易发本病的患者,一旦突发腹部剧烈疼痛而怀疑本病时,应经积极准备后,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如发现栓塞和血管痉挛时,可用输液泵向动脉内持续输入罂粟碱30~60 mg/h,尚可试用溶栓治疗。如疗效不显著,应早行手术探查。方法有: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搭桥吻合术,术后用肝素、右旋糖酐等药物抗凝治疗,如肠曲已坏死,需做肠切除术。但防患于未然,故内科抗凝治疗对二级预防及其关键。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措施很多,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有减慢心室率,抗凝治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予以积极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并抗栓治疗;另有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及减少复发率,在明显提高。但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不乐观,许多临床医师顾虑华法林的出血并发症及需监测凝血机制,患者的依从性差,故少用。大家注意到新的抗凝口服药物,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有减少出血并发症的益处,值得积极推广,但其费用较高,限制了该药物的应用。房颤抗凝日益趋于全或无原则,即对于存在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推荐抗凝;无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不予抗凝[4-8]。本报道的主要目的,提醒广大临床医师尤其心内科医师,应充分认识和重视心房颤动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对于存在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予以积极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临床重视肠系膜动脉血栓的发生,少见病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外科手术干预治疗,减少致死、致残率的发生。

[1] 李 澍,梁 斌,粟光明,等.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和治疗[J]. 普外临床,1977,12(1):95.

[2] 栾景源,董国祥.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诊治经验[J].腹部外科,2001,14(1):77.

[3] 罗成华,肖西平,李 荣,等.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24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5):414.

[4] 王亚军,李 铎,刘 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7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125.

[5] 郭继红.心律失常新进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出版社,2010:103.

[6]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3.

[7] Klass AA.Embolectomy in acute mesenteric occlusion[J].Ann Surg,1951,134(5):913.

[8] Shaw RS,Rutledge RH.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embol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massive mesenteric infarction[J].N Engl J Med,1957,257(13):595.

猜你喜欢

栓子肠系膜肠管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留守儿童栓子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蓝狐
栓子他娘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