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教育的典型个案解读
2014-08-15秦莉
秦 莉
(郑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 郑州 454400)
以色列(Israel),被誉为“奶与蜜之地”,英文名称The State of Israel。这个西亚地区的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南隅,北与黎巴嫩接壤,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与埃及为邻。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建国,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2013年人口超过800万,民族有犹太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主要为犹太人族群,犹太人口超过600万,占总人口75%,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犹太民族的族徽,是由正反两个三角形上下交叉组成。正三角形是希伯来文的D,代表以色列国王大卫(King David),反三角形则代表大卫子孙,它是以色列国旗上的中心图案。
在希伯来语中,以色列(Israel)意指遇见超人并将其战胜的人。“El”,即 Elohim 缩写,意为“神,超人”。传说犹太人先祖雅各因与超人搏斗得胜,得名Israel(以色列),因而他的后裔就叫“以色列人”。
一
以色列全方位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社团教育、国家教育等,从儿童开始,苦难教育、感恩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就伴其一生。他们把学习作为终生的使命,是世界公认的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也是中东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2011年GDP已达2352.22亿美元,人均3.09万美元。它拥有管理完善、科学合理的经济体制,对于科技、文化的发展贡献也相当突出。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充实着世界文化宝库,其中,犹太民族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一个。这个民族尽管人口很少,然而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企业家、哲学家的比例却异常的高。世人只知道犹太民族善于经商,殊不知犹太民族特别重视教育,重智慧胜于重金钱。资料显示,全世界人均读书最多、藏书最多的都是以色列人。
犹太民族特别重视儿童教育,他们在儿童教育方面研发的教具、教材、课程模式等被许多国家所采用。一个国家越相信自己的未来,越会重视自己的儿童教育。一个建国以来就一直战火不断且陷于重围的国家,却如此重视教育。一个仅有600多万人口的民族,不仅为世界贡献了一部流传千古的《圣经》,而且还培养出了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拉斐尔、季诺维耶夫、门德尔松、马克思、玻尔、卓别林等许多科学、文化巨人。这个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说他们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是任何一个民族难以比肩的。
一直以来,人们把犹太人称为“智慧的民族”或者“书的民族”,就是因为他们比其他民族更重视学习知识、更重视教育。犹太宗教经典明文规定,学习和钻研本身就是信仰的组成部分,是犹太人的一项神圣使命。古往今来,世界上除此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将学习作为信仰的。在犹太人心目中,教师比总统更伟大。犹太人重视知识,所以也十分尊重有知识的学者和传授知识的教师。犹太法律赋予教师的地位甚至高过父母,犹太人认为,“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入今世的生活,而教师则把他带入来世的生活”。在以色列这个国家,人们对“官本位”是不屑一顾的。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当人们强烈要求爱因斯坦出任以色列总统时,他坚辞不就,一笑置之,心无旁骛地继续埋头搞他的科学研究。
智慧在犹太人心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智慧与知识不一样,知识表明你了解某些事物,而智慧则是把掌握的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能应用到实际中去。犹太圣贤这样教导犹太人:读过很多书的人,如果他不会用书上的知识,就像一只驮着很多书本的骡子。[1]
更重要的是,犹太人崇尚创新。他们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质疑,随时发问。在犹太人家庭,家长经常问孩子的话是:你今天是否又提出了疑问。
以色列人很重视家庭教育,尤其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在家里和父母平等相处,甚至对父母直呼其名,要用钱,就必须动手干活。正是这种平等和独立思想,使孩子从小认识到,人生在世,一切得靠自己的努力。诚然,这些意识铭记在犹太人脑海中,与这个民族千百年苦难的经历有关,也正因为如此,犹太人有勇气和毅力向逆境挑战。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后不到24个小时,就遭到了五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合进攻。这场战争夺去了这个小国6000人的生命。此后的四次中东战争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加上无休止的边境冲突和极端分子的恐怖活动,使这片土地始终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然而,以色列人越挫越勇,再悬殊的实力也未让不屈不挠的犹太民族妥协。最终,他们取得完胜,不仅很快医治了战争创伤,而且,经过战火的洗礼,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坚强地屹立在地中海之滨。以色列这个重新复国的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这个中东地区唯一的非阿拉伯国家,至今存在了六十多年,且愈加富强。
二
传统教育是以色列人富有成效的教育方法之一。犹太民族的宗教节日繁多,每个节日几乎都与民族历史息息相关。如每到犹太教的“Shabat”(安息日),商店打烊,公共汽车停运,广播电视节目暂停;而到了犹太教最神圣的节日“Yom Kipur”(赎罪日),就是不信奉宗教的人也不食、不工作,静静的对这一年进行反思。人们也利用这些节日对孩子进行教育,每逢节日,他们都会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并启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铭记苦难的历史。
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占耶路撒冷,从此犹太人被迫离开巴勒斯坦,成为一个没有领土的民族。如今圣殿山下希律王时代遗留的石造西墙 (即 “哭墙”Wailing Wall),被视为犹太精神象征的圣地。数百年来,被放逐的犹太人回到这里见墙思祖,追忆两千年来流离失所及被屠杀的苦难历史,从内心发出强烈呼喊,并祈祷哀泣,大哭一场,“哭墙”即由此得名。哭墙 24小时开放,到了夜晚,缅怀先烈者仍络绎不绝。犹太人的这种身临其境的生动教育,令人刻骨铭心。
犹太律法规定,母亲是犹太人,生下的孩子就算犹太人。犹太人从小就积极传承圣经与犹太文化,不论环境多么艰苦,一定让孩子受教育,这是犹太人必须遵守的“规条”;而父亲必需亲自教导孩子一项专业技能,是犹太“律法”。犹太人的坚强意志与卓绝毅力,使犹太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令世人不敢小觑。[2]
犹太民族深谙经营之道。人们都认为犹太人很会营利,俗语称“世界上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威尼斯商人》中那个为富不仁的犹太商人,则让世人对犹太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民族偏见。其实,历史的真实是,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运用智慧公平竞争,故而勤劳致富。所以,勤奋、胆略、智慧,无疑是他们的生财之道,而良好的教育则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尖端学术领域,犹太人的智慧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著名高校中30%的教授是犹太人,名声卓著的犹太学者则数不胜数。诺贝尔奖有史以来共颁发了750多枚奖牌,而仅占世界人口0.2%的犹太民族居然摘取了165枚,占整个获奖者的22%。若按人口比例,他们只应得到1.5枚,实际得奖率高出他们人口比例的100多倍。这个比例不仅在诺贝尔奖,在世界学术、智力竞争中,犹太人基本总是获得比他们人口率高100倍左右的奖项。
之所以会有这个差别,原因非止一端。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注重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国家。严酷的事实是,以色列面临很多不利经济发展的条件:国土面积不大,国内市场狭小,土地三分之二是沙漠,气候干燥缺水,也缺乏石油等战略资源,外部因素又导致大笔国防支出,国际市场也常被抵制。因而,它的经济迅速发展主要靠高新技术产业。美国纳斯达克权值股中,以色列企业数已达第二,比欧洲各国加起来还多,也超过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印度的总和。以色列平均每1800多人就有一家初创企业,人均创业投资金额是美国的两倍半、欧盟的三倍,他们4.65%的GDP用于研发,居全球第一。
如果从以色列人的民族特性去分析,大多认为这取决于犹太人的“chutzpah”性格,此意为“胆量、魄力”。有人戏言,以色列人是不懂“Excuse me”的民族,确实,犹太民族不提倡温文尔雅,犹太传统教育鼓励争辩,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且勇于冒险与挑战。
一个多世纪以来,以色列通过孜孜不倦的教育使灭绝多年的希伯来语复活,成为一种词汇丰富生动活泼的语言,这是教育史上的一项奇迹。语言是维系一个民族团结、复兴的纽带。希伯来语(sabra)在古代曾经是犹太人的通用语言,《旧约圣经》就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但是犹太人被驱散到世界各地后,希伯来语作为口语逐渐消失(仅作为书面语存在于少数典籍中),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仍是犹太民族的精神支柱。19世纪犹太复国运动兴起后,犹太民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必须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家园,这是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他们郑重发出了“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号召,为了保证民族延续和民族复兴,犹太人必须重操希伯来语。经过全民族的不懈努力,湮灭两千多年的希伯来语作为口语在犹太人中终于重新复活。对此,有人戏言:若是古代的以色列国王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的耶路撒冷街头,应该也能听懂人们的谈话。
希伯来语的复兴不仅创造了语言教育的奇迹,还带来了希伯来文化的复兴,它不仅是犹太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犹太人用希伯来语创作的不少文学作品荣获了诺贝尔奖。
一种消失2000多年的语言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犹太民族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良好的教育使犹太人具有良好的民族素质。他们在民族磨难中尽管遭受压迫和屠杀,但精神始终是乐观、自信甚至是高傲的。逆境中的犹太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素质,具有超常的耐力和韧性。而且,犹太人是一个严于律己、遵纪守法的民族。据报道,以色列一位女演员,精湛的演技在西方国家大受欢迎,收入颇丰。正当她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意外得知自己涉嫌漏税,回国将会面临罚款,且有牢狱之险。此时,许多国家热情挽留,并许以优厚待遇,但她一一谢绝,毫不犹豫千里迢迢赶回以色列,甘愿接受祖国法规的裁决。他们的这种优秀品质,来源于其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教育。
全方位教育使犹太民族产生了许多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们的卓越贡献与犹太传统教育有密切关系,毕生的奋斗及业绩都以此为基础。他们事业的成功与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早期智力开发以及社团教育中培养孩子勤学、好问、多思等教育方式紧密相连,他们都怀有对人类的一颗爱心,在学业上谦虚、执著、不惧挫折、坚持不懈,并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创新。
三
苦难教育、感恩教育是犹太民族传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历史恢弘地囊括一切,也无情地记忆一切。犹太民族将自己的苦难历史一代代传下去,永志不忘。耶路撒冷(Jerusalem),圣城中的圣城,世界最古老、最独特的美丽都城,犹太经典《塔木德》云:“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全世界没有任何地方像耶路撒冷一样,是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圣城。它虽名为“和平之城”,然而数千年来,它被各方势力侵占37次,曾8次毁于战火,但每次都在废墟上再生。在耶路撒冷,人们会感到一种深深的灵魂的震撼。作为以色列的法定国都,犹太人自然把它当做民族文化教育的大本营。
公元60~77年,犹太人为反抗罗马统治而奋起抗争,遭到罗马人的残酷镇压,犹太人开始逃离耶路撒冷。有一些逃到马沙达,这里居高临下,犹太人在上面建房子盖教堂及储存粮食,准备长期抗战。但因力量悬殊,最终马沙达失守,然而守城战士宁死不降,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如今犹太人把马沙达(Masada)视为他们的圣地,因犹太民族最需要的是不屈服的精神,而“马沙达永远不会再沦陷!”(Masada Shall Never Fall Again!)则是犹太人的信条。所以,以色列的学生、军人等,都会到此感受他们前辈不屈的精神。以色列把马沙达作为犹太民族精神的教育基地,并规定为新兵宣誓的地 方[3]。
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记载着犹太民族一段悲惨的血泪史,纪念馆至今已搜集了300万名受害者的姓名及简历,妥善存放入中央数据库中。该馆仿照当年集中营设计,血红的火焰映照着它,让人们不忘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在大屠杀纪念广场,墙上刻着当年男女老少被送入集中营的浮雕,每年大屠杀纪念日,成千上万人都会在广场举行悼念活动。这里展示着各国集中营的名字,各国贵宾参观举行纪念活动时,都要在此进行祭拜。
在国际义人园区,纪念碑依照国名排列,展示全世界帮助过犹太人的仁人志士。其中,碑上镌刻有中国两位义士,一位是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当法西斯匪徒疯狂屠杀犹太人时,他坚持人道主义立场,无限量发给犹太人“生命签证”到中国上海等地,据说拯救了10万人之多;一位是“潘钧顺”,他当年舍命在乌克兰搭救了一位犹太少女,并抚养她长大成人。
纳粹德国妄图灭绝犹太民族,慑于希特勒的淫威,整个世界均冷酷地对他们拒之门外,唯有中国上海是向犹太人开放的不设防城市。消息传出,一时世界各地数万犹太人逃来上海避难。当时上海接纳的犹太难民人数超过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国收留犹太难民的总和。上海人民虽深受磨难,仍尽力给犹太难民以各种方式的援助。为此,当年曾在上海度过那段岁月的犹太人,在虹口原难民收容所旧址立起一块铜制纪念碑,上面用中、英、希伯来三种文字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在以色列也有一个纪念碑,上面刻着“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惠!”以色列还把当年犹太人在中国上海的避难史,写进了教科书和族谱家史,以教育他们的后代。
犹太民族恩怨分明,而且知恩必报。二战结束后,以色列人踏遍世界缉拿纳粹战犯,除恶务尽,一个恶魔也不放过;而对中国援救犹太人的善举,半个多世纪以来都念念不忘,并矢志报答。这与犹太民族良好的教育和善恶明辨、坚忍不拔与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顽强性格直接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色列一直等待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和台湾建立关系。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拼凑了“巴黎统筹”组织,很多科学技术对我国进行封锁。但那道铁幕后来却被以色列撬开了一道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而数十年来,“坚决反对犹太复国主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政治口号,但以色列从没有加入反华大合唱。相反,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色列在第一时间宣布,向我国捐赠一亿美元;在我国申请加入联合国问题上,以色列一直是投赞成票的。中国一加入联合国,以色列政府当即发来贺电。
以色列,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是我们一个合格的朋友。以色列不仅对我国现代军事技术和装备做出很大贡献,还积极帮助我国治理沙漠,发展农业。后来,我国逐步调整了外交政策,1992年初,历经一波三折的中以两国,终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以色列成功的教育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在教育上的经费投入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以色列政治家和有识之士认为,教育投资并不是国家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效的国家资源。没有天然资源和金钱并不要紧,只要通过教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色列就会拥有一切。无怪乎以色列在狂涛怒海中能处变不惊。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比有的国家的短视行为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以色列的历史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史的奇迹。纳粹德国丧心病狂地妄图灭绝犹太人,屠杀了整个犹太人的三分之一,犹太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然而,纳粹大屠杀后的第三年,这个犹太民族国家又重新复活。从建国至今,面对周遭阿拉伯国家的围攻,以色列人临危不惧,发愤图强,在半个多世纪中创造出全球罕见的现代经济、教育和科技奇迹。今天的以色列已成为整个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教育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犹太民族几千年来一直灾难深重,而招致这一切的全部原因,仅仅是因为信仰。这个苦难的民族,在多年的战乱动荡中,在长期的漂泊迁徙中,在饥饿和苦难、杀戮和欺侮的磨难中,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无论何时都念念不忘教育和学习,在逆境中砥砺发奋,顽强发展。由于他们在家庭教育、儿童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涵盖苦难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全方位的富有成效的教育,才奇迹般地在科技、军事、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对于我们无疑具有深度的启发。
[1]张赞宁.以色列人感恩中国60年——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的 内 幕 [EB/OL].(2013-07-12)[2013-08-21].http://zanning blog 163.com/blog.
[2]以色列宗教信仰 [EB /OL].(2011-01-25)[2013-08-21].http://www.chuguo.cn/news/ 178135.xhtml.
[3]周孝正.以 色列绝对 是 个好国家 [EB /OL].(2009-01-04)[2013 -08 -21].http://view.news.qq.com/a/ 20090104/ 000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