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视直观性论影视剧对小说叙事结构的改编

2014-08-15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令狐冲笑傲江湖武侠

陈 希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山西 太原 030006)

1. 电视媒介的直观性

电视采用的是视听合一的传播方法,人们能够亲眼见到并亲耳听到如同在自己身边一样的各种活生生的事物。影视传播的出现,使人类的文化生存状态得以提升,由阅读文字的时代进入到读图时代。所以电视媒介特性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直观性。由于电视的普及和对人们生活的深度介入,影视作品逐渐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日用品”。电视剧作为影像叙事中的代表成了叙事类型的主导。电视剧的产生与兴起并不是凭空而来,它是现代工业与科技发展下的产物。

观众观看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能够达到直接的观赏目的。从欣赏心理角度研究,一般读者在阅读过小说后,对人物情节了如指掌,再去观看改编的电视剧时,原来的悬念已经不复存在,如何继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将是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英国作家康拉德说过:“我试图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文字的力量,不是让你们听到或感觉到,而是让你们看到。”[1]不论听到还是感觉到,这都是读者的间接体会,惟有看到,是可以运用影视手段所能达到的最直观感受。读者所熟悉的人物形象走出书本,跃上荧屏由真人演绎,是改编作品中读者最为关注的部分。影像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把人的意念与欲望视觉化,完美地将受众内在的愿望与想象展现出来并且变成视觉影像,满足人们的观看心理。下文主要从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两次改编中来探讨在电视媒介的直观性传播规律影响下电视剧对小说进行叙事结构的改编。

2. 金庸武侠小说的电视剧改编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包含着大量的电视剧叙事元素和视觉效果,如场景转换、形象塑造、人物动作等。因为金庸小说文本与读者群的支撑,由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武侠电视剧成为同类型电视剧中的不败神话。改编的过程,不仅涉及从文字符号向视听图像符号的动态转换,还涉及诸多文化、经济、受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域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制作者会产生不同的改编观念与改编方式。

在《笑傲江湖》小说中,仪琳在金盆洗手大会前叙述与令狐冲的相遇过程是男主人公第一次出场,由不同的角色描绘出令狐冲的个性、动作、心理、语言等特点。这个场景是像舞台一样固定不变的,演员自身的表演很少,他们主要在讲述他人的故事,读者只需要根据书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联想。但是这种方式在电视荧屏上并不可取,如果还按照小说中的内容进行演绎,仪琳在屋中给众位侠客叙述事情缘由,仿佛在说评书,观众在电视前看她讲,变成了听评书。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的版本中,这部分都做了相应改变:香港无线电视台1996版的《笑傲江湖》讲求快速拍摄,将此部分用顺序演绎的方法代替了书中的倒序写法。镜头只是拍摄了仪琳准备开始讲述的场景,之后就转换至室外渐暗的天色,用这几个短暂的画面来表现记叙的过程,而所记叙的事件内容在本场开始前已由演员演绎。中央电视台2001版的《笑傲江湖》则讲求精细,以音画配合来展现这一过程。仪琳站在屋中给他人记叙事情经过的画面渐渐淡出,被田伯光掠走的画面开始播放,声音播放的是仪琳记叙过程的画外音。小说本是一种时间空间都没有限制的艺术,用戏剧艺术去组织和结构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可以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欣赏到小说内容,获得观赏快感。

3. 香港无线电视台版 《笑傲江湖》叙事结构的改编

因为观众对剧情娱乐化、通俗化的要求,香港无线电视台的制作者便着力思考怎样将故事讲得更吸引观众。在香港武侠电视剧高水平的摄像与剪辑下,观众常常因大量主观镜头的运用而加强了心理期待,并与剧中人物进行情绪交流,引起共鸣。这样虽然可能放缓了故事的节奏,但并没有使观众感觉冗长拖沓。

从叙事结构来看,该版《笑傲江湖》的改编是基于原著的改编,它保留了故事框架与精神内涵,改编了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这是审美创造的原则与方法之一,既能保留书中语言所呈现的完整结构,也能以直观、丰富而又不偏离原著审美意趣的画面来为作品锦上添花。原著小说中的开头是引起悬念,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将读者带入是什么人、因为何种原因加害福威镖局的解谜心理。本剧以电视剧的艺术性为主,将悬念叙述放在了第三集,先让武林中的各方势力悉数登场,将人物关系快速传递给观众,符合了香港电视剧被称为“快餐文化”这一鲜明的通俗文化特征。制作者还使用了高潮在前的方法,本剧开篇便是一个小高潮,各大派系掌门与魔教教主比武过招,刀光剑影中将各门派武功的武打招式悉数为观众展示。这样的结构安排符合了电视传播的直观性特点,也符合了观众的娱乐心理。

从叙事线索来看,《笑傲江湖》以令狐冲的人生遭遇为主要线索,副线则有林平之为父母复仇,岳不群与左冷禅之间的盟主之争,任我行与东方不败对魔教教主之位的争斗。在本剧中,先叙述的是武林正邪两派的恩怨,引出各方对武功秘籍窥视,之后才记叙了书中原本的灭门悬案。主要线索增加至两条,除了讲述令狐冲的成长过程外,又增加了众人寻找林家剑谱的线索。“寻宝、夺宝、复仇”这种模式的改编使剧情更加引人入胜。

为适应观众的心理需求,香港制造的电视剧都将娱乐性放在首位,将观众的喜好放在制作的首位。动情点的巧设是与观众心理进行互动的方法之一。电视观众的收视环境不同于剧场、影院,他们是在自己家里控制着自己的接收机收看电视的,电视剧中每隔三五分钟来一个动之以情的片段,才能时刻吸引观众的注意。因此,香港武侠电视剧不仅注重角色武打技艺的精湛,也注重人物情感世界的表现,以情感人的演绎多于以理服人的叙述。

金庸所写的《笑傲江湖》本身是一部涵盖权利斗争的小说,在香港无线电视台编剧改编下,争权夺利的说理部分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把人物感情的起伏放在首位进行了演绎。情比理大是香港无线电视台本次改编《笑傲江湖》的宗旨之一。本剧中,令狐冲对师父师母的恩情,对岳灵珊隐忍刻骨的爱慕之情,对自己师兄弟与江湖侠客的豪情,对任盈盈情比金坚的柔情,对仪琳的尊重爱护之情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真诚、真挚、真实地将情感表现得生活化、现代化。因此本剧有着浪漫的古典气息,又融合了实际的现代标准,综合了琼瑶式的惟美爱恋和亦舒式的冷静情感。剧中武林正派间的种种阴谋,魔教教主之位的抢夺等斗争在各种情感面前被无限缩小。该剧将江湖的纷争弱化为背景,减少了对争权夺利的讽喻,着力刻画了一个普通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涵盖了《笑傲江湖》本身所具有的出世意味。编剧没有摆放道理来说服观众,而是运用世人皆有的感情打动观众,这是该版《笑傲江湖》中的又一特点。

4. 中央电视台版 《笑傲江湖》叙事结构的改编

从主角的出场看,在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版本中,令狐冲在第二集中间部分出场,任盈盈也在剧情过半时才现身。但在中央电视台的版本中,令狐冲作为了全剧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同时女主角也在第二集就跳上荧屏与观众见面。这样的安排主要基于制作者以符合电视剧艺术特点为出发点,让剧中人物、事件有所改变,希望藉此吸引观众对剧情的关注,同时与1996年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版本有了根本上的区别。这样,一切叙事线索都围绕在令狐冲一个人身上,所有的故事发展都系于令狐冲一身。

中央电视台版《笑傲江湖》这种让男女主角在开头迅速登场的做法,编剧称其目的是为了符合电视剧的特点,构成强烈的故事性。而实际上,这种认为电视剧中的男女主角越早出场越好其实是一种陈旧的制作观念,它实际上缺少了神秘感,很有可能让作品反映适得其反。从该剧内容上来看,令狐冲替代了劳德诺,与岳灵珊同下福州,探寻为何武林各派对林家蠢蠢欲动,青城派在密谋何事。编剧改变了与事件相对应的人物,导致令狐冲不得不在剧情开篇登场。从该剧受瞩目程度看,观众对本剧充满了期待,但因令狐冲与任盈盈的过早登场出乎了大部分观众的意料,让一些观众无法产生心理认同,与制作者希望藉此吸引观众的初衷背道而驰。事实上,即使令狐冲代替劳德诺需要提前出场,完全可以按照书中的内容按部就班,在林平之出场后再出现。这就又涉及到中央电视台版的《笑傲江湖》在拍摄伊始要达到“消灭港台模式”[2]并有所创新的目标,令狐冲与任盈盈在开篇登场,使本剧彻底与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版本区别开来,具有了自身的叙事个性特点。

制作者改编本剧叙事结构的另一创新点是打造“经典艺术片”[2]。从制片人和导演自身看,都是拍摄历史剧与主旋律剧出身,对于商业电视剧属于初次尝试。金庸的这部武侠小说中充满了大众熟知的戏剧模式,如“复仇、夺宝、情变”等。人物分类上包含野心家左冷禅、伪君子岳不群、权利的腐化者东方不败等悲情人物;也有代表着人性正直、善良、诚信的令狐冲、任盈盈,给人精神上的慰藉。因此,金庸小说也可以属于严肃文学的范畴,折射出人文情感和理性。所以说他的作品有着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两面性。香港无线电视台对金庸作品中的通俗性进行拍摄,中央电视台是对作品中的严肃性进行了夸大表现。因为内地电视剧的制作传统往往是将一部电视剧中浅显的严肃面扩大成一部说理电视剧,所以中央电视台版的《笑傲江湖》把一部通俗化武侠电视剧拍出了历史正剧的味道。“正剧”又称为“严肃剧”,“最早由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和戏剧家博马舍提出。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正剧人物现实地实现着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创造着生活。他们既具有悲剧人物那种严肃的旨意,真诚的信念,深刻的思想情绪,为所追求的目的而献身的精神,又具有喜剧人物那种自信自足的性格。”

武侠电视剧本来因其题材的虚幻与正剧并无联系,但在内地武侠电视剧中,追求故事的历史性与人物的命运,使得武侠电视剧越来越靠近历史正剧的表现方式。该版《笑傲江湖》的结局是五岳盟主岳不群与魔教教主任我行之间进行最后的决斗,武林各派、江湖群侠悉数上场。不论是争权夺利还是个人恩仇,都在此刻爆发,最后令狐冲站出来收拾残局,以正义战胜邪恶,正义无敌。这种做法就彻底暴露了内地在制作武侠电视剧时固有的模式化——“主观人为地引发戏剧高潮”[3],使本剧充满了严肃化与模式化。

该剧在叙事结构上的改编创新并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原著的遵从,改编者的手法、水平都可以从电视媒体艺术层面去解释。作为电视剧制作者,现阶段的改编都是为了能更好地诠释原著小说。本剧的制作者希望能够将本剧提升到体现一定意识形态、有着丰富时代背景的水准,但是他们却没表现出比原著更高的艺术水平。武侠小说本质是具备通俗娱乐性,给观众创造一个童话世界。金庸在开拍前原本对本剧充满了信任感,中央电视台却越过和金庸达成的改编默契,使本剧滑向武侠说理剧的一端,无端增添了历史厚重感,这种误读体现出本剧在叙事结构上的创新,使本剧既不像在90年代初徐克改编的 《笑傲江湖》三部曲那样完全脱离了原著故事,也不像1996年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改编版本那样基本遵从原著。

5. 结语

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与一般的原创电视剧不同,改编者在进行改编创作时,要将一个既有的文本转换成通过另一媒介播放的文本,改编者是这两个文本之间转换的桥梁。对于原著作品,改编者同样是一个读者,但是改编者对原著阅读的结果是将原著中的人物、情节、内容、场景等以新的形式在另一个艺术媒介中表现出来。改编的电视剧是独立艺术作品,也是原著文本意义的再生产。在这个鼓励文艺个性化发展的时代,我们始终应该在尊重原著背景及框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编,以兼顾读者鉴赏的定向期待心理和创新期待心理,增强电视剧的观赏性。

[1]毛凌滢.从文字到影像: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2]柳姗.众声喧哗中的《笑傲江湖》——大众文化与正统文化的观念分歧[J].新闻大学,2002,(3).

[3]吴惇.从笔墨到光影——论武侠小说《笑傲江湖》1990年代以来的影视改编[D].广州:暨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令狐冲笑傲江湖武侠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得到男神,别忘了看清说明书
得到男神,别忘了要份说明书
谈一场情商高的恋爱
张卫作品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