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的政绩观

2014-08-15于伟峰孙兵兵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政绩观政绩领导

于伟峰 孙兵兵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主要包括:为谁创造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怎样衡量政绩等内容。习近平对政绩观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研究习近平的政绩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执政为民是习近平政绩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和保障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解决了政绩观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1 政绩的取得依靠人民群众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好“依靠谁创造政绩”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和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同样地,人民群众也是创造政绩的主体,是取得政绩的必要条件。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引导人民群众要认清资产阶级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P283)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政绩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政绩的取得也是靠人民奋斗,政绩成果更是由人民共享的。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期的经验时,就很善于分析中国的国情,切实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认为要想改变贫穷这一现状,必须改革,也必须开放。要做到这一点,所依靠力量就是人民群众。他始终联系人民,相信人民,凡事从人民利益出发,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最终实现大多数的根本利益。正是邓小平带领贫穷的中国一步步进行改革开放,才有了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进行各项建设,才能把政绩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习近平继承了邓小平的人民群众是政绩观的主体的重要思想,并在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胡锦涛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上创新和突破,坚信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想要的幸福生活不断奋斗和顽强拼搏,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才能更好地担负起这个重大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认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和成绩都是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而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是人民群众耕耘和流下的,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责任重于泰山,道路任重而道远”。习近平说:“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民,不能脱离群众。只有把人民群众摆在主体位置,看到人民群众内在的潜力和力量,才能指引我们党遵循正确路线方针一步步地实现“两个百年”梦想,才能加快构建和谐、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步伐,创造出令世人赞叹不绝的不朽政绩。

1.2 政绩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不仅始终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认识和实践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着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P1094-1095)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在谱写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道路、发展动力、依靠力量等关系到国家命运的乐章时,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最终属于人民。 ”[4](P255)党的十八大更明确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习近平始终强调: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在浙江担任要职期间,他为浙江经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他曾强调:“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P34)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为民办实事、办真事,只有真正地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头上的天,才能做好领导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因此,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习近平在基层工作得到的最彻底的感悟就是,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手里的职权是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所以,领导干部肩上最大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向群众负责,向头上这顶“乌纱帽”负责。他强调: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做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和贫富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 ”[5](P50)所以,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本质上就是为人民干事,干事为了人民。领导干部要懂得恪尽职守,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领导干部的责任重于泰山。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高的宗旨,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6]。

2. 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政绩观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的。科学发展观是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它引导着正确政绩观。反过来,正确的政绩观又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和落实。习近平始终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实现政绩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协调统一,真正做到政绩为了人民、政绩依靠人民、政绩成果由人民共享。

首先,创造政绩的前提必须遵循“发展”第一要义。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经验和教训中就明确指出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实现发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能出实绩。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作为新的一届领导集体始终不忘发展这一关键任务,他站在国家高度总结出新的发展观,即“现在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他认为发展不仅仅要GDP,更要绿色的GDP,不能为了眼前的发展,而不顾长远的发展,不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前人政绩,后人包袱”的后果。发展是创造政绩的前提。习近平还认为,实现发展这一要义,还必须“落实”、肯“实干”,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只有踏踏实实做事,把重点放在实干上面,才能做出成效来,才能看出落实的政绩。习近平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要求,把政策深入到实践,干在实处,到实地调查研究,重点放在“实干”上,充分体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

其次,创造政绩的宗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把以人为本作为树立政绩观根本宗旨和核心内容,要求领导干部不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根本立场,把政绩成果惠及到人民身上这一思想理念,更需要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勤奋务实、勤政为民的,但出现个别领导干部在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上思想不纯洁的现象,觉得权力大了,地位高了,就放松了警惕和自我约束,甚至走上了歧路,这不仅会偏离正确的政绩观,失去创造政绩的机会,最终还会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失去群众的拥护、害了自己。

再次,创造政绩的原则必须遵循 “全面协调可持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是一味地追求政绩、求发展,更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创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政绩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去创造政绩、落实政绩成果。“发展是硬道理”并不意味着 “经济增长是硬道理”、“GDP决定一切”,如何实现发展,实现怎么样的发展就需要有正确的政绩观来引导。习近平认为在发展观上如果出现偏差,政绩观就会陷入误区。因此,片面地追求数量的多少、速度的快慢,而忽视了质量的高低和效益的好坏,不仅导致有些地方领导干部钻空子,出现以经济指标和经济数字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甚至大搞“形象工程”、“显绩工程”,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观,就不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不可能做到政绩成果的切实落实和统筹兼顾。

总之,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树立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没有正确的政绩观,也不会实现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科学的发展观是落实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习近平的政绩观的理论保障。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用正确的政绩观来指导和落实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工作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3. “群众的呼声”是习近平政绩观的检验标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也是衡量干部的最终标准就得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7](P134)。当做出的成果没人来评价,都持漠然视之的态度时,听不到反馈的声音是最可怕的,不仅打击领导干部的做事积极性,还会影响以后工作有序、积极的开展。可是,也不是有了声音和评价就行的,对政绩和成果的评价不能是那些冠冕堂皇、阿谀奉承的人,不然领导干部听到的只能是偏离事实的称赞,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只有人民心里真正的声音,才是对政绩评价的客观反映。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8](P511)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 改善 。 ”[9](P6)我 们 要 始 终 知 道 ,我 们 的 一 切 工 作 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创造的政绩成果最终也是惠及与民的。所以,领导干部应该勇于正视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拥有不怕直面人民呼声的态度和勇气,不怕人民反对、不怕人民不高兴、不怕人民不答应,及时从人民反馈的信息中纠正和改进工作。习近平曾经说到,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敢于让人民批评,失去的是缺点、错误,得到的却是更广泛的支持、信任和爱护,是高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他说:“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要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5](P33)然而,有的领导干部说话办事不怕人民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人民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高兴,爱搞“花架子”,注重形式主义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实际上就是表面的“显绩”,根本没有把人民的反馈和呼声当做检验政绩的标准,这样的领导干部,他们创造政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悦上级、为了个人利益、为自己留名、给自己立碑、邀官。其后果不仅对社会、国家、百姓毫无益处,最终也会因为表面上的“工程”毁了自己。因此,检验政绩正确与否,政绩大小之分,就要从群众的呼声中寻找答案,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原则和态度,才能创造令人民群众都满意的政绩,而不仅仅是摆摆“架子”、走走“过场”。

4. 求真务实、领导带头、艰苦奋斗、坚持群众路线,是习近平政绩观的实现途径

习近平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所以,当前我们需要实现的成绩目标就是在建党100周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管是近期政绩目标还是远期政绩目标,实现的途径都离不开求真务实。习近平认为,求真务实是指领导干部必须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走过场,要一竿子扎入群众,勇于担当和敢于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习近平在浙江任职期间,始终强调要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讲话中关于坚持求真务实的重要论述。他对求真务实有独到的见解,指出:求真务实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真正领悟求的是什么真,务的是什么实;二、就是怎么求真、怎么务实;三、如何做到求实、怎么务实;四、求真为了谁、务实又为了谁的问题。他强调:“求真:就是求客观实际之真;务实:务执政为民之实;求真务实的主要途径就是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就是狠抓工作落实动真格,加快浙江发展务实效;求真务实的根本目的就是高度关注民生系真情,坚持为民谋利出实招。”[5](P29)

做到求真务实还必须处理好“显绩”和“潜绩”两者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习近平认为“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如果领导干部都不去做幕后英雄、“铺路石”,甘于不求回报地奉献,那就不会有伟大的显绩。例如红旗渠、三北防护林等伟大工程,正是几代人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带领人民群众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实绩,这种伟绩永远刻在人民心上。所以,“潜绩”就是“显绩”,即使是“潜绩”,没有留“名”也甘于做铺垫之事,才是求真务实的内在要求。总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离不开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正确的政绩观的原动力,是创造伟大政绩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正确政绩观的精髓和灵魂所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伟大的政绩,关键在领导干部带头。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地增强奉献精神、群众观念,真正地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感情真抓实干,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能力,做出一番令人民满意的大事,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习近平始终强调要做好人民的工作、办好人民群众的事情,就必须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在这一方面,他更是身体力行,做出了榜样。作为新的一届领导集体,他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时,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及“人民”。他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他恳切地说:“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10]

实现梦想,创造伟大政绩,除了靠领导干部要艰苦卓绝、坚持不懈,带头进行实践,没有条件也要带头创造条件实干、苦干之外,领导干部也要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上做好带头和表率工作。一个单位、一个班子如果没有创造出预期的政绩,也没有解决群众急需的问题,更没有让群众满意、拍手叫好,这时,领导干部和“一把手”就该反思和自我批评,带头查找剖析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领导干部自觉放下架子,开展自我批评教育活动,才能营造让群众大胆说、放心说的氛围和气场。只有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才能真正创造实绩。领导带头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创造伟大实绩最有力量的号召、最有力量的要求、最有力量的执行力,正所谓“上行下效,上率下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创造伟大政绩的直接途径就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具体体现。2009年4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看到焦裕禄同志生活、工作的地方,深受感动,他说:焦裕禄是人民真正的公仆,领导干部的好榜样。他感触最深的还是焦裕禄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心系群众的伟大。他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也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决不能放松懈怠,更不能停滞不前,要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在西柏坡进行调研时专门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他深深地感悟到,当年毛泽东同志讲的“进京赶考”,今天非但没有结束,却仅仅是个开始。在谈到最值得领导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是什么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就是“两个务必”重要精神。他说:“每次我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11]这里,习近平所说的“许多思考”、“正能量”正是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伟大精神。他强烈要求领导干部不断领会“两个务必”的精髓,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始终牢记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和优良作风,努力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正能量,进而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胜利。可见,艰苦奋斗永远不会过时、不该被丢弃。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陈旧的、老套的、过时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所以,伟大政绩必定是艰苦奋斗的结果。

密切联系群众,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人民幸福安康的政绩来看,得出的经验结论就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习近平认为: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种子离开土地,就不能生存成长,充分体现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他要求党员干部与群众要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劳模人物那样,切实做一个亲民、爱民、利民的好公仆,做一个执政廉洁、克己奉公、忠诚正直的好干部,这样就不怕群众不支持、不拥护。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凝心聚力、成就伟业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党坚持正确的、科学的政绩观的重要途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始终与人民心相印共甘苦”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htm,2013-03-04.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6]习近平.“坚定理想信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讲话[EB/OL].新闻中心 _正义网,http://news.jcrb.com/jxsw/201311/t20131127_1258883.html.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胡锦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9]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10]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新 华 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2635.Html.

[11]习近平“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要讲话[EB/OL].央视网,http://news.sohu.com/220130711/n381365850.shtml.

猜你喜欢

政绩观政绩领导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法治GDP”变革政绩观
正确对待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