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子佳人小说对传统婚姻观的突破

2014-08-15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才子佳人婚姻观佳人

黄 文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0. 引言

爱情是人类社会发展以来经久不衰的主题,“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键字,历代文学作品对此话题的讨论从未停止。神话、诗赋、小说、戏曲等文体无不包含这一内容。明清两代小说发展的繁盛期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则将男女之间的婚姻爱情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成为处于传统婚姻观与现代婚姻观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对于小说而言,其美学价值中重要的一点在于表现了“情”。处于小说发展繁盛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更是以描写爱情婚姻为主,通过才子佳人的爱情斗争来展现世态炎凉。对于描写的核心内容婚姻上,展现出与之前的婚姻观念上的不同,其大部分体现的都是突破的部分。本文以才子佳人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本质内容作出分析,与之前的婚姻观展示出的突破性一面作出阐述,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1. 才子佳人小说对传统婚姻观的突破

中国古代的婚姻观,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占统治地位最久的莫过于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这种制度的形成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念。

1.1 婚姻标准——才色情识

才子佳人小说是人情小说创作的分支,表现出合乎人性的一面,对过去的婚姻观念有直接反抗。鲁迅曾说:“中国婚姻方法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说作家早就感到了。他于是使一个才子在壁上题诗,一个佳人便来和,由倾慕——现在就得称恋爱——而至于有‘终身之约’。”[1]这就形成了男女双方相爱的前提“因诗相慕”。通过阅读大量作品也可以知道,这就是一种现代爱情的萌芽阶段。曾经的爱情向往的是“男才女貌”,而才子佳人选择配偶的标准,关键在于“才子”或者“佳人”是否具备:才、色、情、识,这是一种本质上的突破。

《玉娇梨》中的苏友白对心目中的“佳人”定义是:“绝色佳人能有几个?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自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2]正因如此,才会出现他误以为雪婆给他介绍白红玉是他偷看到吴翰林的女儿,自然拒绝亲事,也是因为发现白红玉的才识才展开追求,最终收获爱情,并在阴差阳错中遇见卢梦梨,她也是一位拥有这些特征的女子。这些思想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极少,与一般的一见钟情有很大区别。有的甚至是不见钟情,从诗才得以了解并产生好感,直到追求成功。

在《画图缘》中描绘男主角花栋:“细察其为人有四样:若论风流,可以成为美男儿;若说学问,可以谓之大才子。此二者犹少年之常,独于美人才子中,别具一种昂藏英勇之力。”[3]“风流”形容的是外貌,“学问”就是内在才华,“英勇之力”又是独特的气质,这样的少年才是女子心中的“才子”,才能获得“佳人”的青睐,这始终逃不脱拥有才情与美貌。男主角拥有的优越条件,就是一种理想型的外化,在作者的笔下成为真实存在,也寄予了他们对现实的希望。

而对于女子的要求也同样不少,其内容主要是才貌和学识并重。比如《玉支玑》中管彤秀:“美如春花,皎同秋月,慧如娇鸟,烂比明珠。这还是女子之常,不足为异,即其诗工咏雪,锦织回文,犹其才之一斑。”[4]取世间美好的事物来描摹一个女子,可见其气质突出,而这些都同样体现出对女子的要求,才貌并重也符合一般的审美。

男女主角的外在条件就如前面一般优越超脱,而他们对待爱情的看法也与之前不同。《平山冷燕》中平如衡阐述了对待爱情的看法:“而眉目顾盼之间,别有一种幽悄思致,默默动人。虽至莺燕过时,珠玉毁败,而诗书之气,风雅之姿,固自在也。小弟不能忘情绛雪者,才与美兼耳。”[5]平如衡这段话,完全表露了自己对待爱情时的高要求,更注重于精神追求的层面。与外在美相比,内在美才持久动人,要注重才学与见识,这就形成了一种先进的,与过去不同的择偶观念。

以上种种在才子佳人作品中不胜枚举,都共同体现出对传统“男才女貌”婚姻观的突破。这里的才子与佳人并非只占一美,而是女子和男子都拥有外貌美与才情美,并且强调互相爱慕。这些条件均达到,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1.2 婚姻条件——自由恋爱

恩格斯曾指出,婚姻对于封建贵族阶级而言就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6]而作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爱情,就突破了这样的观念,无一不表现出一种颇具现代意味的“自由恋爱的气息”。鲁迅的作品《坟》中提及,中国婚姻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说家早就感到了。

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的结合受到种种约束。由于礼教的影响,男女双方的结合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婚姻大多数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俨然成为男女结合必须要遵循的规则,也正是如此才会造成婚姻不能自主,女性得不到解放。这都是这种模式带来的弊端,作家把这些希望寄托在作品中,形成一种新的爱情自主的观念,主动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而不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或者媒人的介绍。这种做法可以在作品中寻找痕迹:素政堂主人在《定情人》序言中写道:“情则如磁之吸铁,拆之不开;情定则如水之走下,阻之不隔。再欲其别生一念,另系一思,何可得也!……固知情不难于定,而难于得定情之人耳。”[7]他把“情”作为两个人结合的先决条件,有感情的两个人才能做到相依相存,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要找对“定情之人”,把女方与自己的心灵关照作为奠定爱情的惟一标准。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已表现出,男女之间的爱情才是缔结婚姻的基础,也就具备明显的现代意味。

此外,《女开科传》也借助男主角之口,表现了一种以女性的才美作为基础的言论:“要做我的浑家,殊非是今世上没有的才、没有的色,方可牵丝结褵,不然,休想我去做他家的风流佳婿。”[8]从男性的角度来看待爱情,重要的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半。也从人本身来考虑问题,并不在于家世、背景、利益。

比之前面的作品,《锦香亭》里的钟子期更指出了婚姻爱情中重门楣不重爱情的弊端。若只关注家庭和出身,听从父母的安排,势必会造成双方的伤害。若勉强度日定会带来一场婚姻的悲剧:“天下有个才子,必要一个佳人作对。父母择亲,不是感于媒妁,定是拘于门楣,那家女儿媸妍好歹哪能知道?”[9]父母为儿女选择婚姻,重视的是“门当户对”。这种爱情的基础,并不是基于男女之间的交往和交流的互相配对,而是出于一种政治目的,为了达到双方家庭的互利共赢。两个人的婚姻蒙上了一层物质色彩,就失去了其纯真的意义,这势必会给以后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和悲剧。

除上述作品,还有 《巧珠联》《合锦回文传》《凤凰池》《幻中真》《飞花艳想》等作品中,都出现了父母为其做主寻找对象被拒绝后提出对爱情的自我解读。封建社会时期的婚姻就是注重“门当户对”,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这样的一种不合理的制度存在的时候,文人用敏锐的触觉感受到,并且提出解决的办法,无疑是一种对事物产生的新的认知。

1.3 婚姻基础——男女平等

“女扮男装”是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都出现的形象,这直接体现出一种对于传统的突破。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故事出现过不少,比如《李波小妹歌》记载了关于女子参加战争之事;《木兰诗》歌咏花木兰代父从军,难辨雌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求学路上,相知相恋最终双双殉情,幻化为蝶。这类情节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而才子佳人小说“处处为女性张目”[10]。

这种题材的小说数量不胜枚举,主要有 《玉娇梨》《春柳莺》《人间乐》《麟儿报》《生花梦》《宛如约》《情梦柝》《归莲梦》《凤凰池》《铁花仙史》《岭南逸事》《白奎志》《木兰奇女传》《兰花梦》等。《玉娇梨》中的卢梦梨与苏友白初次见面,就在后花园,并且假言自己有一个妹妹说与苏为亲。《宛如约》中的赵如子,她假扮男子寻找意中人,最终得以遇见才子司空约。《麟儿报》中幸昭华虽是父母定下的儿女亲家,两人情投意合,但是因男方家贫,被女方母亲瞧不起,奉劝女儿退婚:“你一个尚书小姐,又生得千娇百媚,怕没有富贵公子来求,怎肯守此空盟,失身匪类。何不另择卿相豪门,招个风流贵婿,方才遂我心愿。”[11]这小姐哪里是嫌贫爱富之人,自然女扮男装,离家出走,抵抗母亲的悔婚建议。女扮男装是对“女主内男主外”模式的一种突破,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女子的未来走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与“女扮男装”相对应的是“男扮女装”的片段。如《吴江雪》里的江潮扮女装作丫环得遇吴媛,《两交婚》中甘颐扮女装与女主角辛古钗唱和,《玉楼香》邵十洲扮女装与女主角结成姐妹,《孤山再梦》里的钱雨林女装得以与接近万霄娘等。这些情节为男女见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突出男性在追求爱情时不惜放弃一些外在的眼光,体现出一种平等的精神。

无论是哪一种角色转换,都是对于婚姻的一种肯定,一种合理的追求。在寻找意中人的路途中,这些才子佳人们始终没有放弃最初的标准,直至寻求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人。

2. 导致突破的原因

才子佳人小说对传统婚姻观的突破前面已经分三部分阐述,而造成作家们寻找新思路、解决婚姻问题的原因则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 为何追求“才色情识”

由于受到社会新思潮的影响,作者们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大胆抒发内心情感。男女双方的相互爱慕是人的本能,也是一种合理的需求。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人,许多时候连着些最起码的作为人的本能的需要都满足不了,这就造成了一种长期的压抑状态。

明朝中叶,思想控制开始放松,不再处于全面戒备的状态,因此出现了一批关于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进步思潮。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李贽为代表提出的“童心说”,他认为:“人即道也,道即人也。人外无道,而道外亦无人。 ”[12]并且:“不必矫情,不必逆行,不必抑志,直心而动,是为真佛。”这就是一种新的解放,理论演变下去,就会从重童心到重自然,再到重情感,直到反对宋明理学。

才子佳人小说的作家就受到了这股思潮的影响,作品往往提倡要重视男女之间正常的感情需要,重视对方的才情以及学识,从而达到相爱,走向完美的结局。

2.2 为何提倡“男女平等”和“自由恋爱”

男女平等思想主要受当时妇女观的影响。马克思说过:“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3]才子佳人小说中出现了许多对“男尊女卑”思想、“重男轻女”思想的批判性描写。当时社会中出现了不少关于反对妇女守节,反对男子纳妾的言论。这些都对才子佳人小说有很大影响,因此才会出现把女子的才学提到一定的高度,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才子佳人小说张扬女性直至对男女平等乃至女胜于男的思想,成为表现女子才学的先驱。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女子地位不如男子,而才子佳人小说却反其道而行之,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地位比较低。夫妇恩爱常起于伦理观念,在实际上志同道合的乐趣颇不易得。”处于明清之际的这些作家们,能够突破儒家思想的束缚,把女子的地位抬高,也是在学问与意趣上的一种进步。

3. 总结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受到当时读者的吹捧,以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要内容。与传统的婚姻观相比较:首先体现在男女双方建立婚姻的基础是以“才、色、情、识”为标准;其次表现在恋爱过程中,以恋爱自由为主的现象;最后体现在结合方式上,家长和皇帝只起到帮助的作用,其前提是男女双方相爱,男女平等,并非强迫结合。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38.

[2]荑荻散人.玉娇梨[M].北京:中华书局,2000:54.

[3]天花藏主人.画图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4.

[4]步月主人.玉支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4.

[5]佚名.平山冷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78.

[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76.

[7]荻岸山人.定情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

[8]岐山左臣.女开科传[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3.

[9]古吴素庵主人.锦香亭[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154.

[10]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371.

[11]卜维义校点.麟儿报[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32.

[12]宋克夫.心学与文学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76-177.

[13]马克思,恩格斯.马恩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71.

猜你喜欢

才子佳人婚姻观佳人
霞映佳人是云肩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论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择偶观
张生与李益爱情比较研究
浅谈《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思想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才子佳人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一曲佳人歌,半世桃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