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教师职业认同现状与解决路径

2014-08-15董阜平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学院职业

董阜平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阜阳 236041)

教师职业认同已成为研究教师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正如朱迪斯所言:“发展并维持一种强烈的职业认同是评判教师的专业性和把他们与其他工作者区别开来的重要依据”[1]。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体从自己的职业经历中积极感知逐渐发展并确认自我教师角色的过程,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认同程度产生完全认可的情绪体验的集中体现,具体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情感、期望、意志、价值观以及对自己职业技能的感知[2]。教师职业认同更是贯穿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的一个动态的过程与状态。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两者互为条件和基础。当前,独立学院师资存在结构欠合理、工作任务重、薪酬待遇低、队伍欠稳定及社会认同差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独立学院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程度,使部分教师不能安心于独立学院教师工作岗位,更不能充分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独立学院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事分配制度、职称评聘、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独立学院教师则受社会环境、教育观念、工作成就感与满意度以及校园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其工作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客观存在的压力及自我价值认同折射到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及行动上,深刻影响着其自我职业认同。

(一)独立学院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职业价值感迷失

教育部于2003年发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首次提出“独立学院”概念,用来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开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文件明确指出试办独立学院一律应采用民办机制。当前,从独立学院自身运行机制而言,依然存在着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投资方的关系未真正厘清,难以真正突破母体高校的传统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因此,许多独立学院虽打着“民办”名号,但并没有真正引入民营机制,大多都是由母体高校全权运营管理。在管理方面,许多独立学院依旧没有形成教师能出能进的有序人才流动聘用制度和公平健康人才竞争机制,仅在母体高校人事管理机制基础上略作局部调整。

沿用母体高校过分刚性的人事管理制度可以促成教师工具理性的塑造,但从人文教育层面来说,难免会导致其固有局限性。“教育领域的科层体制逐渐试图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行政管理和集权式控制。因而,教师的任务变得理性化了,从事专业教育的教师变得越来越失去教育教学技巧,课程设置也变得趋于规定化和集权化。”[3]独立学院往往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岗位职责和奖惩措施实施过度细化,以此形成理性化的管理方式。如此做法,独立学院教师将把职业成功的标志定格为职业管理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缺失,参与决策权、专业自主权缺乏,难以产生应有的自主意识。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着独立学院教师在心理上拥有传统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优越感和归属感,也就限制了教师职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割裂知识之系统性,肢解其职业能力之全面性,压抑教师职业发展的精神诉求和自主选择动机,导致其职业动力的消退,最终导致其职业价值感迷失。

(二)独立学院教师职业枯竭,职业效能感缺乏

独立学院教师,无论兼职教师还是专职教师,大都受到收入水平低、教学科研任务重、考核考评压力大以及其他职业压力、角色冲突、管理体制欠缺及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则出现了把教师当作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行为行业错位、职业行为方式的机会主义、职业行为功利主义倾向,往往视自己为“打工仔”,缺乏“建设者”和“主人翁”意识。另外,独立学院教师因长期固着于这一职业上,职业平淡化、平面化,行为模式单一化、机械化,特别是在其科研、进修、待遇、职务评定、职称评审、职业发展等长时间停滞不前时,个体对付出与回报极端不平衡的认知,个人职业成就预期不能如愿的情况下,心态严重失衡,对自己职业价值的认识日益变得麻木不仁,激情消逝。长此以往,独立学院教师将出现自由、创新等精神特质的枯竭和惆怅,职业倦怠也就油然而生,显著表现在职业成就追求逐渐淡化和职业兴趣逐渐丧失。

由于独立学院与公立高校相比,教师进修机会相对较少,教师之间的互评机制趋于形式化,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驱动力严重不足。此外,独立学院教师因教学归因偏差而出现单纯注重结果倾向、自我贬抑趋势,将自己视为单纯的知识搬运工,仅仅注重机械教书,忽视理性育人。将教学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形成消极归因。而归因的偏差往往又会造成教师不良的心理反应,甚至形成某一不良的心理定势,进而挫伤教师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教学工作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降低调控教学活动与水平的积极性,容易产生无助感和低成就感,影响其看待学生行为的态度及有效处理教学行为问题的方式,影响其职业动机水平和效能感。因此,教师很难把成功的态势保持到最后,容易出现履行教师职业责任不到位,教师职业素养不充分,工作绩效不显著,整体教学效果不显明,职业效能感不足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教师职业认同度的提升。

(三)教师自我认同、角色认同危机导致专业认同感不足

独立学院教师的自我认同、角色认同与专业认同是统一的,都最终影响其职业认同。同时,良好的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体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心理条件。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独立学院教师时刻面临着外在与自我评价冲突,教育现实与理想、工作与进修的冲突,新教育形势对教师职业的角色期待与现实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的矛盾,独立学院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低和独立学院自身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期待与现实的种种失谐,都将可能导致众多教师感觉自身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难以真正得到体现,频繁出现厌教和跳槽现象,自我认同危机随之成为一种必然。

职业认同是独立学院教师自我形象与必须遵循的多重角色之间复杂的动力平衡过程。独立学院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是教师专业认同的关键内容。有研究表明,职业中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与工作倦怠存在中度或高度的相关角色冲突、角色模糊是工作衰竭的重要预测变量。[4]在新形势下,社会和高校对独立学院教师职业角色必然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其角色定位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因此,要求独立学院教师能妥善处理教师角色与父母角色、丈夫妻子角色之间的冲突,并尽快由过去的教书匠向创新者转换,由传统的政策被动执行者向设计参与制定者转化,由以往的专业个人主义向合作者转化。如果不能实现独立学院教师职业角色重新定位和转换的认同,也必将阻碍教师专业健康发展,进而也影响到其专业认同。

二、独立学院教师职业认同理性回归

教师职业认同能够有效克服职业的外在性、异己感,也能充分地把教师个人的价值同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内在地统一起来。独立学院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成败,加强教师职业认同建设,培育和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创新型管理机制,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独立学院教师是一个文化素养较高、自主意识较强、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更是一个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和发展的群体。对于独立学院而言,要从根本上提升教师职业认同,就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办学及教学管理制度的革新。一是独立学院要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营造一个能促进独立学院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工作环境。彻底变革过去教师自尊心受到伤害、弱化职业认同感的学校管理模式,积极践行“相信人、激励人、尊重人、发展人”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真正贯彻“以情动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待遇留人”的人才管理机制。二是从关注教师职业成长,提升其职业素质出发,根据“用其所长,尽其所能”的用人标准,科学安排教师岗位,创造职业成功平台,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聘任制和人才激励制,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促使教师高效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三是要构建工作激励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公平、民主、竞争及和谐有序的学术环境,充分保障教师职业发展条件,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营造有利于教师个人及专业发展的温馨学习和工作环境。

(二)消解职业疲惫和精神耗竭,增强教师效能感

职业倦怠主要是因为人们长期受到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的影响,逐渐累积而形成的紧张状态[5]。消解职业倦怠及增强效能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其一,构建有效心理缓冲器教师支持系统,缓解其焦虑情绪,释放其过分压力。社会应该对独立学院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关怀,给予其适当的角色期待与社会期望,尊重教师发展真实自我,从而为独立学院教师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同时,应积极宣传独立学院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增强教师职业社会认同,激发其工作热情,消减教师心理压力与冲突的发生。其二,创设公平晋升机制,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独立学院应实行开放、民主的管理体制,创设科学公平的晋升机制、激励机制和教师发展评价机制,提高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质量,增强教师在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提升教师“主人翁”意识,优化人际环境,形成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其三,降低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的负面影响,增强教师效能感。给予独立学院教师充分的学术和专业自主权,不断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其责任感和归属感,创造其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平台,助推其不断实现自身职业价值。

(三)增强教师反思和职业认同内驱力,提升职业认同

增强教师的自我认知是实现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动因,教师自身无疑是提升教师职业认同的主体。为此,独立学院教师个体只有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和能动性去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才能在职业技能、理想和价值观等认知方面及工作实际行动上获得良好发展态势,并逐渐提高自身职业认同程度。首先,转变教师职业角色定位,转化教师角色意识和增强对工作职责的正确认识。教师对教师职业角色的重新合理定位和认同是每个教师的行动指南和发展方向。教师职业认同的程度取决于教师扮演的多重角色之间关系的协调程度。角色之间的关系协调得越好,职业认同程度也就越高。独立学院教师应当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对所从事职业角色进行必要反思和不断完善,找准角色定位,及时实现教师职业角色定位的相应转变。独立学院教师个人理应以积极、正确的心态投入工作,拥有健康的职业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理性面对和有效缓解各种角色所带来的冲突与压力。其次,制订并实施教师职业科学的生涯规划。独立学院教师可以通过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逐步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就感和满意感。最后,不断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正确、科学的自我认知是实现自我发展、和谐的思想基础。“反思”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并逐步实现更大成功的重要平台[6]。独立学院教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认知及自主学习,将职业发展现状与规划的目标及实现路径相对照,找准职业发展问题和摸清偏离程度,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协助,及时自我调控和改进,逐步实现自我职业更新和持续发展。有学者认为,如果一个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有积极的自我感知,那么他就会忽略由不良的工作现状所带来的不快[7]。通过自我反思,教师往往会将自身已有经验与其知识、意志、情感、价值观和社会期望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其真正内心接受的作为教师的自我形象,并最终提升自身职业认同。

[1]Judyth Sachs.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Competing Discourses.Competing Outcomes[J].Education Policy,2001(2):155.

[2]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80-86.

[3]吴文胜.教师职业认同——困境与理性回归[J].现代教育论丛,2008(6):51-59.

[4]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5):567-572.

[5]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56-60.

[6]李庚南.我为师的三种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8-06-12(5).

[7]Moore M,Hofman JE.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Israel[J].Higher Education,1988(1):69-79.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学院职业
初等教育学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院掠影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西行学院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