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地黑土区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探析

2014-08-15沈大伟霍洪宝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寒地黑土文化产业

沈大伟 霍洪宝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生产要素,以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以文化产品为经营对象的创造性企业集合[1]。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维度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这一背景下,寒地黑土区大力扶持、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成果。2010年用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年均增长20.1%。通过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家电下乡活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带动了文化内需。文化产业发展加快,贡献增大。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产业已经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人力资源短缺,已经束缚了寒地黑土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寒地黑土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一)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短缺

寒地黑土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同时拥有不断增长,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寒地黑土区拥有数量众多的民间艺术,如黑陶、剪纸、年画、雕刻、皮影、版画等,还有寒地黑土区的民风、民俗和民间宗教等等,哈尔滨的旅游资源也是远近闻名[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寒地黑土区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快速增长,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业、旅游业、群众文化业、广告业、娱乐业等都显示出发展的迅猛态势与巨大潜力。于是相应的文化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人才危机问题日益突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与人力资源短缺并存。人力资源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是文化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更是实践者和传播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决定因素。受现有的文化体制及文化产业自身发展限制,寒地黑土区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缺乏,一是文化创意人才不足;二是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三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不足[3]。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短缺将是制约寒地黑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

寒地黑土区的人力资源开发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一方面,一些相关部门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忽视了对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缺乏完善、规范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系。另外,文化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也没有很好地支持人力资源开发。具体表现在,第一,学历和职称方面,缺少高学历和高技术职称的文化产业人员;第二,行业和地域的分布上,传统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和城市的人才队伍较大,而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文化人才配备不足,比较薄弱。第三,高级复合型人才匮乏,缺乏高级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复合型创意、策划、研发人才和文化艺术大师等[4]。

(三)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文化产业是经营文化的产业,这就需要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不仅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文化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得懂得经营管理的知识,掌握具有文化产业经营特殊性的经营运作意识和能力。目前,寒地黑土区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知识结构不太合理,能力体系不够全面。尤其是文化艺术创作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投资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些关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与其它地区文化产业的相关人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寒地黑土区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属于中下水平,各行业待遇本来就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再加上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都是高薪引进,提供各种条件和平台给文化创意人员安家落户。例如杭州为了吸引文化大家和青年文艺人才,杭州政府采取“一人一策”办法,涉及户籍、编制、职称、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之道。一项“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将目标定为“经过3年至5年努力”,力求使杭州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在这种背景下,寒地黑土区的高端文化产业人才外流现象屡见不鲜。

二、寒地黑土区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以评估为中心,通过学习、教育、实践和管理(包括培训、职业生涯管理等)等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的系统过程。是对人才合理利用与充分发挥其潜力的过程,是组织和个人双重发展的过程[5]。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力资源的支撑。在这种形势下,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就成为一个极其紧迫的任务被提到了我们的面前。

(一)培育专业人才,补充人力资源不足

面对寒地黑土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及其开发和管理现状的调研,并制定一些适应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大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门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着力办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吸纳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寒地黑土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市场导向意识,更科学合理地设置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一方面对已有专业增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创一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相关专业,专门培养既懂文化又精通经营和管理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文化产业管理部门以及文化产业的相关部门,都应该积极开展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和运用科学、合理、规范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方法。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提出的新要求,完善各个行业、各个层面和各个类别的人力资源开发,全力开发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为文化产业创造一个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大平台。

(二)创新性人力资源的开发

文化产业是以创新和创意为基础的产业。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更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有创新理念,更需要在创新理念指导下的创新活动。如何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创新活动,并形成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寒地黑土区应围绕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实体,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以培育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育一支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创新寒地黑土区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

(三)文化企业内部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文化企业要改善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以科学有效的评估为基础,掌握企业内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的现状信息,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和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系。同时,提升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还需要文化产业的各类人才重视对自我的开发。自我开发是人力资源其他开发途径的前提和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任何个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勤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间,建立学习型组织,并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激励和督促措施,使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受到个体的重视。

(四)完善文化产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面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问题,政府可以成立针对性部门或工作组,致力于建立市场化的人才流动平台和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制定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人才引进政策,构建文化产业人才支持体系;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适应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入进行文化产业人士制度改革,建立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特殊人才、优秀人才的使用与激励机制,使寒地黑土区的文化产业获得新的发展和提高[6]。

[1]向勇.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2]王茵等.寒地黑土文化产业整体构想[J].绥化学院学报,2005(6).

[3]张聪.安徽省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8).

[4]于婧.广西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J].大众文艺,2011(18).

[5]庄军,左敏.试论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J].山东经济,2006(11).

猜你喜欢

寒地黑土文化产业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典型黑土区不同尺度观测场地融雪径流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