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师的驾驭——音乐主持人现象小议

2014-08-15周宝琳

视听 2014年7期
关键词:音乐节目电台听众

周宝琳

音乐和广播有着天生的缘分,广播音乐节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在所有类型的频率中都有音乐节目的存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广播的“窄播化”,电台的专业化格局逐渐奠定,各地陆续开播音乐台。目前在南宁市上空出现了三家专业的音乐广播,再加上各频率都存在的音乐节目,音乐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人数不少。但是,一些主持人对“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概念、职责和工作方法仍然存在误区。本文旨在对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一、DJ是什么,什么人是DJ

DJ,是一个外来词汇,英文全称Disc Jockey,可以理解成唱片骑师。1940年,二战中美国的海外部队出现专职为士兵播放歌曲唱片的广播电台工作人员,是DJ最原始的形态。1969年,美国的牙买加移民Kool Herc率先用两台唱机交替播放一样的唱片,1975年,有人发明了Scratch(搓盘)这一DJ打碟的主要技巧,即配合节拍形成尖锐的音效。时至今日,DJ指的是两类人:一类是在现场播放唱片、现场制造效果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工作范围还包括音效合成、影视音效、演唱会现场音效、新的歌曲音效,等等;另一类是指在电台中专门主持音乐节目的人。但是,在国外很少有人把电台的主持人叫做DJ。国外的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一般会说“我在电台有一档音乐节目”,而不会直接说“我是一个DJ”。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电台主持人都可以叫做DJ。只有在电台专门做音乐节目的主持人才能称为DJ。

二、电台音乐主持人的职责

电台的音乐节目可细分为多种类型。但是目前的节目形态主要划分为两种:以伴随为主的类型化音乐节目和更多体现主持人意图的专题类音乐节目。前者,主持人的语言很少,只出现在歌曲的前奏和尾奏;后者语言量的比例要高出很多,音乐的类型也可以有较大的跨度。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主持人都承担着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为听众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的责任。作为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应该担负起责任和义务,把真正的美的艺术介绍给听众,让听众在这种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升对美的理性认识,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体验美的愉悦和教益,得到美的享受。

三、电台音乐主持人应该规避的技术问题

一个好的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条件是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

1.尊重音乐,体现音乐的态度

作为专业的音乐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对音乐持有极高的尊重,以平视的眼光对待每一首歌曲、每一部作品。专业的主持人能认识到,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种喜好,如此才能发自内心地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有些主持人简单地将“播报歌曲和歌手名字”和尊重音乐等同起来,实在是一种误区。每一首歌曲都有着自己的创作动机,尊重音乐的节目主持人能够准确地抓住歌曲表达的内在,通过语言和编排,使听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还有一些主持人,在节目编排中往往容易将节奏、旋律等单一要素作为唯一的编排依据,但是,却忽略了音乐的精神层面。如此,音乐往往是断裂、脱节的。因此,对音乐的尊重应是:回归音乐本身,让表达更加明晰。

2.不随意淡入淡出一首歌

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是让听众完整地听到一首歌。随意地把一首歌淡入或者淡出,不但是对音乐本身的不尊重,也是对听众的不尊重。无论有怎样的理由,当听众的听觉被打断时,这都是粗暴的。保持歌曲完整、听感的完整,是音乐节目主持人基本的能力。除直播间有突发情况不可预料外,主持人应该在直播前就对节目的编排和所表达内容有精确的掌握。即便是迫不得已,不能播放完整,也应该尽量寻找适合的点,逐渐过渡,而不是出现歌曲突然被打断或者下一条音频突兀地出现。

3.不用有人声的音乐做垫乐

有人声的音乐不适合用于做节目中的垫乐。或许在单独听时,音乐本身很美,但再叠加语言以后,对听觉来说,是一种干扰。主持人说话的时候应该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容上,尽可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垫乐的选择上,也应该选择节奏风格统一的音乐,不适宜用音乐风格有明显变化的乐曲,以免影响主持人语言的节奏和情绪。

4.注意什么样的音乐适合节目,而不能从自己的喜好出发

主持人对音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节目走向,因此对自己节目的定位一定要明晰。例如,一档欧美音乐节目,是不适合加入日韩地区歌手演唱的英文歌曲;民歌节目,也不适合加入其他国家的歌曲。总之,歌曲的选择要契合定位听众的喜好。

5.港台腔和语病不值得学

因为港台音乐、港台电视节目的流行,一股港台风吹遍大陆,甚至一些北方的节目主持人口音中也带着明显的南方腔调。普通话的发音讲究“平、仄”,讲究“抑、扬、顿、挫”,还讲究“情理交融”,这样才能凸显有声语言的美感和感染力。但现在有些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喜欢用一种韵调通到底的播音主持方式,缺少应有韵味和情感,这些主持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这是“个性”风格的体现。还有一种现象,节目中常常有错别字反复出现。比如,亚洲念成“雅州”,法国念成“发国”。这种错误往往是主持人刻意为之,觉得洋气、好听。这些是港台地区的语言习惯,但并不值得追捧。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才是主持人应该引以为豪的事情。

6.不在节目中卖弄、炫技

音乐电台听众的接受特征随着时代发生变化:从对音乐解读的依赖转变为对音乐深度评说的讨厌,从专注聆听转变为伴随式收听,从对栏目、节目主持人的忠实转变为对某种音乐和某种时尚文化乃至对传播这种音乐和这种文化频率的忠实,从每天固定时间开机转变为一天、一周内随意开机。因此,音乐类型化电台的主持人分为两种,为主导关系(性格化的,带有情感而且相当自由的播音风格)和陪伴关系(自我设限,谦逊不出风头,有听众熟悉的表演风格和情绪),两种都拥有各自的市场,并且可以相互兼容。

7.不了解的不涉猎

主持人应该力求搜集详实、准确的资料,力求言之有物。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音乐节目主持人都是精通音乐的专家,也没有必要每一个都精通乐理。但是,基本的音乐知识应该掌握,如音乐的分类、简单的音乐史、节目类型涉及的音乐的特点、代表人物,且程度要比普通人深入。收音机前的听众自动默认主持人是行家,如果在节目中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会被听众投诉。这种常识性的错误,会让听众对频率的印象减分,甚至从此就打下不专业的烙印。

四、树立精品意识

音乐的欣赏过程是一种意念性、联想性的思维活动,广播音乐节目正是通过大量音乐作品的播送,给听众以更多更美好的享受。音乐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广泛的音乐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在编辑、提炼中充分突出音乐雅俗共赏的特性,确立音乐作品精品化的定位,这样才能使广播音乐节目体现出较高的音乐、文学、美学价值,才能体现出较高的艺术品位。很多类型化的音乐台,不应该因为主持人的语言偏少就轻视节目的精品化,相反应该更下功夫。

主持人应该在播出歌曲时,自己首先理顺以下几点:这是谁的歌;歌名是什么;歌曲创作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放这首歌;这首歌跟前面那首歌以及后面那首歌之间有什么关系。总而言之,就是要用好音乐和语言一起创造想象的空间。

1.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在对的时间和地点与听众做深入的交流。很多人觉得电波的传送是单向的,所谓“交流”只存在于互动的情况下。但事实上,只要节目打动了听众,让他们的内心有一刻的柔软,就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交流,不能以看得见的动态往来衡量广播的交流感,而更应该注重节目中人性化的关怀和闪光点。

2.多想想听众在做什么,将贴心的关怀融入节目,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主持人应该主动留心观察生活,发现身边人共同的话题,重视阅读,重视节目中任何的小细节。

3.注重歌曲的编排。歌曲编排中最难掌握的就是“喜好”,编辑有编辑的喜好,DJ有DJ的喜好,但归根结底要尊重听众的喜好;要注重歌曲情绪和节奏的串联,快歌、慢歌,老歌、新歌之间,应该有感受上的联系和变化。

4.避免口水话。以下的语言常常可以在节目中听到,但是,仔细想想,也可以用更好的语言将它们代替:“一起来听这首好听的歌吧”;“我们来休息一下啊,接下来的歌曲更好听”;“你的心情今天好吗”;“你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和我一样在听着这首歌”……

5.作为音乐DJ,在歌与歌之间的间隙,语言部分的表现是可以事先演练的。演练能让人准确把握好语言的时间长度,不踩歌,DJ应考量用怎样的语速和情绪做好表达,完成二度创作的创意和目的,更好地完成声音创造的想象空间。

猜你喜欢

音乐节目电台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的路径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内容的转变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广播音乐节目的样式分析以及创新方法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