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有效课堂语言评价策略的建构
2014-08-15纪红艳
纪红艳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136000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随着当代教育策略的不断完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教师都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而教育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对课堂的语言评价策略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用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评价,这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一种展现,更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展现,同时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有利手段。因此,只有能够帮助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课堂语言评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由此可见,我们更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基于他们的视角来探究如何才能构建更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一、课堂语言评价的缺陷
好的课堂语言评价能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像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去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去抚平学生的心灵创伤。现今,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策略在日渐成熟,教师也能够掌握基本语言评价的技巧。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以成年人的身份、眼光和角度去审视、评价、改进课堂语言评价策略,并不能从学生的视角、立场出发,探究孩子们内心需要的是什么,体会一下学生们打心底里希望老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怎样的评价。正因为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课堂语言评价才会表现出以下的种种问题,以致达不到我们需要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忽视学生内在情感体验,过于注重结果和即时表现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评价通常是就学生认知投入而言的,即根据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课堂纪律表现给予学生好或不好的评价。这样的语言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情感,也就是说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相应关注。教师在评价上不能将学生的认知投入与情感投入相结合,这种只重视答案结果与即时表现,而忽视学生背后的情感因素的评价,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关注的一种表现。
(二)评价方式及标准单一,缺乏多方评价及引导性评价
我们熟悉的课堂语言评价模式通常是,教师就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好或者不好的点评。这样的语言评价,在方式上是单一的,教师只是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观点,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给予学生评价。由于缺乏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方评价的了解,造成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的观点片面,无法看到学生内在隐性实力,从而无法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进步。
当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只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时,教师在课堂上的即时语言评价就很可能带有主观偏见。这种单单通过学生的外部表现而对学生下定论,作评价是课堂语言评价的重大失误。教师内心对学生的主观看法很容易带到日常的语言评价当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努力怀疑,有偏见,评价标准不公等。而这种评价误区会造成学生的失落和自暴自弃。
(三)过多关注对知识的评价,忽视对人的评价
课堂评价的初衷是通过对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一定评价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需要做的是不仅引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情感认知有正确的认识。然而,现在的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评价普遍是针对知识及教学内容的反馈,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教育。这种只看答案不看人的评价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
总的来说,现今课堂语言评价的缺陷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思考与关注,忽视学生视角下的课堂语言评价需求造成的。
二、教师课堂语言评价出现问题的成因
教师课堂语言评价出现缺失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不能摆脱传统的评价观念,较少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也就是说,教师经常是站在老师的立场进行语言评价,而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生的需要,因此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具体分析,原因如下:
(一)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为了选拔,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评价转向以人为本,提倡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语言评价时,不仅应重视评价结果,更要重视评价得出结论的过程。然而,很多教师并不能意识到这些,对于课堂评价的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造成了许多课堂语言评价的失误。
(二)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
课堂语言评价必须重视客观性、民主性与引导性。然而,一些教师在课堂评价上步入了情感因素的误区。一方面,有的教师在评价时不自觉地戴上“有色眼镜”,对于学习好的学生,他们习惯性的给予较高评价;相反对于后进生,则给予较低评价。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在课堂语言评价上会流露情感因素,心情好的时候语言温婉,而心情差时则刻薄。这样的语言评价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三)教师语言表达技巧
口才是教师的一种能力,谈吐是教师的第二外貌。教师的交流能力是新一代教师基本能力与素质的体现。只有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到语言评价的适度。然而,许多教师只注重自身的讲课技能、解题技巧等,忽视语言表达的技能,不能与学生很好地沟通,结果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基于学生视角课堂语言评价策略的建立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要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与他们的心声。”
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就是要这样,语言是评价与交流的辅助工具,教师与学生内心的沟通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要寻求与学生内心的沟通,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观察、审视整个教学活动,从而了解、思考、发现学生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想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变评价为交流
通常,在进行课堂语言评价时,教师会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势,因而会造成学生胆怯、紧张、失落或是逆反等心理。甚至导致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们有话不敢说,说出的观点也并非内心的真正想法。以上种种情形就是在课堂评价时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位差所导致的。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方式并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交流形式。事实上,学生更需要与教师进行轻松愉快的沟通,以获得交流式的指导评价。
平等的交流意味着教师在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时,给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式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更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所以,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在课堂的语言互动中,尽量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偏袒,从而避免师生间、学生间的对立和抵触,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营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中应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即使学生的答案有错误,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肯定。
(二)课堂评价因人而异,加强情感投入
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而真诚的对话是从专注地倾听开始的。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以此调整自己的思路,这样,才能判断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对症下药;才能在学生回答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时,及时纠正并引导。
教师的语言评价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还要注重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形式的评价,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在课堂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活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思考学生内心的意愿和需求。教师应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结合他们的性格特点,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获得自信,发挥创造力与潜能。
那些内向、容易害羞的学生,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所以教师应通过语言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对那些顽皮、叛逆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结合对学生的了解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分析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特点,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知音,了解学生的欲求和想法,才能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三)破除语言评价的习惯定势
“很好”,“不错”,“你再考虑考虑”……这种评语,想必在我们少年时代的课堂上就经常会听到。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维,对事物的评判水平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些空洞的抑或说教式的评价方式很难被学生接受。很多时候,当教师对一名表现优异的学生说出“你真棒”时,其他的学生会对此不以为然。由此可见,教师的思维定势和评价习惯会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打破语言评价的定势,让语言评价真正地发挥作用。
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进一步思考。为了让这种手段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消除为评价而评价的观念。也就是说,要消除课堂语言评价的思维定势,避免说教式的空洞语言。所以,教师应让语言评价具有民主性、肯定性、发展性、引导性和创新性。在课堂交流中,教师应耐心倾听,细心体会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在评价时,就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优势与缺陷,使评价更易被学生接受。
(四)宽容待人,适度表扬
虽然严格的管理和要求是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过分的严厉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口服心不服”就是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当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就会发现,他们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指出错误,做出引导,如果教师经常用那些尖酸刻薄的字眼评价他们,就会使他们心生畏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要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感化学生心灵,激励学生自省、自立、自强。因此,教师应善于通过巧妙的宽容的语言评价代替尖刻的批评,把智慧和美德潜移默化地转移给学生,获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适当表扬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过度的或言过其实的表扬不但无济于事,还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自身能力缺乏判断力。与严厉批评相比,过度表扬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伤害。过度表扬下,学生会形成极强的自尊意识,一旦受到批评或不再受到表扬就会极度不适应,造成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迷失。那些廉价的表扬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所以,表扬要适度,做到由多到少,由密到疏,避免表扬所产生的副作用。
由此可见,课堂评价中的表扬与批评都要谨慎使用。教师应努力做到以宽容的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强、自觉;以适度赞美激发学生。无论批评还是表扬其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教师评价的目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
(五)创新多方评价,激发学生潜能
课堂语言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的。通常我们在课堂中看到的都是教师单方面给予学生的评价,而事实上,在课堂中运用多方评价的手段更有益于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民主性,或许还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
多方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于教师评价的评价。在课堂中形成这样的多方评价,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观点,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同时,这样的多方评价方式更加民主,活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对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样的评价方式还是要以一个民主的氛围为前提,这就需要教师不懈地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评价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健康地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应更多地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建立起一个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语言评价策略,让学生更好地走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切实发挥课堂语言评价的积极作用,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
[1] 陈立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堂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Andrew D. Cohen.课堂语言评价能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 王向阳.教师的语言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 韦莲英,吴之平.课堂口头评价的误区及改进策略[J].小学教育研究,2008(1).
[7] 俞霞云.谈教师口头评价的策略[J].教学交流,2012(8).
[8] 刘翠鸿.教师课堂口头评价的偏差与突破[J].教师,2008(7).
[9] 江政文.让课堂口头评价更有魅力[J].科教导刊,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