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日用家当》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2014-08-15南晶
南 晶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卡林.丁.沃伦认为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迫害是相互关联的,认识到这种相互关联的关系是解放妇女、解放自然的必要条件;她主张必须把对女性和自然的解放置入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之中,而且生态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女性主义视角。生态女性主义融合了生态伦理学和女性主义,呼吁消除文明发展与生态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解放自然,使之免受人类的蛮横压迫;消除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对立关系,改变妇女在社会结构中的弱势地位,批判男权中心主义;逐步建立起男女平等的社会价值观,建立起男性尊重女性,人类尊重自然的生态逻辑社会。
Alice Walker是著名的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人物,出生于贫苦农村家庭,擅长描写农村妇女的生活和命运;身为黑人女性,她特别偏重细致入微地分析刻画黑人与黑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1983年凭借《紫色》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国家优秀奖和图书评论奖。《外婆日用家当》描写了三位黑人女性:母亲、大女儿依迪和小女儿麦琪,通过母女之间的冲突反映黑人家庭的微妙关系、黑人女性的朴实生存状态及受污染的精神世界,也凸显了以房子、教堂歌曲等为代表的自然对人类的无限关怀。
一、受压迫的女性
母亲——受到白人和黑人双重压迫的女性
母亲是一位淳朴的黑人劳动妇女,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却有一定的头脑和见识。“走了一英里半的路程去目睹这种情景”,以亲历者和证人的角色见证了白人剥削黑人的历史现实:“上完小学二年级时,学校关门了。别问我为什么:1927年时有色人种不像现在问这么多问题”。白人强硬彪悍、蛮横无理,强行剥夺黑人受教育的权力,对黑人任意压榨欺凌,作者凸显了黑人群体的受压迫、受剥削的失语性状态。“养牛部落”是一群整日忙忙碌碌的无害黑人群体,修篱笆、喂牲口、堆草料、扎帐篷等就是他们的全部活计,牛群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的和生活指望,白人却把牛毒死了。揭示了人类社会对以牛群为代表的自然界的无情野蛮迫害,描绘了黑人群体和生态世界的失语性的社会现实,鞭笞了白人对黑人的压迫和残害,黑人妇女倍受欺压、屡受凌辱的悲惨生活和多桀命运。
除此之外,母亲还受到以大女儿依迪为代表的黑人知识女性歧视:大女儿依迪一直瞧不起母亲,认为母亲像兰花一样庸俗低廉,随便被人采摘。瞧不起母亲的外在形象,包括身段、皮肤、头发,更瞧不起母亲的纯朴无华内在,嫌弃她不够伶牙俐齿、妙语连珠。拒绝带朋友回家,认为母亲会给自己丢人,有损自己知识女性的形象。甚至于在为母亲读书的时候,把她看成傻瓜一样,严肃地强迫母亲听她读书,毫无同情之心、藐视一切的将谎言、文字、别人的整个生活以及习惯强加于母亲,灌输一大堆不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虚构出来的事物,在刚有点似懂非懂的时候又把母亲挥之而去。作者选用了五个具体而细微的动词(force,wash,burn,press,shove),表达强迫、冲刷、焚烧、逼迫和推搡,形象生动的再现了依迪对母亲颐指气使、嚣张,蛮不在乎的态度;也揭示了黑人女性内部的微妙关系,展示了“白人化”的黑人对传统黑人女性的歧视。
依迪——文化的漂流者
Dee自己本身也是被置于文化夹层之中的受害者,也受到工业文明进程的迫害。出身为纯粹的黑人文化家庭,根基于浓郁黑人文化氛围,拥有且传承着传统的黑人文化瑰宝之——“百纳被”。如果她的出生前移二十年,她会深深地以之为傲。但是接受了白人文化教育的Dee,已经被白人文化所侵染,所以她鄙视、瞧不起黑人,歧视自己的母亲和妹妹,甚至于,连黑人的安息之所——房子,都是她深恶痛绝的对象,在房子着火的时候,她只远远地站在香枫胶树底下,神色专注的望着屋上房板一块一块烧成灰黑色,望着砖砌烟囱烧红、滚烫、倒塌;根本罔顾头发冒烟、目瞪口呆、衣服烧成黑灰一片片脱落的妹妹。她似乎高兴得要围着房子跳一圈舞,她如此的痛恨黑人文化、痛恨身为黑人这一事实。但在“黑人文化寻根之旅”的社会浪潮之下,她又一次回归了黑人文化。曾经无比厌恶的房子,却拥有了格外的魅力:她每拍一张照片总要认认真真地选好镜头把屋子拍进去;她认识到了黑人文化的价值,黑人的一切都如此美好:她谈笑风生,猪肠、玉米面包、蔬菜等一切都令她高兴,因为买不起椅子爸爸亲手做的条凳也令她感兴趣,搅乳器的盖子、搅乳棒都成为她索取的目标,拥有了非凡的魅力,认为放在凹室餐桌中央做装饰品是顶好的艺术化用途。Dee意识到了黑人文化产物的价值,但却只能肤浅而苍白的把民族文化瑰宝概之以“挂件”“摆设”等工艺品;摈弃了黑人在美国的文化传统,盲目寻根于非洲文化表明她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冷漠和无知。
麦琪——天生的受迫害者
麦琪是最典型的黑人传统女性代表。面孔丑陋、身躯瘦小、浑身疤痕累累、为人怯懦:说话时躲在门背后,身子给门遮去一大半,着装没有品位:粉红色长裙搭配大红罩衫,走路时侧着身子拖着脚,下巴贴近胸口,眼睛盯着地面,好像一只跛了腿的狗,承受着奴隶制度带给她的身心痛苦。她为人不够聪明、没有姣好的相貌、也不够机敏。天生脑子愚笨,不会上学,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念起书来磕磕巴巴。生活空间狭窄,所以她保守、传统,承受着黑人文化运动对她的漠视和否定,也得不到自然的关爱,就连房子着火,都把她烧在里面,大火是奴隶制度的象征着,灼伤了她,给她留下了终生的苦痛。受到母亲漠视和姐姐欺负,在优秀的姐姐面前,自惭形秽,甚至于一想到姐姐即将回家这一事实就浑身哆嗦:在她姐姐离去之前一直心神不定,神情沮丧地站在角落里,一面为自己而自惭形秽,一面怀着既羡慕又敬畏的心情怯生生地看着姐姐。看到姐姐从车上下来,麦姬拖着脚一瘸一拐拔腿就往屋里跑去,被母亲阻止后,紧张得用脚拇趾在沙地上挖起坑来。Maggie觉得Dee想要什么便能得到什么,将生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上帝也绝不会拒绝她的任何请求。麦琪更害怕男人,自己姐夫表示友好的方式,也把她吓得抖如筛糠:一直向后退,退到母亲椅背挡住退路为止,身子发抖,手像鱼一样软弱无力、冷冰冰的,汗水从下巴上直往下滴;隐喻着着伤痛文化在文化运动面前的无助,文化运动对她的漠视也让她的痛苦加深了。
二、给女性以关爱的自然
房子——黑人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文中,作者用两个段落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房子和院子:这所房子和之前被烧的那个房子一样建在一个牧场上,有三个房间,没有窗户,只是在侧面墙上挖了几个像船上的舷窗一样的洞,形状是非圆非方的,窗格子向外开,用生牛皮悬吊起来。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还留着清晰的波浪形痕迹,铺着一层细沙面也像地板一样干净,就像一间扩大了的客厅一样,令人舒适。任何人都可以进来坐一下,欣赏着庭院中的榆树,享受着沁人心脾的微风。母亲不用回头,都能清晰地描绘出来,表明黑人对自己家园的了解和无限热爱之情,也反映了在男人“缺失化”的时代下,是房子给女性以无限的关怀和慰藉。生态女性主义认为房子象征着家庭,是家的载体,不仅是一种自由的生存空间,也一种自由的精神空间。有了房子,女性就不会受到外在的任何羁绊,有了安命立身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感到了亲情的力量和爱的温存。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来体现女性的才能、价值和思想。房子建在一片牧场上,随时有牛到院子边啃青草时,刻画了一副写意的田园风景画,反映了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时代。房子被烧,表明一个文化载体被无情的破坏之时,有一个新的一模一样的房子得以重建,给女性以稳定感、归宿感、依托感和安全感,是女性寻求庇护、远离外界痛苦和逃避伤害的地方,象征着黑人文化代代相传、永不凋落、周而复始,不会停止。
宗教 歌曲——黑人的灵魂家园
《圣经》规定男人“有权支配大海里的鱼、天空的鸟乃至地球上行走的一切生物”。可见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男性对女性的歧视,生态不和谐也根源于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野蛮迫害。这也是生态女性主义抗争男权社会、宗教压迫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西方人影响至深的宗教除了《圣经》之外,还有古希腊宗教,其教义中宣扬神和自然是统一为一体的,神是自然的象征、自然也即为神:浑沌之神卡俄斯、大地之神该亚、天宇之神乌刺诺斯、雷电之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农业之神得墨忒等。神与自然没有分离、与自然同为一体,不是超高于自然、不是自然的主人。所以也从宗教层面谱写了人神和平相处,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生态篇章。
文章中提到了教堂歌曲对黑人女性的慰藉:当母亲将闲坐在家中时,经常对自己唱唱教堂歌曲,尽管唱不好,总是走调。生态主义认为歌曲代表着自然对人类的抚慰,黑人灵魂乐曲是黑人文化瑰宝之一,题材包含死亡、复活、解脱和希望,歌词取自圣经或黑人生活体验,寓意为“好消息”,带给听者爱的启迪、爱的宽恕。根源于任何一位黑人的文化骨血之中,是黑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也凸显了自然对黑人的无限关爱之意。教堂音乐歌词多为民族语言,多节、有韵、曲调简易,一部分吸收了美国黑人灵歌而演化为民族化的赞美诗,语汇接近流行音乐,便于会众齐唱。教堂音乐以简单的旋律、和谐的声韵等,吸引了无数的音乐爱好者,乐曲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启迪思想、净化灵魂。
在Dee强行夺取“百衲被”的时候,母亲看到麦琪嘴角沾着黑草莓汁,一副羞惭和傻呆的样子,顿时像受了灵魂感召一样,仿佛有一阵电流从身体流经:似乎头顶上受了什么东西的敲击,其力量自头顶直透脚心,这就像在教堂里受到上帝的神力感动后激动得狂喊乱叫时的那种感觉;她从Dee手中一把夺过被子,放在麦琪手中。生态女性主义认为此处的“上帝的神力”体现了宗教的“人性化”“慈悲化”,象征着上帝的意志:帮助弱者,对弱小以同情。对真正的黑人文化的传承者以扶持和帮助,隐喻着自然对人类社会无限的关爱之情。
结语
Alice Walker以黑人女性独特的眼光,探索肤色、性别和种族等方面的问题,肯定了黑人女性的精神追求、创造力、自身价值和社会尊严。揭露了白人统治下,黑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等多层面上,长期处于被奴役、被压迫的社会地位,黑人女性挣扎于社会最底层,遭受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的社会现实;但同时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探析了以房子、教堂歌曲、牛群、牧场和黑草莓汁等为代表的自然对人类的无限关怀。
[1]陈洪富.《日常家用》中迪依角色再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6).
[2]王雅丽,丁礼明.找寻黑人女性自我:《外婆的日用家当》之“妇女主义”思考[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3]张鑫友.高级英语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