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梦”

2014-08-15赵淑杰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西柏坡中国梦同志

赵淑杰

(中共中央党校 党史教研部,北京 100091)

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率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抵达西柏坡,1948年4月周恩来和任弼时同志、5月毛泽东同志相继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一段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西柏坡精神”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其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的继续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岁月中的升华,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西柏坡精神虽然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但它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如何才能凝心聚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流血牺牲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3],要“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一条,我们党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讲话,深刻阐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的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而且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写道:“打开窗子吧!……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4]西柏坡精神作为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对于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做好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发扬“两个敢于”的革命进取精神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国梦”奠定雄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建设一个新世界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在总结中国革命长期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党提出的一个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要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新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当革命胜利到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科学精神,满怀信心地迎接这一挑战,把建设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重担放在了自己肩上。这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崇高理想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紧密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但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国情决定了这一任务的艰巨性。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5]后来邓小平同志按照这个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6]。新时期新阶段,习近平同志曾引用毛泽东同志“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诗句,用来说明实现这一“中国梦”的不易。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身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这本身也就蕴含着物质丰富与精神提升的双重含义。“中国梦”不仅是物质之梦,也是精神之梦。西柏坡精神中的革命进取精神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国梦”奠定雄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当前,中国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而三十多年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中国梦”,唯一的出路仍然是改革,向更深层次改,深入解决矛盾和问题,改变桎梏我们思维和思想的旧观念、旧思想、旧框框。在这一背景下继续前行的中国,更需要全体人民以革命进取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精神冲破种种思想束缚和利益藩篱,坚持不懈地埋头苦干,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干好“自己的那一份”,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提供强大持久的精神动力,只有这样,“中国梦”才能够更美丽、更坚实。

二、发扬“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有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穿越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从“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事实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党这个领导核心。这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各族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现实选择。

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必须以保持党的团结统一为基础。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之所以坚强有力,就在于全党的团结统一。1948年6月1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党重新印发了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的第二章,并写了《前言》。在《前言》中指出:“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伟大胜利,要坚持已经取得的胜利并继续胜利,乃至达到全国规模的胜利,集中的革命纪律,便具有头等的决定的意义。如果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没有极严格的真正的铁的纪律,我们就将不能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而且不能保持已经取得的胜利。”[7]解放战争年代,党的团结统一如此重要,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也同样重要。我们党是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如果没有统一意志,统一领导,各行其是,一盘散沙,不仅不能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而且党的组织也会土崩瓦解。因此,党的团结统一对于实现“中国梦”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执政党,我们一定要倍加珍视党的团结,坚决维护党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胜利?这不仅因为革命斗争的目的是解放苦难群众,更因为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毛泽东曾经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8]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力量源泉。今天,弘扬这种好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习近平同志对全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0]“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需要把“民族的梦”和“每个中国人的梦”结合起来,把民族复兴的“宏大述事”与关注民生的“个人生活”结合起来,把“中国梦”植根于国民个人的生活之中,进一步致力于民生建设。

“中国梦”的承载主体是人。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正确认识解决群众利益问题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的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为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各级党员干部,应时刻关心百姓的安危冷暖,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强化“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意识,努力争取最广大的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今天,我们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继续发扬“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发扬“两个务必”的继续创业精神,有助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预见到革命胜利后的政权巩固问题,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这一警示,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历史转折关头强烈的、自觉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表现了党在伟大成就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表达了党在历史转折关头极其清醒的主体自我意识和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人把两个“务必”上升到关乎革命成败、国家兴亡、执政党是否能得到人民拥护的高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的和严格标准,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观,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这两个“务必”,成为全党凝聚力量、不断前进的有力的思想武器。在“两个务必”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抵制住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保持了党的本色,没有被“糖衣炮弹”打败,顺利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我们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11]。“中国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绩的新形势下,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吹起的新号角,发扬“两个务必”的继续创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它提醒全党同志:第一,在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面前,党内一部分同志可能会骄傲起来,贪图享乐的思想可能滋长,不愿意再做艰苦的工作,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情绪,党的事业就不能继续向前发展,甚至会失败,实现“中国梦”自然会成为空谈;第二,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务必”,带领全国人民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征途上,“两个务必”这一思想武器将会继续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西柏坡精神是党和人民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是部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温故知新,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示,获得力量。现在,我们的物质技术条件比革命战争年代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艰苦奋斗干革命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我们要做到:一要时刻关心群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工作的首位,始终坚持和发扬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真正为群众着想;二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则,坚持和发扬不畏艰险、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三要经常深入实际,发扬民主作风,真抓实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才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胜利,才能够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2]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3]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的重要文献 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N].人民日报,2011-06-17(1).

[4]罗曼·罗兰.名人传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 [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27.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9.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189.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7.

[9]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N].人民日报,2012-11-16(4).

[10]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1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6-537.

猜你喜欢

西柏坡中国梦同志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严良堃同志逝世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