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简驭繁有妙招——浅谈“学为主体”、“先学后教”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14-08-15顾卫华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交流互动

■文/顾卫华

以“学为主体”、“先学后教”的视角来审视小学数学课堂,要体现主体、思考、实践、过程、参与这些关键词,教师就必须精简教学用语,简化教学内容,让出学生主动参与、交流互动。

一、精简教学用语,让出无限精彩

以往的课堂,教师是主角,精彩的教学用语往往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甚至我们还会在教案上精心设计一段很有文采的过渡语。但如今,在“先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强调教师该出手才出手,要让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语言必然要精简。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学语言就做到精当、经典,让出了学生的无限精彩。在整个交流活动中,贲老师一共说了三句话“掌声有请沈成渝组。显然掌声不热烈,你看人家走得慢”、“难道她说得不好吗?再次掌声”、“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才他们组交流的什么”,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第一句话鼓励学生,同时又加快了课堂节奏;第二句话肯定学生,同时默认了生生评价的有效;第三句话在适当的情况下介入,回顾小结,让学生聚焦知识的核心,从而让知识由模糊变清晰,引领课堂走向深处!由此可见,精炼、简洁的教学用语不仅能节省时间,让学生容易聚焦,同时更有益于学生去关注相互之间学习经验的交流、质疑、追问,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二、简化教学内容,生成无限可能

在现行教学体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教什么”,也就是教学内容,往往循规蹈矩,不敢逾越。从“先学后教”视角看,适当简化教学内容,却是生成不同想法、激发思维碰撞的有效举措。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在课前布置学生做了这样的预习: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需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列式的依据又是什么?)(直观图略)从预习结果看,学生结合实物或者直观图,能够找到相应的面和数据,并计算出面积,但不够灵活,需要在课堂上打通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因此没有必要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课上组织小组交流预习题,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展示三种不同的算法,整个新授部分学生学得乐观自信,从作业反馈看,学生思路又特别清晰灵活,为下一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简单教学流程,丰富学习过程

40分钟的一堂课,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永远值得思考和追求的问题。从先学后教的视角来看,显然必须简单教学流程,让出时间,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流程如下:(1)回忆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得出结论。(2)迁移认识如何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三组数据,位数不同,千位不同的四位数,千位相同的四位数,让学生学会比较方法。(3)反馈完善。应该说符合教材的安排,层次感也比较清晰,但是在学生已经先学的情况下,教师依然在处理每个环节的时候,都要求学生每次都要先观察数的特征,再想想如何比较,最后说说如何比较。殊不知,小步子、指向性非常明显的问题串完全无视了学生的已有知识起点,不仅没起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开拓思维的作用,而且还帮了倒忙。这样“后教”还不如不要“先学”?

简单了教学流程,却丰富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肯定、否定、摒弃、吸收,完成了自我建构,看似在一个地方磨磨蹭蹭,但实际上在不断磨磨蹭蹭中,他获得的体验却不是一味的正确示范能给予的!

“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还给学生,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课堂,获得体验,分享成功,思维碰撞,知识建构,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顺势而导,伺机而动,撩拨提醒,鼓励欣赏,倾听孩子成长拔节的声音!

猜你喜欢

交流互动
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激励教育视野下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交流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
现代交互性建筑表皮设计中设计美的要素
如何提升初中英语交流互动的质量
论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实现师生有效交流互动
好习惯 好听力
互动交流,变“灌”为“导”的灵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