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探析
2014-08-15陈晶
陈 晶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37)
对高校而言,就业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把大学生这一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顺利输送到社会,助力大学生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这一角色的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校就业压力较大,高校就业工作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关键取决于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如何提升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以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这是一个高校需要密切关注、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职业素养通俗讲,即是职业对从事该职业的人在职业过程中的要求。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就是指在高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应具备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综合。
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现状分析
(一)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少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多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指导,二级学院为主体,就业指导工作多挂靠在学校招生就业部门。部分高校成立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心。专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较少。在这样的机构模式下,本应由专职职业指导人员担任的职业指导工作主体变成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学生工作行政人员等,专兼职比例明显失衡。
(二)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
我国尚没有设立职业指导的专业,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仅依赖于行业和劳动行政部门的培训及资格审定。即便如此,高校一线的职业指导人员取得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认定的职业指导人员仍占少数。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多为兼职,这就导致了职业指导人员专业背景复杂,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任职以后,职业指导工作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还有繁杂的其他行政事务需要从事,较少有时间和精力对职业指导工作做系统、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
(三)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还不够深入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多以职业指导通识课程开设、辅导讲座的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形式举行,群体性较强,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不足,一对一师生面对面的咨询较少。另外,职业指导过程中,重在就业前的用人单位岗位信息的搜集与发布、面试技巧的指导、个人简历的设计指导等,主要集中在怎样把学生推上社会,实现就业,而后续的对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适应性、职位的提升等跟踪服务不足。[1]
二、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要求
(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1.坚定的政治信念。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遵纪守法。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身份首先是一位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特别是在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方面给予学生有益的影响。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中明确提出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2],这也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在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信念传递。
2.强烈的责任心、无私的奉献精神。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看成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对待工作,具有高度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积极主动,耐心细致。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还应培养自己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千方百计地做好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服务工作。在开展职业指导的具体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
1.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指导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它与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均密切相关,这就要求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做好知识储备。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能否正确认识自我,应对用人单位的筛选,做好跨入社会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实现就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过硬,都至关重要。作为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问题疏导等工作。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矛盾,帮助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竞争,做好就业择业的自我心理调适。
2.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学生主体的变化,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努力刻苦学习,掌握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比如就业政策、职业指导的概念、基本原理,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咨询的概念、内容等等。在对学生的教育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师的作用,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贴近实际,给予学生有针对性、有切实可行性的指导。
(三)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
1.运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根据教育部大力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2012年7月前要全面推广使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积极探索使用手机信息报、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建立和完善就业供求信息共享机制。当今信息社会,新媒体发展快速,影响很大。新媒体以其海量储存、互动包容、紧密快捷为主要特征,既可以实现就业指导人员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又使这种互动更真实、方便,使得对话更有实质的意义。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要不断提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充分利用时尚、艺术、情感等元素,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以学生为本,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做好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3]
2.组织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发挥着学校和社会、学生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作用,因此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协调学校各部门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还需要协调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和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职业指导讲座的开设,供需见面会的筹办,职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职业指导人员在组织协调和交际沟通方面不断学习、进步。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除了政治、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素养外,还要求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开朗乐观的性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素养途径
(一)统一思想,增强认识,加强对职业指导工作重要性的认同
职业指导工作是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职业指导人员要将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视为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职业指导人员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要切实做好学生从学校跨入社会的桥梁搭建工作,做好学生就业的引导者。对就业指导人员而言,只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职业指导人员才能从自身认同为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和各种业务提升培训。此外,学校也要加大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对职业指导人员职业指导师的考证等相关业务培训给与支持。[4]
(二)主动学习,坚持积累,不断拓宽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组成现状,或是由辅导员或是由行政人员担任就业指导相关工作,因此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增强职业指导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的积累。此外,对各职业的发展趋势、劳动法、合同法方面的知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做到专与博的结合,不断调整已有的知识储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勤于实践,结合学生实际,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对学生的指导,宏观上既要有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理性判断,又要有对国家就业政策的解读。具体指导过程中,既有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建立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已就业毕业生的跟踪工作与分析,以及了解相关企业文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四)加强对职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
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是高校职业指导的基本形式之一,学校应提倡职业指导人员采取集体备课、开发校本教材等形式,不断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进行总结,将其中好的实践成果归纳形成可供推广的理论,并能自觉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用来指导职业指导实践工作。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增强职业指导人员的素养。
[1]牟超英.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探索[J].知识经济,2010,(4):48.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4-05-09[2014-05-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5/13/content_8802.html.
[3]余新力,沈延兵,胜任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研究的新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72.
[4]陈德明.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