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城市化语境下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2014-08-15徐丽曼张桂珍

三晋基层治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城市化少数民族

徐丽曼 张桂珍

(大连民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民族都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自身独特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在强势的城市文化压力下,长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文化该如何实现新生?怎样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和谐共生?

一、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一切民族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现代化。而现代化的过程往往都伴随着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的变迁,其中当然包括民族文化的变迁。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大多处于比较偏远的山区,社会环境相对封闭,文化的传承在很大程度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耳濡目染,代代相传。从一定程度上讲,正因为如此才使少数民族文化不为外界所扰,保存相对完整。但现代文明伴随着城市化强势来袭,其先进的传播手段、强大的传播能力、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以及更广阔的受众群体等优势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人们在探索如何让少数民族文化以现代化的方式谋求发展,让民族地区经济摆脱贫困,让文化获得新生,如开发旅游产业、民族特色产品等,不断加速其走向城市和市场化;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样的发展是否还能真正保持少数民族文化自身的“原汁原味”,是否能让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民族文化会不会在现代文明的强大压力下越来越迷失方向,失去本来面貌。“一方面是面对贫困、落后的焦虑,竭力希望脱贫致富,赶上先进;另一方面却又深怀着对民族传统失落的困惑,期待着保存源远流长的本土之根。”[1]这就是保护民族文化与发展现代文明之间的两难选择。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一方面,文化是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的,少数民族文化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尽管城市化过程中短时间内会出现少数民族文化被强大的现代文明弱化、同化的现象,但现代文明同样给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以新的机遇,使其拥有将传统与现实结合、实现自我繁荣和创新的可能。另一方面,现代文明发展不是无根之木,无本之源,它需要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为根基、为保障、为依托。现代文明尊重民族文化、提倡文化多样性,它不以清除民族文化积淀、消除民族文化的异同为目标,而是鼓励众多不同文化以相互联系又各自保持特色的方式存在,以追求文化的多元发展、和谐共生为发展方向。因而,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文明这两者的关系上,我们不能把目光集中在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对抗上,还要注意到两者还有可以互动、整合的一面。

二、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自觉与建立文化保护机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作为外因的政府层面的政策扶持和机制保护。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必须深刻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采取更加切实、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加以推进。近年来各地都在探索如何加强文化保护,如有的地区着眼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智力资源,推动适宜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化发展;有的加大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力度;有的逐渐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多渠道、全方位地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

而我们知道,事物变化发展中内因是其根本原因,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在民族文化保护的外部环境逐渐得以改善的同时,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更显得颇为重要,它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因。所谓文化自觉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了解其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有了文化自觉,也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繁荣发展它的动机。文化自觉要建立在民族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当一种文化为它的拥有者赢得心灵上的鼓舞和安慰时,这种文化才能得以自觉传承。”[2]民族文化发展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本民族成员有没有发展它的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的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其文化自觉,从而主动投入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事业中来,不断对自身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创新、转型、发展,使民族文化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面貌。

因此,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政府出台相应的方针、政策,加强研究队伍、经费扶持、政策支持,建立民族文化保护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更需要少数民族成员作为文化主体积极提高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只有二者共同作用,才能真正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保护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关系

城市化进程加快,必然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断走向城市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也日益走向繁荣,外来信息、外来文化商品大量涌入,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但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有些地方外来文化商品涌入的数量达到商品销售量的70%以上,甚至到80%,而电视、报刊等媒体也以非民族语言将大量外部信息和文化内容传入民族地区,即使一些民族地区采用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字,传播的内容也绝大不部分是不属于本民族的。经济发展已然带来了少数民族文化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否可能实现保护民族文化与发展经济的良性互动?

有学者指出,用经济的手段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3]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文化商品化。在城市化的推动下,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民族服装服饰、传统音乐戏曲等都在走向不断走向市场,其形式和内容尽管会为了适应于现代文明和消费者的需求而做些改变,但其本质上依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承载着传承文化的职能。而且很多文化遗存也正是通过商品的形式进入城市并被大众所流传和广泛认识的。近年来许多地方还进行文化产业化的探索,通过旅游开发、文化宣讲、电影电视或者著书立说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在城市化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保护、发展和创新,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在通过发展民族经济带来文化保护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在一些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少、地理环境又闭塞狭小的地区,由于文化市场比较小,因而文化发展的经济拉动力不大,更加需要国家通过必要的物质支持和政策倾斜,对民族文化加以保护与传承。二是要注意在发展经济、开发本地区和本民族优势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不以单纯的顺应市场为目的,要想方设法把原生态状况变为经济效益,同时坚持社会效益,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进而促进原生态保护。三是坚持发展经济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切实改善当地人民的生存状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会提高当地人对文化原生态的保护意识。

四、少数民族文化与他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市化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和大量外来人口与文化流入民族地区的双向流动过程,少数民族文化不可避免地与他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这个过程中会有矛盾冲突也会有融合创新,“各民族文明的发展是与交往范围扩大同步的。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只要善于开放交往,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就有走在世界前列的可能。”[4]民族亦如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哪个民族可以孤立地存在,每一个民族都需要通过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才能发展,每一种文化都是同其他民族文化不断进行交流交往才最终实现繁荣和创新。尽管在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人因为长期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个别时候会出现无视本民族文化传统中消极、落后的东西及其他民族文化中先进的东西,盲目排斥其它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认为本民族的东西才最好的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但随着交流交往的加深,少数民族文化自然会不断在他文化中吸收有益元素,促进文化发展走向多元。

城市化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还面临着多元文化与一元化的矛盾与冲突。有学者指出,大民族或强势族群对小族群的同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国的城市化其实质就是文化上的汉化,城市化无疑会加速这种趋势。[5]由于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差距较大,普通话又是以汉语为基础,因此长期以来,汉族文化都在我国多元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我们也一再强调文化的平等性,鼓励文化的多样性,但城市化中的少数民族群体终归属于都市亚文化群,无论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还是在文化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受到主体文化的影响和熏陶。目前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已都是普通话教学,有些地方原有的一些民族文化课程也有名无实,许多年轻人已不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汉化”的危险,少数民族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少数民族接受并认同汉民族文化的过程,是文化走向一元化的过程,一部分少数民族以“汉化”和脱离本民族特征来表明他们正在走向先进、走向现代文明,许多传统习俗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消失,文化的趋同现象、一元化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文化的一元化与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努力使少数民族文化面对汉民族文化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唯我独尊,努力保持自身的特点。

此外,少数民族文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还会逐渐形成以新的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新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可能会有较大差别,难免会产生冲突和碰撞,两者的关系也需要加强研究并妥善处理。

[1][2]何 琼.西部民族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陈蜀玉,王建民.民族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的资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

[4]关金浩,肖 锐.于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电子版),2011-1-21.

[5]黄伦生.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生存空间[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城市化少数民族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