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考录工作调查分析
2014-08-15杨翔肖建权
杨翔肖建权
近年来,一方面是社会上出现报考公务员热,另一方面是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存在招人难和留人难。针对这一问题,达州市人社局近期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针对基层公务员考录进行了专题调研。
公务员考录制度深入推进
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的建立和深入推进,解决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素质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完善了选人用人机制。2011年,达州市公务员招录398人,报名考生1.4 万人,录用382 人,录用与报考人数之比1:37;2012 年,招录392 人,报名考生1.38 万人,录用385 人,录用与报考人数之比1:35.8;2013 年,招录212 人,报名考生6388人,录用206人,录用与报考人数之比1:31。
从达州市近3 年新录用公务员的学历结构看,本科学历的占录用人员的80%,研究生学历层次人员也逐年增加;从年龄构成看,新录用的公务员年龄在30岁以下占85%,无35岁以上特殊录用情况,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从来源情况看,近3 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新录用公务员中占比最重,超过30%,来自基层服务项目人员超过20%;从乡镇公务员招录情况看,由于乡镇公务员职位的学历、专业等要求相对较低,报考人数远高于其他层级的招考职位,每年乡镇公务员职位的最低录取分数都高于录取职位的平均分数。
边远艰苦地区公务员招考留用难
个别职位招人难。公务员招考整体上报考人数很多,但部分职位招录存在困难。招人难的地域主要分布在宣汉县、万源市、开江县一些地理环境偏远的乡镇职位和个别冷门专业职位。如2013年上半年万源市公务员招考名额为35名,因报名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调减4 个,面试、体检、考察等环节5人自动放弃,最终录用人数仅为25人,比计划招录数少10人。2014年上半年宣汉县招考5名乡镇公务员,进入面试人员应为15 人,有7 人放弃,仅8 人参加面试,缺考率达46%。考录过程中流失名额过多和缺考率过高反映出万源和宣汉等地招人比较困难。
艰苦地区留人难。近3年达州市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流失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基层队伍的稳定带来一定隐患。2013年流失的考录公务员中取消录用的4人,其中万源市2人、宣汉县1 人。流失人员中调出本县(市、区)的45人,其中万源市20人、宣汉县14人。流失人员中被上级机关借用12人,其中万源市3人、宣汉县5人。万源市占2013年达州市流失公务员总数的34%,宣汉县占23%,超过2013年全市流失的一半。万源市和宣汉县等地流失情况严重反映出当地留住人才比较困难。
究其原因,一是基层条件艰苦。招人难、留人难的区域多处于地理环境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基层工作量大条件又艰苦,现有的工资福利待遇难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专业性强、学历层次高的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二是外地考生流失。部分非本地户籍的年轻公务员因需照顾父母、家庭等原因不会选择较偏远的地方报考,即便是考录了也不会长期扎根基层工作,而是想方设法调到上级机关或原籍工作。三是职业前景暗淡。受基层单位规格限制,基层公务员晋升渠道狭窄单一、通道不畅,职业前景不理想,容易挫伤年轻公务员工作热情。四是工资福利偏低。因待遇偏低,辞职和辞退的公务员逐年增加。
破解基层公务员招用难题
——降低基层公务员考录门槛。实行“五放宽一单独”,即放宽专业限制,乡镇机关考录可不限专业;放宽学历要求,最低学历可为中专、高中;放宽年龄限制,村社党组织书记、主任报考基层公务员可放宽到40岁;放宽开考比例要求,报考人数较少的职位开考比例可降到1:3;放宽工作年限要求,报考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对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公务员职位单独划定合格分数线。
——合理确定部分职位招考范围。根据工作实际和队伍建设需要,部分艰苦边远地区职位面向本县(市、区)户籍或在本县(市、区)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拿出一定职位定向招录本地的“一村一大、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新考录基层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保证新考录人员能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提拔使用优秀基层公务员。在艰苦边远地区公选年轻的优秀基层公务员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为更多的优秀年轻人才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实施职级并行制度,畅通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正常晋升通道,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在艰苦边远地区设置合理的临时岗位补贴等奖励政策,对能力突出、业绩优异的给予奖励,吸引、鼓励更多的年轻公务员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
——规范基层公务员流动。进一步规范基层公务员管理和流动,对未满最低服务期限的不得调动交流、转任到上级机关和参加公招、遴选考试。上级机关一般不得以借用、帮助工作等名义抽调乡镇公务员,因工作特殊需要短期借调的,必须征得借调单位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并明确借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