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下四川会展业SWOT分析及对策

2014-08-15李进军王世峰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四川

李进军 王世峰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以会议、展览、旅游为重点的“会展”经济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增长。会展经济通过各种大型会议、展览活动为本地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然而会展经济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后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期,其原因来自于中国会展业长期以来对于政府主导和政府支持的高度依赖。众所周知,政府主导和政府投资对于一个产业的培育和初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的时候,政府必然要让位于市场,只有市场才能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中国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强调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四川会展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政府主导或扶持使四川会展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量上的积累并没有带来质上的飞跃。由于市场的内生需求不允许政府过多涉足本该市场关注的领域,四川会展业遭遇了比东部地区更严重的发展问题。因此,四川会展业亟需进行产业调整以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营。中央在此时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质上与四川会展业的内部发展需求相契合。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梳理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提出相应的对策,真正从市场配置的角度提升四川会展业的产业竞争力是本研究的重点。

1 西部会展业SWOT分析

SWOT理论模型通常用于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依据。在本研究中,对四川会展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的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对策,可以为四川乃至于西部地区的政府及相关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1.1 四川会展业优势分析

1.1.1 区位优势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 075km,南北宽921km,东西边境时差51min。它与7个省(区、市)接壤,东邻重庆,北连青海、甘肃、陕西,南接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它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目前四川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1],这对于会展业有着基础性作用。

1.1.2 经济及产业优势

四川经济发展很快,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四川的经济总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八,其综合实力高居西部地区首位。2013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 260.77亿元,GDP过千亿的市州从9个增加到12个。这为四川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四川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逐渐形成了钢铁、石化、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这些优势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较强的竞争力,这为四川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1.1.3 人口与文化优势

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 07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 515.6万人,乡村人口4 560.6万人,城镇化率43.53%。作为人口大省的四川,将比其他省市享有更多的人口红利带来的优势,包括人力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会展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也是一个文化产业。因此,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承载起发展的丰厚文化底蕴。四川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有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会展业的发展也就有了核心的灵魂。在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也显示,根据各省市文化产业的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驱动力指数,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列全国第九,中西部第一,这对于四川会展业的发展是极大的优势。

1.1.4 会展业发展基础较好

四川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7年成都第一次举办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四川会展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以成都市最为突出。据统计,2013年成都共举办重大展会活动502个,其中国际性展览53个,国际性会议论坛104个。展览面积300.9万m2,其中国际性展览面积149.9万 m2,同比增长16.7%。直接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20.5%;间接拉动收入509.8亿元,同比增长21.1%。第二,展会质量不断提升,专业性展会增多,品牌展会如西博会、春季糖酒会、成都国际车展都在全国有着较好的声誉。第三,会展场馆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四川省已建成专业展览馆17个,总建筑面积30多万m2。专业会展场馆主要集中在成都,成都现有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沙湾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天府博览中心、四川省科技馆4家。其中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展馆总面积10万m2,单馆面积1.2 万 m2。

1.2 四川会展业劣势分析

1.2.1 经济发展水平较东部低

四川的GDP总量近年来大幅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居第八位,但人均水平较低。2013年人均GDP为32 51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 011元,更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四川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于较低水平。而2012年展览数量前十位的省市分别为: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重庆、北京、河北、吉林,大多位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显示出会展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相关性。四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四川会展业发展的明显劣势。

1.2.2 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

四川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均衡性,以GDP为例,省会成都市2013年的GDP为9 100亿人民币,占到了全省的35%。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将影响会展业的发展,如前所述,四川的会展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成都地区,专业的会展场馆也集中于成都地区。俗话说独木难成林,会展业也需要一定的聚集效应,之所以东部地区会展业发展较快,发展水平也较高,正是因为东部地区城市聚集效应明显,如环渤海经济带、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单靠成都一个城市之力,无法带动多层次、广范围的会展业发展。

1.2.3 产业结构不合理

四川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内都较有优势,但第三产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较为落后。2012年全国三次产业比重为10.1∶45.3∶44.6,而四川的三次产业比重为13.8∶52.8∶33.4,四川的服务业比重低于全国11.2个百分点。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与会展业相关的产业不仅仅是工业和农业,还有众多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信息产业、旅游业等。服务业没有大的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就难以实现,消费也难以拉动起来,也就难以推动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

1.2.4 政府在会展业中主导作用强

为了促进四川会展业的发展,四川省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非常大,甚至政府经常出现在很多展会中。政府直接投资于展会在四川乃至于西部地区都并不鲜见。同时,政府即使没有直接投资于展会,也以和政府有各种关系的公司的名义参与到展会的举办中,变相地为展会输血。基于这个原因,在国外、沿海经常看到的专业会展公司办展的现象在四川以及西部省市并不多见。政府主导对于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会展业毕竟是市场行为,市场的内生需求不允许政府过多参与到会展的发展中,同时在国家倡导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政府在会展业中的主导地位已经开始阻碍四川会展业的市场化运营和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四川会展业发展中的劣势。

1.2.5 专业人才匮乏

四川的会展专业人才较少,根据四川省博览事务局和成都市博览局的数据显示,四川从事会展产业的人员大多数都不是与会展相关的专业毕业。一方面,专业人才的匮乏与四川会展教育水平较低有关,四川会展本科层次教育仅有四川大学、成都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等高校在开展,并且四川会展教育的起步时间较晚,基本上从2007年左右才陆续有学校开展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东部地区会展公司更具发展前景及吸引力,四川乃至于西部地区的专业会展公司少,并且工作条件不如东部地区,导致其留不住人才,这也是四川会展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四川会展业面临的机会分析

1.3.1 会展业快速发展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会展业正以年均增长20%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明显标志。2012年,我国会展业直接产值约3 500亿人民币,实现社会就业2 125万人次,劳动相关产业收入3.15万亿人民币。可以看出会展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在显著提升,并且会展业的规模化发展已经逐渐转向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和经济的带动作用愈发凸显。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四川经济的高速发展,四川会展业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时期。

1.3.2 市场在会展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

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成为中国的会展三大经济圈,主要原因是北京具有众多的全国性行业商、协、学会和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优势;上海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和优越的金融环境优势;广州具有以广交会为核心的进出口和电子、礼品集散地的优势[3]。可以看出,市场正在会展业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会展业的发展已经不是某个地方政府单方面投入就可以发展起来的传统行业,其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经济、产业、文化基础,而这些正是四川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方面。

1.3.3 四川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川省政府强调2014年要把服务业发展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推动服务业发展速度的提升和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其在三产中的比重上升。提出要将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等行业进行分类研究,重点管理。培育会展业、餐饮业、文化服务业、旅游业成为四大特色行业,进而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

1.4 四川会展业面临的威胁分析

1.4.1 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角色由主导转为服务

四川会展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就是政府的职能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将全面退出会展业的直接介入,转而提供政策性支持以及服务性工作。对于西部地区会展业来说,对于政府主导的依赖已经由来已久,政府角色的转变将会使会展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寻找到像政府一样强大的支柱,必须要开始自给自足,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1.4.2 资金面逐步显示出匮乏迹象

政府不再办会,政府也不再直接投资办会,甚至政府的间接投资都会减少。会展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缺乏政府资金投入的会展业将大量失血。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资本规模严重不足,行业内资本流动和外部资本流入较少,围绕会展业的资本运作机制还没有较大规模地开展起来。此时,政府资金投入的减少将是四川会展业发展的重大威胁,必须寻求突围的有效措施。

1.4.3 东部及周边省市竞争激烈

首先,由于东部发达地区区位、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先天优势,使得东部地区的会展业发展迅速,与西部地区的会展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虽然近年来西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很猛,但仍然无法撼动东部地区的地位,并且国际、国内知名的品牌会展和大企业都青睐东部著名会展城市;其次,西部地区各省市都越来越意识到会展业的重要性,纷纷计划将自己打造为会展之都。这些都为四川会展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2 西部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

针对四川会展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可以得出如下分析矩阵,分别为优势—机会矩阵(S—O),优势—威胁矩阵(S—T),劣势—机会矩阵(W—O)和劣势—威胁矩阵(W—T),并根据这4个矩阵分别得出相应的措施对策。

2.1 S—O策略

利用四川所拥有的区位优势、经济和产业优势、人口与文化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结合中国会展业大发展的契机,快速发展若干具有知名品牌的大型展会,并且举办这些大型展会的同时,政府仅仅起牵头和服务的作用,一切按市场化运营,让国内乃至国外的会展公司看到四川的开放性,愿意以市场化的方式进入四川会展业。

2.2 S—T策略

首先,加大对四川优势产业相关的会展业的关注,组办与钢铁、石化、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相关的专业性展会,可以与东部地区的相关展会展开正面的竞争。同时,专业性的展会背后都有专业性的会展公司,以四川省优势的产业背景邀请相关企业组展将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取最大的效益,也可以避免资金相对紧张所带来的问题。

其次,发挥四川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的区位优势,利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开展与西部各省、市合作以及相关国家的洽谈,而不是一味地与西部省市竞争,以成都的会展基础设施为载体,以西博会为切入点,做大做强几个具有品牌吸引力的大型展会。

第三,以文化、历史产业为基础,以旅游服务业、餐饮业为载体。组办更多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有关的展会,既能提升四川会展业的档次,又能使会展业绕开政府办会的症结。

2.3 W—O策略

以成都为中心,带动四川会展产业的均衡发展。首先,利用会展业发展和市场化为契机,改变以往只在成都办会的历史,结合四川省各个地方的产业特色来发展会展业,同时也可以由会展业带动各个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双赢。如川南经济带、川北经济带、川西经济带和川东经济带就各具优势和特色。

其次,以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为思路,将旅游业、餐饮业、会展业进行有机整合,使会展不仅仅是会展,而真正纳入大旅游的范畴,以会展来促进各地区的旅游业、餐饮业的发展,提高其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而旅游业、餐饮业的市场化运作能力非常强,很少需要政府的投资和介入,会展与旅游、餐饮的相伴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会展业的市场运营能力。

第三,加快会展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府的投入不能直接用于办会,但可以投入于教育和培训。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政府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等院校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型、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同时,给予相关人才一定的政策措施,鼓励会展类人才留在四川,为四川会展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4 W—T策略

四川发展会展业的劣势和威胁都是现实存在的。解决现实的威胁并改变劣势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即以市场化的手段来发展会展业,使市场在会展业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位置必须明确,即让位而不缺位。

首先,政府在会展业的发展中起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规范市场秩序,避免市场出现诸如一哄而上的乱象发生。

其次,伴随经济转型,以市场的手段来获取效益,如办什么样的会、在哪里办会、办多大规模的会等等,只要是市场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就让市场来解决。

第三,改善创业、金融环境,提高会展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会展业资金使用效率和需求结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利用资本的趋利性促进资金向会展业的流动,同时通过专营会展的公司间兼并收购,实现行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4]。

总之,通过对四川会展业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可以明确地看到四川会展业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市场化又是解决一系列问题所必须的手段。因此,随着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打造,随着中央反腐倡廉、厉行节约的深入,对四川会展业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将使其进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1]四川省基本情况[EB/OL].[2014-03-12].http://www.sc.gov.cn/10462/10703/11250/index.shtm.

[2]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学院.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Z].2013.

[3]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2012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R].2012.

[4]我国会展业资本运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EB/OL].(2010-10-14)[2014-03-12].http://expo.ce.cn/main/ld/201010/14/t20101014_21889011.shtm.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灾后两年新四川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