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细菌性褐斑病的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2014-08-15王荣荣
王荣荣
(山东省肥城市新城街道办事处农技站 271600)
番茄生产过程中,土壤中营养成分少或植株吸收营养能力较弱均可导致植株营养不良。高湿、低温以及植株根部受伤和病害侵染等都有可能使番茄植株、茎叶和果实营养不良,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品质,降低农户的经济收益。近年来,番茄褐斑病发生逐年加重,现将其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症状表现
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反面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后斑点逐步扩大、连片,从叶片正面可观察到明显的病斑。叶柄和茎秆发病症状和叶部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番茄感染该病后果实不腐烂,茎秆、叶片发病维管束系统、木质部不变褐。发病中后期,湿度大时,病部软烂呈脓状,有臭味,与晚疫病危害不同。病部以下密生不定根突起,病部以上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易出现失水萎蔫现象。病斑能融合成不规则形黑褐色斑块,尤其在叶缘和叶尖部位,有V字形黑褐色大斑,湿度大时腐烂,干燥时大小斑均能穿孔。
2 发病原因
番茄细菌性褐斑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植物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第2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从植株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潜育期2~3d。该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5~28℃,pH值为6.5~7.5。高温高湿、大水漫灌、过于密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肥料不足、植株长势弱的地块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番茄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早雀钻品种较抗此病,有些杂交品种此病害发生也较轻。(2)清洁田园:及时摘除老病叶、病果。收获结束后及时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3)加强田间管理:挖好排水沟,做到雨停水干;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防止畦面积水;合理密植,及时打去底叶、老叶,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通透性;采用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2 药剂防治
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防治,5~7d防病1次,连续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