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优结构 做强产业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4-08-15杨军
杨 军
(贵州省清镇市农业局 551400)
清镇市面积1383km2,人口51 万(常住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36 万,是贵阳市蔬菜、肉鸡、牛奶等主要农产品的保供基地,也是贵阳市几百万人口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承担了保供与保护的双重职责。
近年来,清镇市以诚信农民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按照加速发展、强化保护、调优结构、做强产业的要求,确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会贵阳主要农产品保供基地,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清镇市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国家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市)、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全国农技体系推广先进示范县(市)、贵州省经济十强县等称号。2012年1月,清镇市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清镇已成为贵州省最大的肉鸡(鸡苗)生产基地、贵州省最大的牛奶生产及乳品加工基地、贵州省最大的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2013年,清镇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898 元(为2006年3086 元的2.24 倍),较全省4145.35 元高66.4%;产业结构调整粮经比为3.6∶6.4(2006年为6∶4),2013年确保调到3∶7,“十二五”期末调到1∶9。
1 清镇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调优产业结构,推动农业转型
“十一五”以来,我们调优产业结构,推动农业转型,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1)将投饵养殖退出“两湖”大水体,拆除、禁止“两湖”保护区畜禽规模养殖。(2)在沪瑞高速、站(街)织(金)公路、清(镇)黔(西)公路等交通干道沿线和“两湖”保护区逐步退出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业,实施退粮进经战略。(3)科学编制规划,调大、调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全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确保省会贵阳市场供给的同时,瞄准巴蜀、港澳市场,将肉鸡、蔬菜、奶牛、生猪确立为四大优势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目前,全市共有11个蔬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位居全省第1(全省共18 项,清镇占11 项),年出栏肉鸡1510 万羽,在全省区县市中位居第1,奶牛存栏量位居全省第1。(4)以大加工带动大基地,在扶持贵州一代食品、贵阳三联乳业等一批本地企业的同时,引进了重庆众旺、东太集团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清镇,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夯实农民稳定增收的基础。
1.2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带动农民增收专业经济组织的决定》(简称四大扶持政策,即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农村农业科技带头人、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村小特色小项目)、《清镇市信贷与财政贴息扶持带动农民增收专业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九个跟进”措施》(推动生态农业向纵深发展融资平台跟进、财政贴息跟进、龙头企业跟进、技术培训跟进、诚信教育跟进、依法管理跟进、协调服务跟进、保险业务跟进、体制机制跟进)、《关于对诚信农户、诚信村民组、诚信村、诚信乡(镇、街道)、诚信企业实行财政奖补扶持的意见》(简称七大奖补机制)等配套文件。2012年2月,制定出台了《清镇市农业产业化诚信优先财政奖补贴息实施办法》,这一系列强农惠农、招商安商的政策措施,激活了农业发展要素,切实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中龙头带动、金融信贷、财政贴息、物化奖补、技术培训、市场销售等关键问题,使清镇市农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1.3 扶强龙头企业,突出带动效应
为了引进实力强大、管理先进、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清镇市每年都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队到广东、四川、山东、香港等地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入驻清镇,并采取一切优惠政策扶大扶强。先后引进了泰国正大、广东温氏、华西希望、重庆众旺、白盛等48 家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等农业龙头企业,优化提升了农业产业结构,带动36 万清镇农民走上发展现代农业之路。龙头企业采取“四提供一回收一确保”、“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发展链接模式,帮助农民解决了启动资金、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问题,使我市农业发展有规模、生产有技术、产品有标准、销售有市场。2014年,梳理国发2号文件,争取了国家扶持和招商引资项目39个,概算资金总额为235 亿元,同时正在引进肉鸡加工、芭蕉芋加工等农业产业项目。
1.4 不断加大投入,夯实发展基础
市委市政府根据清镇小城市、大农村的实际现状,以小财政、大扶持的雄心与魄力,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切实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仅2013年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就达3.732 亿元,财政贴息资金从2006年的200 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1000 万元,蔬菜补助资金从50 元/667m2提高到400 元/667m2,肉鸡圈舍补助从7 元/m2提高到72 元/m2。“十二五”以来,仅肉鸡产业1 项,共建设84 万m2鸡舍,投入资金8150 万元,其中财政投入5092 万元。同时,整合涉农资金打捆投入,发动社会力量多方融资,以超常规举措加强以水利、道路等为主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其中社会力量投入高达15 亿元。温氏集团高管层这样评价清镇:“一个财政总收入不足14 亿元的清镇,创造了肉鸡产业财政投入全国第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大大高于财政总量七、八十亿元的许多县市”。2014年,全市仅为农业龙头企业水、电、路、气基础投入的资金将达到4000 多万元。
1.5 突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
我市充分利用全国农技体系推广先进示范县、贵州省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基地等平台,通过对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等先进科技的推广应用,改变农民的发展观念,从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肉鸡产业的自动料线、蔬菜高温闷棚等技术、奶牛DHI 改良技术、TMR 全混日粮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因科技应用增收达50%以上。从2009年起,对直接承担三大优势特色产业任务的124 名农技人员,每年送到省农科院轮训1 次,对其中的26名骨干力量,有计划地安排到浙江大学、山东寿光、安徽合肥、北京爱德以及台湾、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地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2013年,通过绿色通道在华南农大、贵州大学等引进畜牧、蔬菜、植保、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硕士生7 名、博士生1 名,充实了农业技术力量。2014年,计划引进蔬菜、畜牧等专业研究生9 名。
1.6 锻造生态品牌,凸显地域优势
我市瞄准泛珠三角市场,全力实施贵阳黔山牌品牌战略,打造旗下红枫、青远、山花、山韵、玡珑等绿色、有机品牌,以诚信农民、诚信企业、诚信政府打造诚信农产品。同时,以高产、高端、高效的标准提升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从2006年的10%提升到2011年的29%。清镇农产品常年销往港澳,目前已打入北欧市场,大大拓展了市场空间。目前,我市通过国家认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有2个、有机农产品有3个、绿色农产品有12个、无公害产品有79个。2013年,我市牵手华西希望引进美国巴布谷公司的活畜植入芯片技术,将使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市委市政府将农业局农产品检测站升格为副科级单位,编制从3 名扩增至8 名,并引进硕士研究生1 名,进一步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 清镇市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2.1 立优扩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
立足优势,确立蔬菜、肉鸡、奶牛、生猪四大优势产业,建设十大产业工程,确定以红枫湖镇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域,全力扩展现有优势产业规模。2014年,将推进666.7hm2以上的蔬菜专业乡镇发展(由2个调增至5个),蔬菜播面安排1.1 万hm2(次),在年出栏1500 多万羽肉鸡的基础上启动台湾日日升年产8000 万枚鸡蛋的蛋鸡场,加快推进年出栏40 万头生猪的特驱生态农庄项目,确保白盛日产食用菌6 万袋的控温生产项目和日处理生鲜奶1000t 的乳品加工厂(8月份投产),将我市的优势主导产业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4个。同时,大力发展有机茶、精品水果、地道中药材、优质烤烟、大鲵等特色产业。
2.2 创新机制,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1)抓住发展现代农业农民这一主体,创新诚信农民建设,激活农民在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中的主体作用。(2)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推动土地股份制等多种有效流转方式的运作。(3)拓展市农房确权办公室的业务范围,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林权的担保抵押制度,释放农村存量资产,增强农民的投资能力。(4)创新政府投入机制,引导农民自觉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5)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协调运作机制,助推现代农业大发展。
2.3 落实六大保障措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科学布局,提升优势;(2)建设园区,强化示范;(3)扩大加工,开发商品;(4)打造品牌,抢占市场;(5)强化科技,提升品质;(6)严格监管,保障安全。
2.4 扶龙强农,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
(1)以白盛食用菌控温栽培技术、青远绿色蔬菜种植技术为依托,发展设施农业,推动“5个万亩”蔬菜基地现代化实施建设,带动农户以“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超市”对接、“基地-社区”对接等模式发展蔬菜产业,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上取得新突破。(2)以广东温氏、广西大发、泰国正大等肉鸡养殖企业为支撑,采取“四提供一回收一确保”的链接模式,进一步提升肉鸡养殖设施水平,使清镇市肉鸡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上取得新突破。(3)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联乳业,发展奶牛养殖,建设日处理生鲜奶1000t 的乳制品加工厂,使清镇市奶牛产业的标准化养殖、品牌化提升取得新突破。(4)以特驱希望、黔五福为依托,建成年出栏40 万头生猪现代化养殖基地和年屠宰50 万头生猪加工基地,同时,巩固、提升以葡萄、玉冠桃为主的水果产业,以金银花、续断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及烤烟、茶叶、芭蕉芋、大鲵等为主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