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蔬菜产业发展及质量提升对策
2014-08-15毛虎根
毛虎根
(江苏省常熟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215500)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地区,东邻太仓,距上海100km,南接苏州、昆山,西连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总面积1264km2,地势低平,海拔3~7m,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近3年平均气温16.67℃,年总降水量965.5mm,全年日照时数1892.7h,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只要具备一定的设施条件,各类蔬菜均可种植。我市蔬菜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区,菜地土壤质地以壤土和沙壤土为主,由原来的棉田改种而来,常年菜地面积由2000年的不足1333.3hm2发展到目前的7666.6hm2,其中各类大棚设施面积2000 多hm2,季节性菜地2333.3hm2。全年各类蔬菜播种面积2.73 万hm2次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10 万t 以上,产值达13.5 亿元。我市蔬菜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积极开发特色蔬菜,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拓展产销渠道。我市的蔬菜产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销售:(1)加工出口,销往美、日等国及欧洲、东南亚各国和地区;(2)超市销售,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和本市各大型超市的全年销量近25 万t;(3)配送销售,基地直接与学校、机关、工厂企业食堂对接,销量达10 多万t;(4)通过经纪人销往周边城市农贸市场。要拓展销售渠道,确保质量是关键,我市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重点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 改变施肥方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使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又称水肥耦合、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配兑成一定浓度的肥液与灌溉水一同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以较小的流量均匀、精准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区域,使作物根域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的需肥特点、土壤养分含量、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技术灵活方便,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栽培,大大降低了菜农劳动强度。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精准施肥、节水节肥、省工省时、肥效快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和改善土壤微环境的作用。我市在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的基础上,逐步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以喷滴灌设施为主的节水灌溉面积已达4666.7hm2,占常年菜地面积的60%以上。我市的节水灌溉设施全部由各级政府投资,每个田块或每个大棚口安装1个出水口,农户只需装上施肥泵和喷滴管带即可,十分方便。我市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以大棚设施蔬菜为主要对象,在大棚田间喷水口安装小型施肥泵,根据大棚面积、作物品种、生长期、需肥量配置不同浓度和不同量的肥液,定量放入肥液桶,结合滴灌水进行施肥。
1.1 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
根据近年调查,发现水肥一体化技术表现出如下优势。(1)节省肥料:茄果类蔬菜每茬可减少化肥用量折纯氮4.68kg,叶菜类蔬菜一般可减少2.2kg,减少了土壤过量吸附养分,减轻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2)肥料见效快:常规追肥一般7~10d 才见效,水肥一体化追肥2~3d 即可见效;(3)增产增效显著:水肥一体化施肥田块平均每年667m2增收各类蔬菜达480kg。目前我市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已达1066.7hm2,今后还将快速推广应用。
1.2 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
(1)科学选用肥料品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底肥与传统施肥相同,但肥料必须可溶,要求养分浓度高、溶解性好,能迅速溶于水,且不溶物含量低,不易阻塞过滤器和喷头,或选择流动性好的优质液体肥,同时要注意对控制中心和灌溉系统腐蚀性小。建议选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产业标准的专用冲施肥,如花多多、德美绿源、浩斯特、雷力海等。(2)科学制订施肥方案。根据作物需肥特点、土壤养分化验结果确定经济合理的需肥量、需水量、间隔时间和总体需肥量。(3)科学确定施肥方法。水肥一体化施肥一般分为3 步:第1 步,用灌溉水湿润灌溉系统;第2 步,将固体冲施肥溶解在液肥桶中,灌水时用施肥泵按比例吸入到灌溉系统中,施在植株近根处,灌溉肥液浓度以200~300mg/kg 为宜,施肥时间一般在下午4 时以后,施肥过程控制在30~40min,防止施肥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施肥不均匀;第3 步,施肥结束后,灌溉系统要继续运行10~20min,用清水清洗管道,确保肥料全部施于土壤并渗入到作物根域,提高肥效。
2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品品质
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过程中,很难补充有机肥,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作物需肥特点一次性施入足量有机肥作为基肥。常熟市政府根据菜地常年施用化学肥料、土壤结构及微环境不断恶化的实际情况,自2005年以来实行财政补贴施用有机肥,每使用1t 商品有机肥补贴200 元。2013年施用各类有机肥6 万多t,近年累计施用各类有机肥100 多万t,对提高蔬菜品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我市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控制农药源头,实施政府采购
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前期,蔬菜农药供应渠道多、供应品种杂、销售供应点多而乱,假冒农药和产品农药超标现象时有发生。2010年开始,市政府加大整治力度,从源头开始规范销售供应,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剧毒农药流入我市菜区。采取政府统一招标,零差价销售,以市供销社农资公司为实施主体,对各经营户加强整顿,符合条件的加盟配送系统,对不符合条件的以市场的作用挤出农药流通领域,具体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采集农户种植信息: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对全市各农户的姓名、地点、种植品种、种植面积进行采集并录入电脑。(2)购药管理:由于政府采购农药实行零差价销售,价格低于其他药商,市专业职能部门根据种植品种设置农药购买上限,如蔬菜全年每667m2农药费不得超过250元,防止农户大量购药、超量用药或转手销往其它地区。(3)网络监管:农户信息及购药情况实行即时联网,只要农户购药,网络平台就能即时反映,可实时调控。(4)科学布点:根据作物布局,打破行政区域,科学设置配送网点,一般水稻等粮食作物1个配送网点辖333.3hm2左右,蔬菜作物1个配送网点辖200~333.3hm2。2013年全市系统内共有64个配送网点,其中涉及蔬菜的有22个。(5)科学采购农药品种:2013年共招标了184个农药采购目录,272个品种(剂型),同时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和每年作物布局变化及时调整采购品种,最大限度满足农民需求。(6)政府补助:配送网点和农资部门由于实行零差价销售,无经营利润,政府根据配送销售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共补贴13%,其中农资部门补贴4%、各配送网点补贴9%。2013年全市配送总额达到3532 万元,市财政共计补贴459.16 万元。
4 开展综合防治,控制农药用量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定绿色植保、生态植保的理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提倡物理防治,重点推广生物防治,控制化学药剂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整枝,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能。大棚设施加强棚内温湿度调控,努力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防止诱发各类病害,减轻防治压力;积极提倡物理防治措施,对蚜虫、烟粉虱等同翅目害虫采用黄板诱杀;夏季,叶菜及豆类蔬菜推广应用防虫网室栽培。2013年我市黄板诱杀面积近666.7hm2次,建成各类防虫网室面积600 多hm2;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广生物农药防治,采用财政补贴措施(2011~2013年共计补贴150 万元),对蔬菜虫害以生物农药防治为主体。2013年我市推广的生物农药品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甜核苏云金杆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多杀霉素、短稳杆菌、阿维菌素等10 多个,共计应用3.3 万hm2次,生物防治占总量的46.5%,有效控制了化学农药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主要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作为害虫防治的辅助措施。
5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溯源体系
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对产品监管是关键。根据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蔬菜出口龙头企业抓起,以此辐射到全市各蔬菜生产基地和农户,把田间生产作为产品原料车间来管理,建立健全田间生产档案,记录生产各环节的信息,为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打好基础,目前已建立田间生产档案的基地面积有2000hm2,大润发、常客隆、欧尚等超市销售产品及台太兴业有限公司的出口产品已建立了条形码或二维码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全市广大农户生产的产品加强抽检,以产地快速检测和省及市食安委市场抽检相结合,发现问题立即处置。近年来,我市各镇农服中心和各大蔬菜规模生产基地均已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2013年产地共检测样品2.7 万份,省、市市场抽检875 批次,合格率达99.6%(2个超标产品为外地流入),有效控制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市场产品质量。
常熟市蔬菜产业各相关部门今后将继续努力,勇于探索,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1)积极引导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户进一步向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发展,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率。(2)加大力度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再用3年时间做到蔬菜节水灌溉全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占可推广面积的80%以上。(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4)紧盯国际先进水平,发展设施蔬菜智能化生产,进一步提高我市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