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4-08-15
乡村科技 2014年5期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1.症状。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果实也会发病。叶片受害时,先是正面出现橙黄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病斑中部黄色,边缘淡黄色,外围有一黄绿色环纹,后期病部溢出淡黄色黏液,不久即干枯。病斑直径5毫米左右,表面密生针头大小的黑褐色颗粒(即病菌的性孢子器),一枚叶片可产生多个病斑,常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新梢染病后,初期病部稍肿起,尔后病斑渐渐凹陷,出现锈孢子器,病部龟裂,新梢枯死,刮风时病梢易折断。
2.发病规律。该病病菌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梨园周围桧柏类植物的多少和远近会影响该病的发生。该病发病适温为17~20℃,低于5℃或高于30℃时不易发病,春季多雨潮湿时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在梨园周围5千米范围内不种植桧柏,中断转主寄主。若梨园附近有桧柏,应在3—4月份向桧柏上喷药,以抑制冬孢子萌发,可用波美1~2度石硫合剂喷施或用0.3%五氯酚钠和波美1度石硫合剂混合喷施。对梨树喷药一般在发芽至展叶后25天内进行,可选用1∶2∶(160~200)波尔多液、20%萎锈灵乳剂4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以防病菌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