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战学、军事学、党建学学科建设之比较——基于“三大法宝”学科设置的分析

2014-08-15莫岳云李岁科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大法宝中共党史学位

莫岳云 李岁科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早已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对于科学理论而言,若能加强其学科化建设,不仅对于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大法宝”中的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都建立了相应的学科,即军事学和党建学,唯独统一战线尚未设立相应学科,这种现状“与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2]。下文试对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军事)和党的建设学科建设情况作一比较,揭示统一战线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推进统一战线学科的设置与建设的建议,希期对推进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能有所助力。

一、军事、党建与统战学科概况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对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仅注重实践探索,而且非常注重理论研究与总结,不断提炼与创新理论。同时,构建起相应的学科,推进科学研究、理论发展、人才培养,推进社会的发展。

(一)军事学学科概况

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军事学具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及世界各国的有关的军事思想、军事历史、战略、战役、战术、军队指挥、军制、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军事装备、军事训练等。为党和国家的武装力量组织、训练和作战行动,做好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以及战略战术的研究和应用,战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国防设施的建造,国防后备力量的动员、组织、建设等。当代我国军事学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多层次、宽领域的理论体系,其对国家的安全和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军事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献身国防和军队事业,德智体和军事素质全面发展,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培养可在部队、军事院校、军事科研机构和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专门工作的人才。

军事学的学科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军事学科研究范围及军事学科课程设置。军事学科研究范围具体而言包括: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原理,三代领导人的军事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历史,军事战略理论,国防发展战略理论,军事战略和战术理论,军事运筹和军事指挥,军制建设和军队管理,军事政治工作开展,军事训练、装备、后勤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学科课程设置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军事战略基础理论,战争动员学,战役学,军队指挥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装备学,军事训练学,军制学,以及根据相应的一、二级学科开设对应的军事理论及实践课程。

军事学学科新中国初期开始设置,培养本科生。军事学研究生的招收培养则于上世纪80年代才起步,1983年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在1985年设立军事学博士和硕士学位学科专业。

(二)党建学学科概况

党建学是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学说,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学科。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加强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以及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党建学培养熟悉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建设,能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的基本问题,特别是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问题,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能在各级党校及有关研究机构负担教学与科研工作,并能承担在党、政、军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政治、理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务管理、组织等多方面工作的人才。

党建学的学科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党建学科研究范围及党建学科课程设置。学科研究范围具体而言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及其历史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和党的学说史,新时期执政党的领导和建设研究,中共党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党规党法研究,党务管理研究,世界政党比较研究,执政党的领导研究和领导科学研究。学科课程设置主要有:马列著作选读,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与党建学说,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党的领导与领导科学,党规党法学,世界政党比较研究概论,党务管理学,中共党史理论与方法等。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些院校即开始设置中共党史学科专业,招收本科生与研究生简称党史党建学科。80年代以后,部分高校、党校和军校先后建立起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学科的硕士、博士授权点。

(三)统战学学科概况

尽管目前统一战线在我国还未建成独立的学科,但是学术界对统一战线学科建设有关问题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如对统一战线是否是一门学科、统一战线学的研究对象、统一战线学科的培养目标和学科业务范围等基本问题都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关于统战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存在着“狭义统战学”与“广义统战学”的认识差异,“狭义统战学”认为统一战线学就是以无产阶级统一战线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与规律;“广义统战学”认为统一战线学将古今中外一切政治联盟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共同的本质与规律。从总体上而言,许多学者认同统一战线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其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问题、方法、范畴、原理、内容和理论等。

关于统战学学科培养目标。统一战线学是为培养熟悉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学说,能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处理好统一战线问题和开展好统一战线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协调好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政党关系、社会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广大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能在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及有关研究机构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并能在党、政、军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统战、政治协商、理论宣传及对外交往、组织等多方面工作的人才。

关于统战学学科业务范围。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学说、原理、方法等,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历史研究,统一战线与民族、宗教、社会阶层、政党、海外关系研究,统一战线与其他一些学科形成的交叉、边缘学科等。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可开设: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比较统一战线学,统战心理学,统战领导学,统战人才学,统战经济学,统战军事学,统战学说与方法论,统一战线与民族关系,统一战线与宗教关系,统一战线与政党关系,统一战线与社会阶层关系,统一战线与海内外同胞关系等课程。

统战学科至今尚未建立起独立的学科专业,只有个别院校的中共党史专业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设有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

二、统战学与军事学、党建学学科建设比较存在的差距

相对于军事学、党建学而言,统一战线学科在学科专业设置、学位点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一)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差距

我国曾先后施行过四份学科专业目录。第一份是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试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第二份是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专业目录》)。第三份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第四份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如早“在1983年12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次会议上,为了培养军事学高级专门人才,决定增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在1985年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6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领导小组提出的军事学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在军事学下设9个学科专业”[3];在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根据实际需要,在军事学学科门类下设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事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装备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训练学共10个一级学科,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军事学科体系。此外,在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试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亦确定了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其作为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政治学的二级学科。而作为“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学,虽然有其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培养目标、学科业务内容等,但至今仍没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在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内,其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与军事学、党建学存在的差距甚远。

(二)学位点设置方面存在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一批军事院校和军事科研院所就设置了有关军事学专业,培养本专科生。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部分军事院校和军事科研院所先后又建立起一批军事学的硕士、博士授权点,使军事学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向更高层次迈进。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军事院校和科研院所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军事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仅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除培养军事学的本科生外,还“拥有军事学的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中国人民大学就开设了中共党史专业培养本科生。80年代以后,部分高校、党校和军校先后建立起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学科的硕士、博士授权点。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博士点19个,硕士点86个,分布在全国24个省区市,其中普通高等学校67个,中央党校和省(市)委党校14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省社会科学院2个,部队院校3个”[5],另各级社会科学院及有相当研究水平与实力的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亦有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学位点。然而,虽然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党政军事干部院校(如: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就开设一些涉及统一战线学的课程,而且于1956年就创办了培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但由于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学位授予专业目录中没有独立的统一战学学科,难以形成研究统一战线的学科优势。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独立的统一战线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统战学在学位点的设置方面与军事学、党建学相比较仍有着较大差距。

(三)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差距

由于军事学、党建学在我国都有不同层次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所以国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系统的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服务于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而与之不同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战线的独立学科,所以难以系统培养统战学方面的学士、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统一战线工作是新时期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涉及面广,工作复杂,任务繁重,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我国,涉及统一战线工作的党政部门很多,有统战部、民委、宗教局、台办、工商联、港澳办、侨联、侨办等,还有人大的华侨外事民族宗教委和政协的民族宗教委等,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都不同程度的需要大量统一战线工作专门人才,这些工作群体的成长都需要系统学习统一战线理论知识。由于没有独立的统一战线学科支撑,无法系统培养统一战线工作的专门人才,有关统一战线人才的培养只能依靠于短期的培训,这一现状与我国目前统一战线工作的实际人才需要有较大差距,与军事学、党建学在相关领域所发挥的人才培养作用亦有较大差距。

三、关于统战学学科设置的思考

设立统战学学科,有助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提升统一战线理论科学化建设水平,有助于推进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那么,统战学学科如何设置呢?

统战学迄今未能进入我国学科设置目录,未进入学科设置目录就等于未获得学科身份认可,即难于获得学位授予点以及相应的学科发展建设规划等。我国目前学科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以及《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也就是说,统一战线学科的设置要符合相关规范性文件的相应要求。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的“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下同)和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目录中为“专业”,下同)三级。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二级学科是学位授予单位实施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6]。即是说,学科目录设置可依条件设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

统战学能否设为学科门类?若设置为学科门类,则需符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的:“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学科门类的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如需调整(包括增设、更名、撤销,下同),按照以下程序进行……”[7]依照相关要求,统一战线学科目前无法满足对一定关联学科归类于其门下;且从遵循学科门类的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的具体要求来看,统一战线无法如军事学被设置为学科门类。

统战学能否设为一级学科?若设置为一级学科,则需符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在构成本学科的领域或方向内,有一定数量的学位授予单位已开展了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一级学科的调整每10年进行一次”[8]的条件。在统一战线学科的领域方向内,有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虽然有部分已开展学科研究和培养工作,如一些中共党史学位点设有统战理论与实践方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但是毕竟尚未设立独立的统战学学科,所培养的人才数量有限;且一级学科调整为每10年进行一次,而上次一级学科调整时间为2011年,依此分析,虽学术界有部分意见倾向于将统一战线学科设置为一级学科,但其难度较大。

统战学设为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不行,剩下的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二级学科设置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与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或是所属一级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方面;(二)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形成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三)社会对该学科人才有一定规模的需求。二级学科目录每5年编制一次。”[9]按此规定,将统战学设为二级学科较为可行。

第一,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可将统战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设置。

第二,统一战线学已拥有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无产阶级政党同盟,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或学说,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问题、基本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史,改革开放新时期统一战线史,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史,以及如何处理好统一战线与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社会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并且还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统一战线学、民族统一战线学、宗教统一战线学、社会统一战线学、海外统一战线学等研究方向。

第三,社会对统战学学科人才有一定规模的需求。如前所述,涉及统一战线工作的党政部门很多,有统战部、民委、宗教局、台办、工商联、港澳办、侨联、侨办等,还有人大、政协相关部门等,需要大量的统战工作专门人才。

第四,近一次专业学科目录调整的时间为2011年,按二级学科目录每5年调整一次,则二级学科的下一次调整时间则相对较近,将统一战线学科率先作为二级学科设置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总之,统战学的学科设置,应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做好科学论证,有计划、有组织的推进。争取在近期内将统一战线学科设置为二级学科,使统战学与军事学、党建学一样,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充分发挥“三大法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6.

[2]叶小文.在李维汉统战思想研究暨统战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4.

[3]梁传杰,罗勤,梁碧涛.对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 年(1),35.

[4]参见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jszs.nudt.edu.cn/

[5]李安增,程刚.中共党史研究:定位、问题与出路[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1):94.

[6][7][8][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

猜你喜欢

三大法宝中共党史学位
胡永明:“粮”心人的三大法宝
三大法宝助我高考数学满分上北大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趣·合·拓——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三大法宝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班主任的三大法宝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