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高校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4-08-15刘学平龙大为周五香任洁琳
刘学平 龙大为 周五香 任洁琳
高校作为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领域,是党外代表人物的“源头”和摇篮,因此,研究和总结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省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呈现的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高校统战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重视制度建设。各高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精神,坚持既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又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不断完善高校统战工作制度,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具体牵头负责、组织部、人事处、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党委都有专人分工负责统战工作,确定了联系统战工作的行政副校长,还确定了党委联系统战对象制度。
(二)重视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和载体完善与创新。近年来,各高等院校建立健全了统一战线工作的相关制度,如党委定期研究民主党派工作制度、合作共事协商小组工作制度、情况通报会制度、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外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党外代表人物列席会议制度。
(三)重视统战范围的拓展。各高校根据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统战工作范围的规定,将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现在,在各高校中,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教职工、信仰宗教的教职工、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和回大陆定居的台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党外知名人士的遗属和后裔等,都已纳入到统战工作范围。
(四)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使用。各高校大力支持和帮助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及民主党派组织中履行职能,推荐党外人士到政府管理部门工作,或担任特约检察员、检查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等。全省有29所本科院校配齐党外校级领导干部,党外代表人士担任院系领导职务410人。有现任全国人大代表7人,全国政协委员8人,省人大代表13人,省政协委员95人;现任厅局长、副市长领导职务的党外领导干部12人,其中任正职1人;现任各民主党派省委领导班子成员30人,占各民主党派省委班子成员总数的75%。
(五)重视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发挥的途径建设。当前各高校在统战工作上,重点发挥那些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教学科研骨干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重大科研课题方面的作用;积极组织学有专长而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家,参加各级政府的实际经济决策工作和重大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二、当前我省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以来,高校统战工作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缺陷。目前各高校对党外人士缺乏明确的和可操作性的评价程序和标准,尚未建立常规性的、规范性的党外代表人士物色发现机制,党外人士培养目标和对象不明确。例如,安排党外人士时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选序。
(二)高校统战工作服务于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强。高校统战骨干同时都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在各自的教学、科研领域和社会政治生活中都承担着繁重的任务,是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来参政议政的,需要相关部门为其提供大量的经费、信息及人力的支持。但目前各高校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是很大,未能形成较好的服务机制。
(三)高校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不力。近年来加入民主党派的以中青年人居多,大部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很多人有公派留学经历。引导他们坚定不移跟党走,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使得上劲,帮得上忙”,需要统战部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但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的工作方法仍然非常陈旧,缺乏针对性。
三、当前我省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导致当前我省高校统战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高校统战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同志认为班子中不配备党外干部也不影响大局,将安排党外人士作为一种政治摆设来看待,将党外领导干部作为“花瓶”来使用;一些同志政治胸怀不够宽广,认为“优秀人才都在党内,党外没有人才”;更多的人忽视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不熟悉统战工作政策,从而给高校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统一战线体制存在不足。从全省来说,目前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负责统战工作的机构,高校统战工作未能形成统一的纵向领导体制,缺乏统一领导,高校统战工作的“渗透力”不够,统战工作被学校的中心工作影响。
(三)当前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经费投入不够。高校统战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投入不足。上级教育部门对统战工作的经费没有专门要求和刚性规定。二是外部投入不足。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社会活动基本上是由所在单位承担。
(四)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考核机制不全。高校统战工作目标体系混杂,重点工作模糊不清,统战工作的责任和考核的标准都不太明确,业绩考评时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没有区别,缺乏适合本地区本高校的工作考核制度,降低了高校党政干部和统战干部的统战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高校统战的成效。
(五)高校管理改革带来的影响。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全员聘任、量化指标、竞争上岗、满工作量考核的条件下,党外代表人士参与社会活动的成果及工作量的认定与计算、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社会活动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处理等问题都成为各高校统战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
四、完善我省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几个建议
(一)调整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定位
高校统战工作应在中央4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合理配置党外优秀人才资源;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使高校的优秀党外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改革高校统战工作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
高校统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与社会许多部门,因此,建立健全一个由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具体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精干、统一高效的统战工作管理体制,突破传统的统一战线模式,将包括基层教师在内的广大人士调动起来,从而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协调配合和及时处理统战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以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有效性。
(三)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方式与方法
在新时期各高校积极探索高校统一战线的工作载体和发现、培养党外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针对高校统战对象大部分是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的特点,统战部门应该构建围绕湖南省和各高校自身的实际、充分发挥统战对象专业特长和优势的工作方式方法。
(四)强化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考核激励
高校和相关部门在广泛征求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的意见的基础上,明确高校统战工作评价的指导思想、目的和意义、具体要求,形成以高校党外人才培养和高校党外优秀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使高校统战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五)完善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保障机制
各高校应加强统战工作队伍的建设,形成以“两课”教师为主体建设统战思想理论队伍,以各单位党政管理干部队伍为主体的统战工作队伍,保证高校统战工作的人力支持。积极探索党委政府、高校、党外人士个人和社会等多元化统战经费投入机制,为高校统战部门及党外优秀人士参与社会活动提供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