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

2014-08-15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制度

孙 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统一战线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两个重大命题。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极高的关联度。深入研究和探讨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的关系,对于充分发挥“重要形式”和“重要法宝”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同根共生

协商民主和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协商民主直接促成了统一战线的建立,同时伴随着统一战线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最终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一)协商民主和统一战线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提出了统一战线思想,奠定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统一战线得到了广泛运用和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此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统一战线,使统一战线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成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成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但作为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指出,“实现多数人民主代替少数人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协商民主”前加上了“社会主义”,就充分说明了协商民主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二)协商民主促成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团结本阶级各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以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一定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联盟。用什么方式才能将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联合起来,组成联盟呢?在尚未取得政权的条件下,无产阶级既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更没有金钱利诱的资本,只有靠协商达成共识的方式即即协商民主的方式。

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国际工人联合会,即第一国际,就是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建立的。马克思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1]议题广泛,妥协退让,共同讨论,达成共识,都是协商民主的要旨。这里不仅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精神,更取得了协商民主的成果,促成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首次创建的统一战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以1922年中共二大为标志。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革命的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商具体办法。”[2]这里讲的“联合”、“邀请”、“联席”说明了参加民主的联合战线主体的平等性,“联席会议”讲的是协商载体,“联合战线”则是目标指向,“共商”就是用协商、讨论,甚至争论、辩论的方式,达成共识,做出决策。可见,协商民主的要素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经过反复协商,最终于1924年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上述可见,没有协商民主,就不可能建立统一战线,是协商民主促成了统一战线。当然,我们这里讲的协商民主,主要是指协商民主的精神和要素,并不是完整的现代意义的协商民主。但也不能因为没有协商民主的概念就否认当时的做法不是协商民主。因为协商民主自身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是历史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

(三)统一战线孕育协商民主

无产阶级政党在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关于协商民主的思想、观念、原则、方法、行为乃至制度,使协商民主走出了一条由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完整意义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马克思恩格斯在争取“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过程中,强调用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列宁为使“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批判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反复强调“妥协”,这其中就包涵了协商民主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更是运用了协商民主的思想和方式,创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这一历史时期的协商民主思想和实践,客观地包含在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协商民主的自在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开启了协商民主的先河。这个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采取的就是协商民主为主、选举民主为辅的施政方式。重大问题都事先经过充分协商,达成共识后方能上会讨论,投票只是对协商结果的确认。1942年12月边区制定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党团规则(草案)》明确规定:党团对政府的领导不能“超越政权组织直接下命令指示解决问题,强制党外人士服从。一切决议只有经过自己党员的努力在政府会议或参议会中,说服非党人士通过,才能发生效力。”[3]后来周恩来在评价“三三制”政权建设时指出:“三三制”民主特点之一是“各方要协商,一致协议,取得共同纲领,以作为施政的方针。”[4]可以说,协商民主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之一,在“三三制”政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此,协商民主进入了到自觉阶段。随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协商民主也得到了空前发展。1948年中共发表了“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协商建国,可以说是协商民主的最高成就。只不过当时没有协商民主这一名词而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并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总要求,表明协商民主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自为的阶段。

二、机理相通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战略和策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这两个看似不同的政治现象,不仅同根共生,而且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可谓机理相通。

(一)价值理念相同

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5]后来毛泽东把其高度概括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并且强调指出这就是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就说,统一战线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战略和策略,终极目的是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同样也是以摆脱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终实现人的解放为目标的,都是共产党为了追求并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工具。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价值理念。

(二)客观基础相像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6]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的客观基础,自然离不开利益。统一战线是各种社会力量基于共同利益结成的联盟,共同利益是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共同利益,就没有统一战线。当然,统一战线中也不可能没有个人利益,因此,利益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就成为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协商民主主张公民立于公共利益基础之上,经过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来参与公共事务并达成共识。没有公共利益,就失掉了协商的基础,没有个体利益,就没有协商的必要。利益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同样是协商民主的客观基础。不同的是,统一战线强调共同利益,目的在于确保联盟的存在。协商民主主张公共利益,在于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三)参与主体相仿

多主体是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的共同特点。爱国统一战线联盟包括两个范围:一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二是大陆范围以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其主体十分广泛。协商民主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民主,是国家政治层面的民主形式。参与协商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和党派团体等体制内的机构,也包括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也就是说,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范围内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是协商民主的主体。因统一战线范围更广,其主体也更宽泛一些。

(四)运行平台相融

我国统一战线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高效运转的组织平台和制度平台。如人民政协、工商联等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组织平台和制度平台也是协商民主的运行平台。党的三中全会要求:“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中共中央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商。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指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就是强调要充分运用统一战线现有的平台,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当然,这里所讲的平台是主要运行平台,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还有各自独特的运行平台。虽然运行平台相互交融,但运行各有侧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侧重于国家制度层面,而统一战线则侧重于党的领导层面。

(五)发展路径相似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也是中国统一战线同其他统一战线、中国协商民主同西方协商民主的根本区别。坚持并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统一战线就是要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大军,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而协商民主则是要激发广大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都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群众路线是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群众,是发展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途径。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7]发展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重在制度建设。同时,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如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统筹兼顾,沟通协调,教育引导,广交朋友等,都可以在协商民主和统一战线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互利双赢

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同根共生,机理相通,众多的共同点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如果能将统一战线工作和协商民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定会收获事半功倍、互利共赢的硕果。

(一)统一战线有利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统一战线的基本职能,也是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统一战线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且能够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

协商民主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民主,是国家政治层面的民主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人民民主要发展,要获得人民群众的认知、拥护、支持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广泛推广。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一方面,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由“三者”变为“四者”。另一方面,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内涵更加丰富。通过统一战线组织进行宣传和动员,通过统一战线代表人士工作,可以使广大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快速认知并积极参与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全方位、多渠道的民主,是国家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上到国家层面,中至省市区县,下至基层组织,凡属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敏感的利益问题,都可以进行协商,现有的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社会组织,都是开展协商的重要渠道。统一战线作为我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及运行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开展政党协商、政治协商、社会协商,还是立法协商、行政协商,都有统一战线成员作为协商主体参与其中,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既是协商民主发展的目标,也是协商民主发展的保障。协商民主要健康发展,必须有配套的制度做保障。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制度安排和工作机制的新举措,但还远不能满足协商民主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制度以及在这两大制度实践中形成的其他具体制度,就成为了协商民主相对成熟的制度载体。而围绕这些制度的相关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关于政治协商的性质、内容、方式和程序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成为了协商民主的行为规范。可以说,统一战线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然,统一战线中的两大制度不能完全包括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制度还包括公民协商制度和基层民主协商制度等。因此,协商民主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与统一战线相关制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制度体系。

(二)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作为各种社会力量结成的联盟,离不开共同理想的感召、共同目标的激励、共同利益的维系和人心的凝聚。协商民主具有达成共识、整合利益、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功能。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

共识是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前提。共识在统一战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有人把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工作称为“共识教育”。“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也是协商民主最重要的功能。随着我国体制的全面深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矛盾和问题明显增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靠“共识教育”等传统的增进社会共识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协商民主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协商民主作为利益多元化社会的一种有效治理方式,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特别是建立常态化、多层次、可操作的协商对话机制,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能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利,自由、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和公共生活,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就能够达到增进统一战线共识的目的。

共同利益是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础。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共同利益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联盟。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不断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党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经验,是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统一战线作为党与非党的联盟,就是由领导者和同盟者组成。同为统一战线的主体,如果维护和照顾了同盟者利益,领导者的利益如何维护和照顾?领导者如果过多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会失掉同盟者。同时,各同盟者的利益也不尽相同,照顾不好,还会引起同盟者之间的矛盾。协商民主可以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协商民主要求不分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社会公众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领导者和同盟者都可以组织或者公民身份广泛而自由的参与协商,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讨论,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形成一致意见,进行利益整合,完成社会治理,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要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就必须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协商民主可以发挥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功能,促进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是“同”与“异”的矛盾统一体,一致性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贯彻统一战线的始终。我们强调大团结大联合,就是因为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不团结甚至分裂的因素,对于统一战线内部矛盾,我们通常采取求同存异、统筹兼顾的方法,通过批评教育帮助的方法加以解决。协商民主的出现,为我们开启了新的窗口。协商民主是相互妥协的利益博弈,是各种社会关系协调的过程。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是各种利益关系的综合体,多元价值观分歧、多元利益冲突的各方,在普遍参与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理解,达成相互妥协,就可以避免简单多数的选举民主产生的对抗和民主暴力,可以消除社会怨恨心理和抵触情绪,可以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增进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协商民主是社会和谐的情感交流和共享,是在理性、包容条件下的自由对话。同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协商民主淡化了政治冷漠和权力的僵硬,以温和和柔性的治理方式,通过情感交流与彼此对话沟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而实现凝聚人心的目的。

总之,协商民主和统一战线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从历史发展看,两者同根共生,协商民主促成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孕育协商民主。从运行机理上看,两者价值理念相同、客观基础相像、参与主体相仿、运行平台相融、发展路径相似。从实践效果看,两者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利双赢。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5.

[2]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第1卷上)[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8.

[3]宋金寿,李忠全.陕甘宁政权建设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263.

[4]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6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7.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制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