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在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中的作用
2014-08-15舒兆其谢亮海
舒兆其,谢亮海
0 引言
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阑尾切除术是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出现腹腔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延长了住院时间[1],并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阑尾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2]。近年来应用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在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手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且在预防术后感染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在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98例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腹腔及切口冲洗方法不同分为聚维酮碘组、甲硝唑组和生理盐水组,聚维酮碘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5~68岁,平均(34.6±13.2)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2 h~2 d,平均(22.6±7.2)h;甲硝唑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6~67岁,平均(34.2±12.9)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 h~2 d,平均(20.8±7.9)h;生理盐水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5~65岁,平均(33.9±12.8)岁的,发病至手术时间9 h~2 d,平均(22.1±6.9)h。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 min常规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聚维酮碘组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冲洗液澄清后,用0.5%聚维酮碘溶液10~20 mL冲洗腹腔并吸净,更换一次性手套、手术器械及敷料,留置引流管,关闭腹膜,腹膜关闭后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再用0.5%聚维酮碘溶液5~10 mL浸泡切口约5 min,用无菌纱布吸干,常规缝合肌肉及皮肤,纱布包扎。甲硝唑组除用0.5%甲硝唑替代聚维酮碘外,其他操作同聚维酮碘组。对照组在冲洗腹腔及切口时仅使用生理盐水,其余操作与其他两组相同。术后均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3~5 d,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腹腔引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般于术后3 d拔除引流管,记录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
1.3 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腹腔感染:表现为发热、腹部不适合,或伴有明显的直肠刺激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粘液样便、排便不尽感等,触诊时可有下腹部压痛,或可触及痛性包块,直肠指检在直肠前可触及触痛的肿块;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腹部彩超可见腹腔脓肿等。切口感染:术后切口出现红、肿、压痛、局部皮温上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早期出现硬节并有脓性渗出物需拆线引流,在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穿刺有脓液或破溃流脓。拆线后切口裂开流脓,反复出现小脓点并有线头溢出的定为切口感染[3]。
2 结果
2.1 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聚维酮碘组术后出现腹腔感染1例,为盆腔脓肿,经穿刺引流及对症等治疗后治愈,无切口感染病例。甲硝唑组术后出现腹腔感染1例,为肠间脓肿,经穿刺引流及对症处理后治愈,未见切口感染病例。生理盐水组术后发生腹腔感染8例,其中盆腔脓肿4例,膈下脓肿2例,肠间脓肿2例;切口感染6例(15.0%),均经穿刺、切开引流及对症等治疗后治愈。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体温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 聚维酮碘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与甲硝唑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术后甲硝唑组有2例出现恶心,1例肢端麻木,1例腹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均逐渐自行缓解。聚维酮碘组和生理盐水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例,甲硝唑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聚维酮碘组和生理盐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感染多为腹腔积脓清洗不当、脓液残留,引流不畅,术后阑尾残端结扎不牢,阑尾根部水肿使残端愈合不良等所致[4],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抵抗力差、无菌操作不当、引流不畅、血肿、局部组织血供差等[5]。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彻底清洗腹腔,吸净脓液是预防术后腹腔感染的重要环节。②阑尾穿孔较大者应注意有无粪石残留。③重视阑尾残端的处理并牢固结扎阑尾系膜,荷包埋入困难时,应选用“8”字缝合或“U”字缝合,避免肠瘘引起腹腔感染的可能。④应切除包裹、粘连于阑尾的大网膜,以避免大网膜所引发腹腔感染及肠粘连的可能。⑤重视盆腔和阑尾窝的引流,引流管必须安放到位,避免扭曲,并保持通畅。⑥腹膜缝合后,应反复清洗创口,并清除被污染的脂肪组织,彻底止血,对于脓液较多,污染较重患者术后切口放置橡皮筋引流,在24~48 h内拔除。⑦术后早期患者应取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以利于脓液从引流管排出[6]。
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腹腔及切口感染主要是以大肠杆菌为主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7]。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及切口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常用方法,但临床效果常不够满意。甲硝唑是一种抗菌谱广、具有强烈的抗厌氧菌性、穿透性好、毒性低、副作用少、价格便宜的药物,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8],在开腹手术腹腔冲洗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常有个别患者术后出现肢端麻木、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9]。聚维酮碘是一种新型广谱、高效、稳定性好、无毒的消毒杀菌剂,是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碘的络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与碘的结合不但改变了碘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刺激性[10],还能引导碘到细菌表面,破坏细菌细胞膜,氧化和碘化菌体内的巯基化合物、肽类、蛋白质等[11-12]。肖应华[13]应用聚维酮碘溶液配合生理盐水冲洗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单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的对照组。李致远[14]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中分别应用聚维酮碘溶液和奥硝唑溶液局部冲洗腹部切口,结果应用聚维酮碘的患者不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应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对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腹腔及切口进行冲洗,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而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缩短;而在不良反应方面,甲硝唑组术后有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肢端麻木,1例出现腹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聚维酮碘组和生理盐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中病例数较少有关。综上所述,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能有效降低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乔阳波.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合并腹腔残余感染原因治疗与防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198-2199.
[2] 吴方涛.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探讨及防治[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4):178.
[3] 宫焕松.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13-314.
[4] 罗霄,葛亮,杨君.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4):92.
[5] 陈修邕.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506,1508.
[6] 乔阳波.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合并腹腔残余感染原因治疗及防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198-2199.
[7] 刘嘉.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72.
[8] 何光荣,周俊,蒋蔚.论厌氧菌感染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93-294.
[9] 苏日华,郭少华,李成建.甲硝唑不良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
[10]梁昶明,林明,张晓波.聚维酮碘溶液与过氧化氢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40(3):88-90.
[11]王著安.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11):1314-1316.
[12]肖承佐,李应军,王金宝,等.聚维酮碘冲洗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2):182-184.
[13]肖应华.聚维酮碘溶液预防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6):19-20.
[14]李致远.聚维酮碘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