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职院校礼仪素养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2014-08-15崔晓莉李明明
崔晓莉,王 女,李明明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礼仪素养类课程是海南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向方法要质量,因此,如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是摆在每位礼仪教师面前的亟需深入研究的教学实践课题。本文将以笔者所授社交礼仪课程为例来说明礼仪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
一、创新教学观念,培养认同意识
教学方法创新的前提是教学观念的创新。首先,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教师自身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重视礼仪课程的讲授。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一部分高职礼仪教师认为礼仪类课程是公共课,学校不重视、学生态度无所谓,受此影响,教师本身在也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此种观念指导下的礼仪课堂谈何创新。作为礼仪教师,自身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定位与重要性,明确礼仪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与探索,精心备课,让礼仪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备教材、备学生,学生通过课堂获得了礼仪知识,教师通过课堂提高了教学技巧。
其次,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礼仪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一讲,一般教材上都是概论,侧重礼仪的起源、特点等概念化的知识。笔者根据教学体验,必须在第一讲就吸引学生喜欢上礼仪课堂,所以我的第一讲定为“礼仪就在你身边”,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图片来展示礼仪对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性、促进他们就业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于礼仪的认识和看法,同学们参与性很高,课后普遍表示礼仪知识特别重要,一定要好好掌握并加以运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礼仪课程的内容侧重与实践,必须让礼仪课堂动起来,融“教、学、做”一体化,寓教于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笔者的教学体验,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讲练结合法
礼仪教学中通过图片、音像和教师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在轻松自如中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体态礼仪时,笔者先要求学生进行站、立、行、蹲姿等动作展示,然后让同学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再通过图片展示、教师示范等形式讲解规范的动作要领。通过正反对比,加深了学生对体态动作的印象。讲解、演示结束后,安排15分钟的课堂训练,并配以柔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的氛围下掌握了体态礼仪。
(二)游戏训练法
游戏训练法是一种在礼仪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方法。由于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因此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及参与意识。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第一讲,我们通过成语接龙的游戏,让同学们在无形中掌握了与礼有关的词汇。讲到礼的核心时,笔者先请两个同学一组,通过手势展示给对方一个人字,大多数同学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展示,而忽视了对方的视角,因此展示给对方的是入字,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深刻体会了人际交往中要以对方为中心。比如我们通过分小组塑造人体雕塑的游戏,让同学们以“关爱”为主题,设计一组人体雕塑,同学们从生活出发,表现了对不同对象的关爱。
(三)情境模拟法
情境模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模拟情境。如讲解介绍礼仪时,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介绍的基本原则与顺序,设计了一下几种见面介绍的情境:一种是将同学介绍给老师,一种是将男士介绍给女士,演示之前学生首先要搞清楚介绍他人要注意哪些礼貌、礼节,被他人介绍应如何表现等等。演示过程中,笔者及时抓住要点,纠正学生的姿态、动作、语言。通过规范、形象的展示,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知识点。
又比如在学习求职礼仪时,笔者让学生4~6人一组,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自身专业,自编自导自演求职礼仪情景剧。每个小组要编写剧本、分配角色,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求职面试礼仪,精心撰写剧本、设计求职简历、构思面试过程,在模拟过程中,要求其他小组同学要仔细观察,表演结束后请同学们运用礼仪知识进行点评,优缺点及应如何改进等,并给出分数。最后由教师做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情境模拟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课堂上笑声不断,寓教于乐。
(四)角色互换法
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我们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如电话、宴请、会面等礼仪问题,提前出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备课、制作课件,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课、演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台下听课,最后教师点评、指导。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印象,也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和提升,效果良好。
(五)头脑风暴法
在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运用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讲授日常交往礼仪时,我们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做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十分深刻。
(六)典型案例分析法
教师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典型性,要与讲解的内容密切相关。多选择一些近期的、学生熟悉的案例,将案例分析与模拟相结合。比如在讲授面试礼仪时,笔者选择了如下案例:一家公司准备聘用一名公关部长。经过笔试后,只剩8名考生等待面试。面试限定每人在两分钟内,对主考官的提问作答。当每位考生进入考场时,主考官问的是同一句话:“请把大衣放好,在我面前坐下。”然而,在考试的房间里,除了主考官使用的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外别无他物。通过幻灯片展示案例后,笔者请同学们思考:这道题的考察目的是什么?你会如何作答?学生积极思考,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揭晓答案并分析原因。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内外结合法
以课堂学习带动课外训练。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了个人形象设计比赛、社交礼仪知识竞赛、新生才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学院第四届礼礼仪操比赛、承担了海南省博物馆展馆讲解、学院第四届辩论赛颁奖典礼的礼仪服务工作、参与了教务处主办的科研管理培训会议、纪检处培训会议、文秘专业研讨会等会务工作。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创新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礼仪课程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这种方式优点是比较容易量化考核,缺点是考试内容记忆性的多,操作性、实践性考得少。而礼仪课程的实践性极强,能背诵知识条目不等于能熟练操作。因此,礼仪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以学生技能的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应改变单一的笔试方式,可采用技能测试、情境模拟、口头面试、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多种评价方法,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礼仪知识的能力。
笔者所在院校社交礼仪课程以过程考核、能力考核、素质测评为原则,取消了卷面考试。学生的总评成绩由日常考勤、课堂表现、项目考核、课外实践四项构成,其中日常考勤占20%,课堂表现占20%,项目考核占40%,课外实践占20%。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考核,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吴萍,朱文光. 高职院校礼仪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6).
[2] 王彦. 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应强调“四个结合” [J]. 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3] 金正昆. 社交礼仪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