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2014-08-15陈冬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

陈冬梅

陈冬梅/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助教,硕士(福建福州350017)。

概论课程因为给分高、得优易,成为不少人选课的首选。但概论课程缺乏课堂互动,某些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个人修养和教学魅力不够,吸引不了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更别提在提升自己的价值观与是非观。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缺乏责任感、对政治的兴趣,功利主义和浮躁心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错误导向、授课内容的千篇一律,空洞无味、学校学院的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大学生把概论课当成自习课,过于随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导致概论课这门实用性选修课程成了选而不修的修分课,导致教学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一、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要求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此课程的改革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当代实际情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果,是带有中国地方色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观点,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如何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的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课程对学生思想上的影响

学习概论课程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全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将教学转化为实际训练,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通过学习毛邓三概论的知识,学生应吸取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拓宽理解世界的视野,从哲学的层面思考物质文明与社会进步。

(三)增强对贯彻党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概论课,可以有效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它是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实践得出的真知,批判性地吸取历史性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思想内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面貌起着很重要的指导重要。

二、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的教学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它结合中国的国情,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思想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产物,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毛泽东思想得以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长期艰苦斗争中,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思想以其深刻的理论和独特见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国家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实践表明,毛泽东思想是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经过实践考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理论。邓小平的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的方针和方案。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是在紧密联系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将治党、治国、执政以及为民结合起来,提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思想理论,主要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三、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的教学方法

(一)改变传统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1.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促进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提高教师传递信息、教学技巧以及控制职能的能力。

2.增加课堂趣味性,让课堂“活起来”。选修课于涉及的领域广泛,而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的课时不可能很长,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师为介绍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只得空洞地讲些理论知识的情况。这导致选修课堂乏味无趣,学生没有听的兴趣,老师也就自然不会在授课内容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兴趣,授课老师需要增加选修课堂的趣味性

3.具体操作上的把握。课堂内容重在教给学生“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某些课程还可以采用户外教学等方式。授课教师还可编写一些与自己授课内容有关的教材或书面资料、电子资料与学生共享。学生在选修课上能接收到新东西,课堂自然也就变得生动活泼了。

(二)现代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而言的

1.建立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体系,是为了表达现代教学目的而采用的师生之间活动的形式,在教育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听讲、观察和阅读的学习方法。

2.建立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体系,是传递现代教学内容的手段。

3.建立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体系,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途径。

4.建立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体系,是现代教学工作方式的总和,现代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统一起来的方法。

5.建立具体的审核标准。比如要求学生复述四大理论成果的正确名称,弄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以及第一次理论成果、第二次理论成果、面向21世纪的理论成果和最新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方法改进最根本的途径和保障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如果一位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似懂非懂,缺乏深刻的理解,那么无论用什么手段将教学过程包装得天花乱坠也无法使学生有所领悟的。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才能画龙点睛、一针见血地直奔主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选修课程监管力度,提高选修课程到课率。学校扮演着通识教育的“监督者”的角色,就应该做好选修课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被学生视为“鸡肋”的选修课往往到课率低下,对此,学校应该将选修课的教学检查纳入例行教学检查中,组织管理人员不定期的听课,加强对选修课的质量监控。

3.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实际背景。课堂中选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说,让学生带着问题查资料,论证方案,通过剖析历史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具体应用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将问题带到课后进行查阅资料、组织讨论相互合作等过程来完成论证。这样可以很好地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总的来说,要运用各种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政治性的思想觉悟。

4.以问题为主线并对授课内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以问题为主线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国情与国策,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真正进入学生头脑:通过实际行动真正感觉到知识与社会生活、国民经济等密切相关的。以问题为主线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语言表述的严谨性、逻辑性、合作能力、思维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可以进一步地提升。

5.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给予学生实战重任。教师面对的讲课对象是通常对有关内容一无所知的学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课程内容,并且可以应用遗忘曲线,定时抽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为了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摒弃“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热情,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试行选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让学生自己上台讲授。

6.纠正大学生功利急进的错误价值观。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表示如果不是硬性要求仍会上选修课,可见大部分大学生仍希望通过上选修课,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是迫于“奖学金评定、考研、就业”等压力才选择“给分高、得优易”的课程。这无疑是对我们的一个警醒:大学通识教育制度亟待一场改革。有没有这样一个制度,它可以淡化学生对成绩高低的追求,而推动学生将目光聚集在自我发展上呢?我们不妨将所有选修课程改为无学分制的课程。学生只要在每个学期修满一定的课程数即可。所有选修课程不再进行成绩等级评定,打破期末考评方式单一化的格局。

四、结语

概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重难点,它知识点多、涉及面广而且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灵活性也很强。本文就概论课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实际现象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能够运用于平时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方案。通过概论课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使命感,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重大现实问题,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 李田贵.浅谈“邓小平理论概括”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

[2] 马世杰.对搞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

[3] 梅荣政.科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基于邓小平理论浅谈当今青年干部选拔观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讨论式教学法在邓小平理论教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