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呈现方式对二语词汇刻意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4-08-15王新朋
王新朋,李 轶
呈现是语言教学中介绍或引入新的语言项目时,将目标词的多维词汇知识以一定的方式展示给学习者,包括拼写、发音、词义、语法特征、句法搭配及语义联系等。呈现的目的不仅在于把目标词汇展示给学习者,使其了解掌握学习内容,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词汇呈现方式以及呈现环节中不同步骤的操作实施,加深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感知印象,丰富目标词的词汇知识,完善目标词汇在心理词库中的储存形式,以便随时被激活提取。[1]
在常规英语教学中,对于词汇呈现主要有两种相互排斥且备受争议的呈现方式:一是把语义相关的目标词展示给学生,这是很多教科书的通常做法,其理论依据是这种词汇呈现方式与人类大脑中心理词库的词汇语义网络相似,有助于词汇习得;二是干扰理论认为语义相关的词汇同时呈现会产生干扰效应,对学习者产生短期记忆负荷,不仅不能促进词汇习得,反而对词汇的存储和识记起阻碍作用,应将语义无关的词汇或主题相关的目标词汇呈现给学习者。
本文通过实证性实验,考察两种词汇呈现方式(语义聚类和主题聚类)对二语词汇刻意学习产生的效果。
一、理论基础
词汇呈现方式是影响词汇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长期被忽视。
(一)语义聚类
语义聚类是指在语义和句法上相似的一组词,如水果名称、身体部位和家具等。它们来自一个特定的语义场,有着共同的语义句法特征,从属于一个共同的上义词或分享一个概念,由于共同的语义句法特征而归于一类[2-3]。在二语教学中,以语义聚类的方式学习新词已成为一种通用的做法。研究者认为,心理词库以语义为基础,语义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反映了大脑储存信息的方式,必然促进词汇学习。
一些研究者对这种做法持反对态度,指出相似或拥有共同语义特征的词会相互干扰从而妨碍词汇的认知和保持[2-4]。Nation[5]指出语义聚类的呈现方式不利于初学者学习新词,然而在学习者对新词的掌握相对巩固以后,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主题聚类
主题聚类建立在词丛之间的心理联系,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概念,词与词之间的句法语义特征不同,无法相互替代,如苹果、红色、甜、吃等[3]。根据差异性假设理论,信息之间的区别越大,越容易学习,研究者认为主题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有利于词汇习得[2-4]。
可以说,语义聚类基于语义,而主题聚类源自认知,虽不互相排斥,但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还是清晰可见的,如杏、桃、李子、蜜桃、梨、苹果等和青蛙、池塘、游泳、跳跃、绿色、光滑等。两种分类的另一个区别性特征在于词类,语义聚类以名词或动词为主,而主题聚类则容纳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三)语境化学习和去语境化学习
语境化学习和去语境化学习也是备受争议的两大词汇学习方式,然而研究者和二语教师一种普遍的共识是,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比借助词表学习词汇更为有效。与此相反,一部分研究者支持脱离语境的词汇学习。Nation[5]认为将词汇从语境中提取出来可以加速词汇学习的进程,这一阶段对于急需掌握大量词汇的初学者和二语学习者而言尤为重要。
国内学者也对在语境中学习和利用词表学习展开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何家宁[6]研究发现,词表学习利于短时记忆,而语境方式下的词汇学习延时记忆效果较佳;另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具有丰富信息的语境在短时记忆和延时记忆方面都能有效地促进词汇的记忆和保持[7]。
二、研究问题和实验设计
基于以上讨论,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不同词汇呈现方式(主题聚类和语义聚类)对词汇加工、记忆和保持的影响如何。
(一)实验设计
研究对象为一普通高校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两个自然班,会计一班34人,会计二班36人,均已通过CET-4,英语水平为中级学习者。对四级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后显示符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T检验。
按照词汇学习的呈现方式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按语义聚类呈现方式学习的语义组,仅提供词表。主题聚类呈现方式分为两组,一为词表组,仅提供词表;二为语境组,除10个目标词外,同时提供一篇含有10个目标词的约260字的文章。
实验在受试者所在的自然班进行,为重复测试,一次即时测试,一周后和两周后的延时测试。受试者被告知有即时测试,但不告知延时测试,以免受试者课外有意进行复习。三次测试均在正常上课时间内进行。
即时测试考查受试的词汇接受能力和词汇产出能力,第一次延时测试考察词汇产出能力,第二次延时测试考察受试者词汇接受能力,测试词汇均为英语实词。先考察受试的词汇产出能力,是为了避免前测对后测的可能影响。
测试采用百分制,计分方法为:百分比=正确答案得分/总分。测试词汇接受能力为根据英文单词写出汉语意思,考察词汇产出能力为根据汉语意思写出英文单词,每组都为10个目标词,一词一分。10个目标词被非词即生造词所代替。采用非词主要是为了确保受试对目标词熟悉程度的一致性,确保所有受试对目标词无“前期知识”。
研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自变量为词汇呈现方式,因变量为词汇测试成绩。
(二)实验结果
本研究主要对下述两个具体问题进行统计分析:(1)语义聚类和主题聚类下词表呈现方式在即时和延时测试中对词汇记忆和保持的影响;(2)主题聚类下词表和语境呈现方式在即时和延时测试中对词汇记忆和保持的影响。
语义聚类和主题聚类下词表组词汇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即时测试中,无论产出性词汇测试还是接受性词汇测试,主题词表的均值都大于语义词表,且有显著差异(T=-3.250,P=.003;T=-12.957,P=.000)。在此后的两次延时测试中,主题词表的均值均低于语义词表的均值,且有显著差异(T=11.212,P=.000;T=2.337,P=.026)。显然,主题词表在词汇短时记忆方面要好于语义词表,但词汇保持效果不如语义词表。
主题聚类下词表组和语境组词汇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主题聚类词汇呈现方式下的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中,除了词汇产出能力的即时测验外,在语境之中学习词汇的效果,无论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均明显好于无语境的词表学习,且在延时测试中达到显著水平(T=-2.647,P=.010;T=-2.191,P=.032)。显然,在语境之中学习词汇是一个值得推崇的词汇学习方式。
三、讨论和解释
实验结果表明,主题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有利于词汇的短时记忆,但词汇保持效果不如语义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在语境之中学习词汇的记忆和保持效果均明显好于孤立于语境的词表学习。
下面对影响词汇记忆和保持的因素进行讨论:
干扰效应指在学习相似事物时,信息的存储会相互干扰,从而影响信息在大脑中的保留;差异性假设理论则与此相反,认为事物间的差异性越大,越有助于初期的存储和记忆。加工深度理论则认为,记忆的久暂不取决于时间,加工层次才是决定的因素,对目标词的加工水平越深、投入量越大,记忆的存储效果就越好。
语义聚类方式下二语新词在语义、语法功能及句法搭配上的相似性妨碍了词汇的短期识记,然而为了区分这些差异,势必增加认知加工的投入量,激活更深层次的大脑处理,在加工层面的深度处理使新词的保持效果更持久。同样,主题聚类词汇呈现方式下的词汇在语义和词性上的相互差异有利于词汇的初始记忆,学习者无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对词义进行区分,故短期记忆保持量较高,但正因为认知投入量相对较少、加工层面相对较浅,故在词汇保持效果上不如语义聚类的呈现方式。这一结果也支持了投入量假设理论[8],正是在语义聚类方式下学习者对词汇的评估、区分和权衡中,促进了词汇的识记保持。
同时,学习一个词汇不仅指掌握词形、发音和语义,还有用法、搭配等信息,仅仅关注词形、词义是一个浅编码的认知方法。对于脱离语境的词表学习,学习者获取的词汇知识极为有限,仅有词形、词义及源自母语的百科知识;而语境化学习,目标词处于特定的语篇或上下文中,不仅获知目标词的词形词义,而且对目标词的句法搭配特征、语域信息及词性等多维度词汇知识都有所了解。依据图式理论,可以说,外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也是一种图式建构的过程,在新旧词汇知识的交替互动之中,实现语篇意义的建构,所以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比词汇表学习具有更好的记忆和保持效果。
四、结论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词汇呈现方式对刻意学习英语实词的影响,结果显示,主题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有利于词汇的短时记忆,但词汇保持效果不如语义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语义聚类有利于词汇的深度加工,但并不适合初学者;在语境之中学习词汇的记忆和保持效果均明显好于孤立于语境的词表学习,语境学习法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方式。
实验结果对二语词汇学习、教学及词汇材料的编排都有一定的启发。向初学者教授新词或编撰教材中的词表时,对于语义、句法高度相似的一组词,不以语义聚类的方式同时呈现,以避免目标词之间的干扰效应,可将目标词分散在各个教学单元,最后汇总,或者以主题聚类的方式呈现新词;相反,对于已经掌握一定词汇量的中高级英语学习者,语义聚类的呈现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者将已知高频同义词的词汇知识迁移至未知同义新词,另一方面便于学习者区分目标词之间细微的语义差别,能够在上下文中准确运用。
[1]章柏成,韦汉.英语词汇教学的呈现方式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24-27.
[2]Tinkham T M.The effects of semantic clustering on the learning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J].System,1993(21):371-380.
[3]Tinkham T M.The effects of semantic clustering and thematic clustering on the learning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7(13):138-163.
[4]Waring R.The negative effects of learning words in semantic sets:a replication[J].System,1997(2):261-274.
[5]Nation P.Learning vocabulary in lexical sets:dangers and guidelines[J].TESOL Journal,2000(9):6-10.
[6]何家宁.词汇呈现方式对词汇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8(2):60-63.
[7]柯葳,董燕萍.上下文在二语词汇直接学习中的效果研究[J].现代外语,2001(4):352-358.
[8]Laufer B.&Hulstijn J.H.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 load[J].Applied Linguistics,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