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探索——行动”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2014-08-15曾雪璐
曾雪璐,王 宇
曾雪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黑龙江哈尔滨150040);王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根据教育部要求,针对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能力提升教育的通识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可以促进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目标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了解职业环境,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为其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自主做出职业生涯决策,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各高校均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工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就业指导教育教学与学生就业工作不分、全程化职业指导缺位、个性化指导薄弱,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化程度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我们看到,尽管经过就业指导课程的讲解,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应急性的就业政策和求职常识,但既缺乏对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职业的全面了解和分析,也缺乏有关社会分工和社会职业方面的系统知识,学生职业意识比较淡薄、职业选择过程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针对上述问题,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建设,推出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一、“唤醒——探索——行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基本理论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归纳并提出了“唤醒——探索——行动”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唤醒——探索——行动”教学模式的目标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课堂和社会为载体,以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引导学生学会主动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2.帮助学生学会制定与自己的价值观、竞争力一致的职业生涯的策略和方法。
3.促进学生树立不断进取的人生目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根据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地开展学习和实践,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
5.引导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情况、培养目标、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和职业的市场前景,促进学生实现自己个人的职业性向与职业需求的最佳匹配。
6.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求职知识,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能够在未来的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人人力资本、兴趣与职业的对接。
(二)“唤醒——探索——行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推向前台,唤醒学生“我的生涯我做主”的意识。
2.教师指导、辅导的原则。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辅导的姿态出现,但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教师转变了教学方式,使自己处于学生的辅导者、咨询者的地位。
3.互动式、参与式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强调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一种互动关系,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体现了学生个体的价值。无论是唤醒、探索还是行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其要义主要在于:(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2)强调学生的合作性。(3)强调学生的参与性。(4)弱化教师的传统地位。
4.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最显著特点是密切结合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使学生确立根据变化的社会环境来决策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意识,并要求学生根据社会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唤醒——探索——行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1.唤醒。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致使职业教育长期缺失。近年来,虽然从西方引进了职业教育的理论,但仍然只是在浅层次上探索,缺乏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淡薄,职业能力低下,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对社会的贡献率。对此,必须通过适当的教学唤醒他们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实现大学生这一优质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2.探索。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的双向探索,对内进行自我职业探索,弄清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明晰“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和“应该怎样去”等问题。对外进行职业世界探索,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特点,为求职、就业以及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动。唤醒职业意识并且进行了积极探索之后,还要引导学生采取积极行动,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初步的选择,为自己的生涯发展设立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在大学期间更加有目的地进行专业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明确社会责任。
二、“唤醒——探索——行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
大学生处在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面对许多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比如学业、职业、人生价值等。对生涯发展方向的茫然使学生经常出现焦虑、目标与兴趣模糊不清、缺乏学习动机、学生角色投入不足等现象。因此,要唤醒大学生职业意识,明确职业目标,不虚度大学时光。
在课程的内容设计上,着眼于既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树立科学人生目标,同时又能够将职业生涯理论运用到规划自己未来的工作和人生发展方向,制定出正确的学习计划,努力完善自己,为今后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人生目标。
(二)探索自我与职业
首先是对于“自我”的探索,明白“我是谁”。通过一些科学的心理测试、职业性格测试、能力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等职业测评手段以及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是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是对职业进行探索。包括对社会大环境的分析以及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和分析: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社会需求状况、外部竞争力分析、热点职业门类发布等方面,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提高今后择业的针对性。
(三)进行生涯抉择
只有选择“性之所近”的职业发展道路,前进的道路上才可能如顺水行舟般驾轻就熟,充满乐趣。学生应将自己的选择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从而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大学阶段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的目标,使得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感。每个人的发展不可能随心所欲,要通过生涯抉择促进学生进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唤醒——探索——行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挥潜能,每个学生都具有潜能,关键通过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将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通过深入系统的职业生涯教学,唤醒学生职业意识,促进学生进行探索,从而优化决策行动,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1] 王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付勇,孔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创新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7).
[3] 邓艳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4]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李夏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