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异常求职心理及对策

2014-08-15朱妍洁高倩蓓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情绪心理

朱妍洁,高倩蓓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大学生的求职心理对求职起着导向性的作用。良性求职心理不仅可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求职心态,调整行为方式以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异常求职心理”指求职者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持有的不客观、非理性的心理[1],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合理定位。全面分析大学生产生异常求职心理的原因,探求缓解异常求职心理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帮助其求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异常求职心理的类型

著名心理学专家曲伟杰把大学生求职困难的心理反应归纳为以下15种具体形态:屈辱感、自卑、茫然、无能与无助感、负疚感、后悔、倦怠、易怒易激惹、感觉不公平、羡慕他人、离群索居越来越“宅”、产生轻视不屑的感觉、逃避现实[2]。当前,大学生异常求职心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是指个体预料到外在的刺激情境将导致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自身受到威胁时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出现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并为此而紧张不安、忧虑等[3]。适度的焦虑能提高工作效率、激发潜能,然而过度的焦虑是有害的,严重的可能发展成心理疾病。有些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因为个人原因不敢就业,有些则迟迟不与用人单位签约,签约后又后悔没有后来的单位好。毕业前夕,过度焦虑如不能及时缓解,会极大地影响求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指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个体因缺乏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问题的责任交付他人,根据他人的指示来采取行动以获得满足[4]。

一些大学生还处在被师长和朋友的多方面呵护的环境里,就业创业意识不强,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主动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而是想通过家长帮助或学校、地方就业主管部门的安排。孰不知,这样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工作能力等不良印象。只有在求职之初就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三)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5]。许多毕业生受外界就业压力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在选择工作岗位时缺乏主见,产生从众心理。

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就业的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身情况[6]。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人才交流会时,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追求热门职业、地区,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给求职带来困难。

(四)攀比、攀高心理

攀比心理指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物发生偏差时,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它会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成分过于夸大,虚荣动机扩张,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7]。

在熙来攘往的招聘会现场,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就业单位时,常以他人的就业标准为标准,招致“心高、眼高、攀比热度高”。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有幸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单位,却发现与其他人选择的就业单位存在些许差别,彷徨放弃后又懊恼不已。还有些大学生求职择业时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单位。求职过程中不愿“屈就”,结果错失机遇,难以择业。

二、大学生异常求职心理的原因

不少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自我调节能力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心理准备,伴随而至的可能产生异常的求职心理。产生异常求职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过于模糊

大学生缺乏对就业的正确认识,一旦遭遇预想不到的挫折,就会失去信心,消极就业。有些大学生认为个人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产生异常求职心理;有些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产生攀比心理;有些贫困学生甚至认为家里没有经济基础、过硬的人际关系,产生消极对待的求职心理[8]。

(二)大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

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过分依赖父母安排。依赖他人的帮助有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从长远看,依赖别人找到的工作岗位自己可以胜任吗?如果父母溺爱,不给其成长和自立的机会,依赖的习惯会使人逐渐失去信心去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成年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

(三)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所扭曲

社会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近年来,商业气息浓厚,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改变[9]。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拈轻怕重,只顾追求享受,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产生“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等荒谬说法。

三、缓解大学生异常求职心理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实际是上各自能力的比拼、意志的较量、心理抗衡的过程。根据当前大学生出现的一些异常求职心理问题,大学生良性心理调适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增强自信心,自我肯定,学会缓解压力

树立自信与自我肯定的就业心理是毕业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增强自信心就是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全面把握自己的一种顽强的心理素质。

首先,极力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逐步使求职心理趋于健康。其次,客观地评价自己,在了解自身不足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给予肯定。这就要求毕业生在大学期间不断了解求职、就业的相关政策,学习求职技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制定求职计划。最后,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平和的心态。期间,师长应该多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学会积极思考,切勿产生自卑、依赖的心理。

(二)树立“自主创业”的心理,克服依赖心理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其中有贷款需求的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

2012年两会人大代表刘沧龙提交建议,呼吁政府为创业者建“孵化中心”,建议用“免二减三”的税收政策鼓励自主创业。随着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创业意识强的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通过合法的形式建立自己的门户,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三)大学生异常求职心理的调适方法

1.注意转移法。在求职的过程中,主动转化消极情绪,肯定自己的长处。如可以参加有兴趣的求职技巧、模拟面试等活动,使自己没有时间沉浸在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异常求职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稳。

2.适度宣泄法。当在求职的过程中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时,应尽早调整或适度宣泄,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如向师友倾诉忧愁,获得支持和理解,认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自我安慰法。又称自我慰藉法,关键是自我忍耐。择业的过程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当经过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解除抑郁的情绪,只有善待自己,才能保持心理的稳定。

4.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困扰是由于个人不正确的认知即非理性信念所造成的,用替代法可以减少不合理的信念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学生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时要注意3点:第一,认识到不良情绪的产生是由于自身的非理性信念所造成,并非源于外界;第二,情绪困扰得不到缓解是因为自己仍保持过去的非理性信念;第三,只有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才能消除情绪困扰。

[1] 陈晶,侯雪萍,王蕊.高职高专学生求职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

[2] 求职受挫的15个心理反应[EB/OL].[2013-11-20].http://www.bokee.net/company/weblog_viewEntry/8462742.html.

[3] [美]罗洛·梅.焦虑的意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6.

[4] 郭立堂,王金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5.

[5] [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53.

[6] 王雪.以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与世界,2013(7).

[7] 肖剑.当代大学生攀比之风探究[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7(2).

[8] 马帮敏.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9] 任晓剑.当代大学生错误求职心理及应对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4).

猜你喜欢

毕业生情绪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