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4-08-15龙忠敏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实训案例专业

龙忠敏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高职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对的多是营销一线工作岗位。因此,具备包括营销基本技能在内的学习能力、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等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营销专业学生未来进入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营销专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但是,由于营销工作灵活性、综合性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仅仅依赖其零星的社会实践(如节假日的兼职),难以真正让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较全面系统的训练。尽管人们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但就目前来看,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和条件也十分有限。

为此,许多营销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实训,希望通过实训性课堂教学模式弥补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社会实践的不足。其中,利用案例(分析)讨论或任务驱动,通过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们近年来积极尝试的重要思路。

这种模式灵活性强,对师生的要求高,课堂教学效果存在很大的未知性。为此,拟结合笔者多年的营销专业教学实践,就保障和提高这种实训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谈点看法。

一、案例的选编或任务的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且具体可行

案例的选择编辑或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实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专业课程的学习包括了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要完成这些任务,课堂效率就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案例选择编辑或任务设计时,应重点围绕当前的教学任务和内容来确定:经典、针对性强而不在于“时尚”。即确定的某一案例或任务应以能真正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并使之形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为出发点,而非某案例任务是否是“最新的”、“最近的”。尤其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切记案例任务大而全。即,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可选择一个经典案例或任务,让学生有能力结合目前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开展分析和讨论,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比一个综合性的长篇案例或任务更为有效。例如,在学生学习营销课程第一部分营销观念时,就安排学生分组以正确的营销观念讨论并设计某新产品上市方案的学习任务,这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或许学生兴致很高,课堂也会很热闹,但在没有学习后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学生的讨论会漫无边际,难以给出专业性的回答,而且课堂上容易出现许多主题,这样一来让学生真正完成学习任务就比较困难了,并且对形成学生自己的营销职业理念帮助也不大,还会因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也难以让学生借此消化当前的学习内容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综合任务的完成是需要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的,如果案例任务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还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管理应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其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小组每个成员相互包容,相互配合支持,共同努力。因此,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管理是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保障。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和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划分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甚至影响着学生能否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能力训练和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常见的学习小组划分包括由学生自愿组合和由教师划分组合等方式,教师划分组合又分为以座位组成小组、以名册为依据划分组成小组、以一定条件分配组成小组等等。在职场上,营销从业人员每天都要与许多不同的人,尤其是陌生人(如新客户)打交道,并通过与同事配合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建议小组的划分最好由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等的不同来搭配组合,使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学习与不同特点的人打交道,学会接纳、配合不同类型的人,而不仅仅是自己喜欢或十分熟悉的人。毕竟,学生毕业进入职场时面对的同事、领导和客户不一定都是自己完全熟悉或喜欢的人,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是学生尤其是营销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管理

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5人左右为宜。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应有小组领导人,建议由小组成员轮值为好,以便让每个成员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后,应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答疑等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协调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积极引导,控制学习过程,保证教学实训目标的实现。

另外,对学习过程及成果的点评和考核也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尤其是轮值组长要促使学习过程的顺利开展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会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控制,保证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智慧十分重要

课堂实训效率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智慧。从案例的选取编辑和任务的设计,到学生的分组,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指导和控制,再到教学点评考核都依赖教师的能力和智慧。

案例的选择编辑、任务的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对本课程有透彻的研究,清楚每次实训的相关专业内容、教学目标,乃至在整个课程中的作用。如果能使案例的选择编辑、任务的设计既能解决本次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目标的需要,又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实用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则更为理想。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智慧和较高的本专业的知识水平、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了解,以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分组学习初期,小组成员间的磨合(如学习冲突和困难的解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调动、各学习环节的控制等等都依赖教师的引导、点拨答疑和鼓励。教师做得怎么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学生学习过程是否能顺利开展,各个学习环节是否能围绕任务主题顺利进行和完成,学生是否能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既能进一步地正确理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得到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训练。

每次课堂课程实训结尾都应该有教师的点评,如同一篇文章结尾,教师的综合点评应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之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那么教师的综合点评环节则是使之得到梳理、强化和提升的过程。所以,教师的综合点评应该能引导学生对自己小组学习过程的反思、对比和总结。同时,这也是各组之间学习成果的共享环节,是结合本次教学和学习内容及目标突出、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做好综合点评,促使教学实训任务的完成,提升教学效益,以达到教学活动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专业课程课堂实训教学是弥补学生社会实践不足的重要途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科学合理的案例和任务的设计,以及三者的组合策略及实施,都会影响课堂实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影响学生能否真正得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实训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切记追求形式、为变而变。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利用自己的智慧,科学设计教学案例和任务,组织管理好教学过程,加强沟通,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保证专业课程课堂实训教学有效开展,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1]王玉芬.案例教学探析[J].教学与职业,2007(5).

[2]冯秀琪.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与内容[J].中国电化教育,1998(4).

[3]李博,杨琼.探索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重庆与世界,2013(1).

[4]冯维.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5]M·希尔伯曼.教材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实训案例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