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转轨工作的研究
2014-08-15陈琳琳
陈琳琳
(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学生工作贯穿于大学各个阶段,尤以入学阶段最为重要。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对社会发展、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生前景充满了期待,但也有迷茫和彷徨,需要学生工作者适时开展教育,引导新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与学习模式,顺利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轨。因此,对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转轨工作进行科学化的研究,关注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情况,就能够为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大学新生角色转轨的内容
当一个中学生走进大学校门成为大学生后,展现给青年学生的是一个全新的面貌,青年学生所要经历的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要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轨,这就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角色转变。总的来说,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主要包括角色意识的转变、角色位置的转变和角色行为的转变[1]。
(一)角色意识的转变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首先就是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大学和中学不相同的就是,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2]。然而,很多新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角色意识还停留在中学生这个旧角色当中,这就需要新生首先在思想上对自己角色的转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角色位置的转变
在中学里,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平时深得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通常都是生活中的中心人物,几乎都会有着辉煌的过去。因此,在进入大学之后,衡量学生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技能更实在实际生活中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学新生及早适应这种变化,找到自己角色转变后的位置。
(三)角色行为的转变
角色行为的转变是角色转变的关键,是角色意识的转变和角色位置的转变之后的必然结果。新生进入大学之后,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并且在这种转变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进行大学职业规划,使自己完全融入大学生活。
二、影响大学新生角色转轨的因素
在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轨的过程中,大学新生要实现角色意识、角色位置、角色行为的转变,这是与大学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和管理环境的变化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大学里,最明显的变化在于由依赖父母到相对独立生活。中学时代,生活起居主要由父母照顾,尤其在高考阶段,考生更是“重点保护对象”,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3]。特别是现在90后的学生当中,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学生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都相对减弱,依赖心理较重。而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并且生活范围大大拓宽,不仅仅局限于家庭,更注重的是社会的锻炼。因此,高中时候的生活环境也随之而改变。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学习环境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学习目的、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变化。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学是基础教育,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都很明确,老师不断重复地把各种知识及应试手段灌输给学生,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大。大学教育则是高等教育、定向教育,学习不再是“老师教你如何学习以及学习什么”,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决定如何学习以及学习什么”,重要的是自学,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大学强调启发式教学,授课方式也与中学大不相同。因此,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学习上的一系列困惑。
(三)人际关系的变化
从人际关系的交往对象看,中学时代,交往对象比较狭窄,主要是家庭成员、同班同学及几个科任老师;而大学,交往对象比较多元化,行政人员、专业老师、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以及社会人士。从交往的内容看,中学生以谈亲情、友情和学习成绩为主线;而大学,则以专业学习、技能、社会服务、自我管理、情感交流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对于兴趣爱好、性格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新生交往上的心理阻碍,甚至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养成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更是因此而造成心理病态。
(四)管理环境的变化
大学的管理环境与中学有很大不同。中学阶段,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其管理几乎是完全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在学校有老师的严格管理,在家有家长的严密监督。大学,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日常管理都与中学不同,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学的管理是通过班主任实施,大学则是全面管理,学校各个部门都有学生的身影。这些宽松的环境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松散心理,对大学的时间安排不当,造成虚度光阴,学无所成。
三、大学新生角色转轨过程中的困境
大学新生在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变化,对大学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面对新的环境,往往会产生困惑、迷茫、苦恼、失落,以及不适应等心理问题。
(一)思想上对大学认识不全面
大学是一个人改变人生的地方,每个人都是心驰神往的,新生们一开始大都把大学想象得过于完美。来到大学之后,才发现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思想上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自己所读大学不符合自己的心愿,对现在所读的学校产生一种厌烦情绪,产生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失落心理[4];二是对自己所读的专业不感兴趣,在思想上不接受,也不主动去认识和了解专业的相关知识;三是对大学自由的理解错误,认为大学就是一个自由的地方,就应该不会再有纪律要求,对一些老师点名、学院部门考勤等方面不理解,甚至出现一种反抗心理。
(二)学习上存在困惑和盲目
新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过去已经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却未能及时适应大学中所倡导的自主性“启发式”教学、大班听课、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等方面的变化,造成应付式学习的心态。大学新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困惑和盲目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新生面对新的环境,缺乏学习规划,造成“奋斗目标虚化,学习的动力不足”[5];二是教学方式不同,让大学新生容易产生松懈状态,加之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持不认真态度,师生之间交流减少,造成学习环境宽松,自学意识淡薄;三是有一部分新生进入大学后,面对如此多的课余时间显得茫然无措,不知道如何利用,缺乏系统性安排时间。
(三)人际交往缺乏经验与技巧
人际交往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大学的必修课。大学生大多都是来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语言、风俗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就给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造成了困境和难题。一方面,大学生在交往中不够主动,不善言谈,新生的社会交往被限制宿舍等在极小的范围之中。另一方面,面对大学全新的环境,新生心中产生孤独、寂寞是难免的,大学新生是渴望相互理解,获得友谊的,但因为彼此陌生,互相存有戒备心理,就封闭自己,以保护自我,不去参加或者较少参加集体活动[6]。
(四)自我认识上存在缺陷
在新生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的在对自我评价上存在着不足,导致自己过于悲观,造成严重的自卑心理。这里,一方面有部分学生面对大学不同的评价标准,心中曾因学习成绩优异而树立的自豪感就逐渐转变为对自己综合能力欠缺的自卑感,内心深处不免产生失落,有着自卑心理[7];另一方面,大学新生中的家庭贫困的学生,自以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学生,产生了自我怀疑的态度。
四、引导新生实现角色转轨的途径与设想
一名高中生向大学生这一转轨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在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的难题和困惑,这就需要学院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要注重方法,从新生的实际出发,以新生的成长成才为本,及早帮助和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和克服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的培养目标发展。
(一)开展校本情怀教育,培养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如何指导新生正确认识所在高校,是引导大学新生转变角色的重要一环。大部分中学生对大学都有许多美丽的幻想,而实际上,随着近几年扩招,许多大学硬件建设和师资都比较紧张,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校本情怀教育活动,做好新生的思想工作,培养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具体来说,在新生一入学,就应该通过新生见面会、主题班会、新生入学培训等途径把学校的整体情况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及时了解学校的环境、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学生与大学生、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有哪些不同,使新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做到在思想上爱校,以便尽快地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
(二)加强大学学习模式指导,帮助大学新生掌握自主型学习技能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加强学习指导,帮助新生掌握学习技能,这是引导大学新生转变角色的关键。对于大学新生出现的种种在学习上的困惑,高校的学生工作应该着重以帮助新生掌握大学学习技能为主要方向,整合高年级优秀学生、各专业的教师、新生党员、班主任及助理班主任等方面的资源,加快大学新生融入大学学习。
1.利用榜样教育活动,为新生树立大学奋斗目标
新生在学习上所产生的种种不适应,要努力发挥高年级优秀学生作用,才能有效实现教育引导目标。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新生对老师的交流很难找到相同的话题与共通的语言,他们更多地在师兄师姐身上寻找解决生活和学习上困难的答案。为此,要通过开展新生大学教育、励志自强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邀请高年级在学习优秀的学生来现身说法,介绍经验,树立榜样,帮助新生尽快实现从中学学习模式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转换,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大学时间,掌握自主型学习技能,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开展专业启蒙教育活动,引导新生进行专业学习
中学生刚刚来到大学,对大学有着美好的憧憬,渴望见到大学的大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时地开展新生的专业启蒙教育活动,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指导活动,以及利用课堂教学进行专业学习方法指导等途径,帮助新生了解学习与成才的观念、道路、战略和方法,牢固专业思想,激发专业兴趣,进行职业规划,引导新生进行专业的学习。
3.开展对新生党员的培训,影响和带动新生的学习
大学新生党员也是开展和服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对于新生来说,更具亲切感。发挥新生党员的带头作用,这也是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的重要体现。学院在进行学生工作时,要通过开展对新生党员的培训,让他们提前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和环境,甚至可以在新生党员中培养班干部的成员,组成新生班级中的骨干部分,以此来带动和影响新生的学习。
4.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帮助新生提高自我认识
在大学新生中,有些学生未能够很好地认识大学的学习以及各项评价方法,造成心理上的种种困惑和学习上的迷茫。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要通过主题班会、开展集体活动、个别谈话等方式,不失时机地组织新生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将学校教育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尽快地根据大学特点,使学生对学什么、怎么学、为何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转变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重新确立学习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三)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引导新生实现角色转轨
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在促进高中生向大学生顺利转轨的工作中,辅导员除了要统筹开展各项新生入学工作以外,还需要发挥自身的力量,指导新生的成长。
1.运用现代交流手段进行交流,增强教育引导工作的实效性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大学生,大部分都以短信、电话和QQ作为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学生工作者在帮助新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通过开辟网络阵地,以QQ群、博客、飞信等的形式作为与新生交流和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把学校的关爱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平等而无私地给予每一位学生,指导新生自我管理,增强教育引导工作的实效性[8]。
2.积极引导新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使大学新生在生活中相互了解、广泛交流,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解决新生的交往困难,形成积极乐观的集体风貌,增强新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辅导员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消除新生的孤独感和封闭心理,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集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多元的衡量标准,确立新生自己的奋斗目标。
3.关注“特殊群体”,开展对贫困生的教育
关注“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贫困生的教育,这是做好大学新生的学生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新生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允许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冲击,很容易产生心理异常。对于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要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既要在贫困生座谈会上进行引导,又要尽可能进行个别指导,鼓励贫困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心态,使他们能够顺利进行大学生角色的转换。
(四)建立新生宿舍走访制度,加强师生交流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和关注,大学新生刚刚来到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心里也是存在这种想法。领导老师带领学生干部走访新生宿舍,了解新生住宿、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面对面与新生进行交流,一方面能够展现出学校对新生的人文关怀,让新生心理感到踏实,稳定新生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是可以深入考察学生工作的实效,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由高中生向大学生转轨,是每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在学习和生活上必然经历的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干部等都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了解、关心新生的学习和生活,根据大学教育的特点,正确开展适合新生发展和教育的学生活动,适时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大学和认识自我,把握大学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才能使新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大学生活和学习。
[1]谢炳清,伍自强,秦秀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30.
[2]柳建营,刘晓明.青年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69.
[3]张小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西安:人民出版社,2005:55.
[4]喻跃龙.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234.
[5]牟文杰.北京邮电大学2007—2008学年学生工作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311.
[6]张小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西安:西安人民出版社,2005:55.
[7]中山大学学生处.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学生工作[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32.
[8]刘娟.高校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网络沟通[J].重庆与世界,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