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与发展探析

2014-08-15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文化

武 芳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65)

实验室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亚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实验室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创新思想的产生、创新活动过程到创新成果的社会应用,并在长期建设、管理和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规范实验室人员思想和行为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组织文化,涵盖价值理念、制度环境、物质环境、行为文化四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表现,四者相辅相成[1]。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与国家繁荣发展密不可分。我国正逐步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强国之梦,只有不断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够最终实现这一华夏宿愿。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而实验室又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因而开展实验室文化建设对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推进高校教改,凝练大学精神,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学校品牌意义十分重大[2]。

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目的与必要性

2012年,教育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制定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规定和政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统筹安排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可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工作是关键。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三大基础建设之一,与教师队伍建设、图书馆资源信息化建设共同构成高校基本建设的三大支柱。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是实验室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动力。

(一)人才结构需要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社会劳动力结构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生存环境的改善也正在从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新技术研发应用在实现转型升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如何加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建设,已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中心任务,也是高校对促进社会繁荣发展所应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

(二)顺应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趋势

实验室建设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实验室文化建设上,就其本质,实验室文化具有的“教学、科研、知识、熏陶”四大功能,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助推剂”,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提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构建适应未来的人才发展观

近年来,国家实施“211”工程,对高校实验室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特别是在关乎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实验室建设上,更是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力度,使实验室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从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环境上来看,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改善仍然难以形成有效的人才创新培养体系,我们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呈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的不平衡发展状态[3]。这其中尽管存在较多的历史原因,但实验室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欠缺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现实问题。一是对实验室文化建设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大学实验室主要是从事教学科研任务,实验室文化建设无足轻重。二是实验人员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培训机制不完善,实验人员缺乏长期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科学的培养理念,难以适应当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三是教学理念有待加快转变。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现代人才的5种能力(即:运用、处理资源、人际关系、信息获取、系统技术的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大力强化实验室文化建设来推进这一转变进程,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和途径[5]。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特点

实验室文化具有长期的、多样化、创造性和团队意识的特点,这种文化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内在潜能、热情、主动和责任感去共同实现既定的目标。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向上文化氛围为目的,突出职业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创建优良的文化环境[6]。

(一)实验室文化的客观性与自主性

实验室文化的客观性与自主性,决定了它在科学建设中,要与校风、教风及学风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紧密融合,通过不断地去伪存真,汲取先进的养分,充分体现本校园的人文特色和多元化的价值理念,这是实验室“正本清源”,真正发挥作为教学与科研基地作用的重要保证。大学实验室具有大学文化的一般特征,其价值与信念体系的构建是提高组织高效运行的有效方法。实验室文化建设应尊重人的主体意识,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和创造性,在推进实验室全面建设过程中,更好地按照大学整体发展思路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升华和完善实验室文化的丰富内涵。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7]。这种文化的主体自主性,大大增强了实验室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可控性与活力。同时,借助舆论宣传、制度约束、思想感化、氛围熏陶等方式,根植于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全过程的实验室文化,在促进创新研究和人才发展上会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重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实验室文化建设关注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形成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要在经常性的学术讨论、定期座谈、经验交流活动的和谐环境中,调动学生的学术兴趣,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态势,及时获取最新信息。这样的氛围往往具有一种无形的凝聚“魔力”,会激发人的创新冲动和探求欲望。

(三)实验室文化建设力求具有学科和专业特色

实验室文化建设不提倡“一刀切”或者统一的模式,它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是实验室建设抓重点、求实效、创特色的基本发展思路。不同专业学科的实验室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规划建设目标与发展方向。围绕高校教学与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上形成各具特色的实验室文化建设氛围,这既是人才建设与发展的本质需要,也有利于实验室文化不断升华,对于我们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发展途径

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的实验室,而一流的实验室就必须培育一流的实验室文化。综观世界一流高校实验室,其硬件设施或许并非是最好的,但其实验室文化的“软环境”肯定是一流的。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的高水准,带来的是实验室综合效益的充分体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的主要内涵就是实验室文化,它使实验室管理从“物”的管理提升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一种通过理念来推动实验室建设的高层次管理手段,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无形动力和核心资产[8]。

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管理中的行为准则、管理制度、价值观、人才观、职业道德、精神文明、成员激励和约束等要素的总和。其核心价值集中体现在平台建设、科学管理与人文文化等方面。

(一)平台建设

1.职业培养发展平台。实验教师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和建设者。建立实验人员培养机制、搭建职业发展平台,有利于提升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内在激情,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育才环境。

2.成才发展平台。在实验室文化建设中,把尚德、进取、责任、包容、感恩、良知、谦虚等中华美德沁入到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科学品格,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

3.科研创新平台。唐纳德·肯尼迪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多年,在其所著《学术责任》一书中说:“大学至高无上之处在于它给人类提供改良文化、创造文化、延续生命和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智力平台”[9]。站在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上,高校应把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创新的关键点,推动自主创新能力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4.文化传播平台。发挥实验室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优势,把人才培养作为文化继承的使者,把人才交流与对外合作作为传播、净化的渠道,向社会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理念,通过对大学文化的不断凝练与延伸,引领社会前进。

(二)实验室管理与人文文化

我们在决策制定、组织运行过程和评价机制等环节上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要求,克服功利主义和物化管理倾向。在爱护人、鼓舞人、激励人、尊重人等“人本化”管理的基础上,倡导学术个性的张扬和追求卓越,确保实验室建设目标定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坐标”张力上。要使教学、科研和知识探究成为自主主体意识的创造活动,用制度激励、规范人的行为,克服人的自然惰性,要用“正能量”来营造具有本质特性的实验室文化。唯此,一个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整体格局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从而形成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优秀的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它为营造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软环境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其建设过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它不仅需要我们的大学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实验室的建设者们辛勤努力,倍加呵护,为建设一流的实验室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张世锋.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刍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 -3.

[2] 王勤,韩艳.一流大学与大学精神[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137-141.

[3] 张春平,陈勇,吕宏伟.实验室建设中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203-205.

[4] 刘葳,孙一鸣.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J].重庆与世界,2013(7).

[5] 周宏.谈“创新”及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09(8):9.

[6] 吴翠玲.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3(8):79-81.

[7] 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费孝通九十新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10-211.

[8] 张彩红,许宏山.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188-192,197.

[9] 邸燕茹.大学文化建设需走出误区[N].中国教育报,2013-04-12.

猜你喜欢

实验室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