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米德尔马契》看乔治·爱略特的婚恋观

2014-08-15

关键词:米德尔婚恋观婚恋

万 燕

(无锡太湖学院 文法学院,江苏 无锡214072)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新文化时期,女性的地位仍然低下,各种针对女性的社会问题暴露频繁。乔治·爱略特身处这样的社会背景,也开始关注婚姻问题。应该来说,爱略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作家,针对现实生活中男性殴打妻子的现象不断增加的异常情况感到震惊与愤怒,并因此开始了对人物婚姻命运的文学创作。她试图从多个角度来诠释婚恋观,这在她最为著名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有着最为充分的体现。在这部小说中,作家结合了自己的婚恋历程描写了四个年轻人的五次婚姻经历,从而表达出作家本人的现代婚恋观。但她又没有能够摆脱时代的局限性,对于那种传统的婚恋观仍然持宽容态度,认为女人只有安于平淡的婚姻生活才能够真正得到幸福。

一、作家爱略特的个人婚姻经历

爱略特是英国19世纪继简·奥斯汀之后出现的又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被人们尊称为“女莎士比亚”。她的一生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被认为是反叛的,尤其是在婚姻与爱情方面的所作所为。她顶着传统社会道德批判的重重压力,与已婚男士恋爱了。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他们是无法结婚的。然而,他们敢于冲破各种阻挠,在一片舆论谴责声中组建了家庭。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且沉重的代价。尽管她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她与有妇之夫的不伦之恋仍然不为传统社会所接受与认可。后来,她又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小几十岁的传纪作家,这又是一项惊世骇俗的惊人之举。因此,从她的恋爱与婚姻历程来看,作家本人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婚恋观持有者与践行者,标志着现代女性的婚恋自由观。但是,这并不是说她的婚恋观就是完美的,事实上,她的婚恋观仍然较为保守,因为她自己的婚恋经历给了她深刻的警醒。

二、《米德尔马契》中透析的乔治·爱略特的现代婚恋观

(一)既推崇又批评的理想婚恋观

在爱略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中,女主人公是多萝西娅,她一直向往美好的婚恋生活,渴望自己能够在爱情与婚姻中有自己的权利。然而,当她遇到了一个看似善于言辞的学者卡苏朋以后,她被他的伪善外表所迷惑,不顾一切的爱上了他。在当时男权制社会背景下,女主人公多萝西娅的这种行为是不被认可的,与男性权威制之间有着根本性的矛盾冲突。尽管当时的社会不容许,但是,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在小说中,女主人公为了得到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在婚前就做了充分且积极的准备工作,不断的充实自己。但是,她婚后几个星期就发现了丈夫的自欺欺人的计划,瞬间对丈夫的好感消失殆尽,并对自己理想婚姻的态度产生了怀疑。她隐约意识到依靠丈夫是无法找到婚恋出路的。就在这个时候,她又认识了丈夫的亲戚——一个年轻的画家威尔·拉迪斯拉夫,并萌发了对他的好感。而这件事让她的丈夫知道后随即立下了遗嘱,即如果他们结婚,自己的妻子是得不到自己财产的。这实际上与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那时的丈夫可以合法拥有妻子的财产,而妻子则不拥有财产继承权。

但是,女主人公多萝西娅为了自己的伟大爱情理想甘愿成为丈夫的牺牲品,义无反顾地与自己的心上人结婚。她抛弃一切财产而踏入第二次婚姻,这不仅说明了她对于理想婚姻的强烈渴望,同时还反映了她敢于向男权制社会进行反抗,争取自己的婚恋自由权。但是,她的抗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除了女主人公追求理想婚姻之外,小说中还有一个男性人物也追求理想婚姻,他就是利德盖特。他刚开始时被女友的表面美丽与温顺所蒙蔽,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妻子。但是,后来他发现,女友罗莎蒙德只是希望通过婚姻来提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因此,二人结合后,利德盖特就掉入了婚姻的黑暗深渊当中。小说中的这两人婚恋都以失败告终,实际上与作家本人现实婚恋生活有着一定的类似之处。作家也是对自由爱情与婚姻有着大胆的追求,并在当时社会上受到众人的反对与批判,但是,她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因此,她在小说创作中把自己的真实婚恋经历进行了艺术加工与再现,并清楚地意识到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追求理想爱情婚姻是不现实的,这说明了她对于理想婚恋既有着强烈的愿望,同时在独立思考与挑战社会的过程中,认为这种理想婚恋观是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的。

(二)既肯定又同情的世俗婚恋观

在爱略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中,几对男女的婚恋经历说明了男女都应该遵守某些传统意义上的婚恋观,否则将接受命运的惩罚。即使有着较为先进的婚恋观,但仍然得不到世俗社会的认同与接受,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正如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多萝西娅那样,她无论多么勇敢和无畏,但是她的婚姻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因此,作家本人也曾经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进行过这样的评论,即男女在婚恋过程中往往会有错误的判断,最终会由于自主性太强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就说明了作家在追求理想婚恋的过程中遭遇了巨大的失败,并对传统婚恋观又表现出肯定与同情的一面,并没有完全否定或抛弃它。因而,在她的这部代表作品中,女主人公多萝西娅与另一个男性人物利德盖特的婚姻都是失败的,作家把他们婚恋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他们对于婚恋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对于世俗婚姻缺乏客观冷静的认知。小说中的其他几个人物都是遵循了传统世俗婚恋路径,因此,他们的婚姻道路走的较为平坦,反而过上了相对踏实稳定的婚姻生活。

在作家的眼里,世俗婚姻生活尽管缺少了所谓的浪漫与激情,但是它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接纳,反而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风险,能够更好的确保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与完整。在小说中,作家最为推崇的世俗婚姻就是玛丽与弗莱德的婚姻。这里的玛丽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性,她没有多萝西娅的盲目幻想,也没有罗莎蒙德那样虚伪虚荣,应该是作家最为理想的女性形象。她对于游手好闲的丈夫没有抱怨和愤懑,反而是抱着一颗宽容与理解的心,最终在清贫的生活环境中得以维持婚姻家庭生活,还感动了丈夫弗莱德回归生活的本真。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作家的婚恋观实际上倾向于男性与女性的相互补充才能够真正确保家庭婚姻的稳定,并从整体上促进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爱略特认为,玛丽和弗莱德的世俗婚姻是幸福美满的,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婚姻建立在相互宽容与务实的基础之上,他们的婚姻生活平淡而清贫,但是,却是最为安定与幸福的。因此,爱略特对这样的世俗婚姻充满了肯定与同情之心。虽然说这种世俗婚姻并不是作家最为理想的婚姻模式,但是,它也充分说明了作家仍然屈服于世俗眼光,对于婚姻的观点趋于保守,认为女性应该追求稳定的婚姻结构,平淡乏味的表象下反而收获婚姻的真正幸福。这实际上是她的局限性所在。

(三)既接受又反抗婚姻的社会属性

婚姻并不只是爱情走向确定男女之间感情关系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无法脱离社会属性而独立存在。事实上,作家爱略特本人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追求是不合时宜的,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中遭到唾弃与反对。她虽然顶住了重重压力,然而,她最终遭遇了众叛亲离的悲惨结局。因此,她结合自己的婚恋亲身经历,并对所处的英国社会背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还在接受了多种思潮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小说创作中的婚恋观进行了矫正,不再是她现实生活中那样的叛经离道,反而具有了一定的双重性特征。在爱略特看来,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应该学会屈服与自我牺牲,这样才能够让婚姻成为女人最终幸福的归宿。即使是她所塑造的具有现代婚恋意识的女主人公多萝西娅,也对婚姻有着自己的憧憬,希望自己嫁的丈夫在能力与知识方面超过自己,说明了对丈夫潜意识的顺从。但另一方面,作家又认为女性应该追求自己的真爱,并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真爱,并最终走向婚姻生活。尽管作家笔下的这些人物在追求真爱的过程中遭遇了巨大的失败,但是,作家仍然对他们报以一种同情心,认为他们是一群积极向上的人。

在小说中,爱略特对于不同人物的婚恋经历进行了细致地描述。这实际上也是作家本人用来折射当时英国社会现实风貌的艺术创作手法,她试图通过对人物婚恋事件的描述来反映当时人们的时代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换句话说,爱略特笔下的人物婚恋故事都是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故事,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可以说,我们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可以清楚的感知到作家本人对于当时的婚恋社会属性是持接受与反抗的矛盾态度。比如说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多萝西娅就是当时英国社会上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她虽然经历了两次婚姻,但都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因为她的婚姻与社会认可的模式大相径庭,小说中的妹妹和邻居都不看好她的婚姻前景,认为她是在婚恋中自讨苦吃。当她的第一次婚姻经历失败时,人们认为她为自己的无知愚昧付出了应有的沉重代价。当她勇敢走入第二段婚姻时,社会上的人们更是报之以更多的嘲笑与挖苦,以致于自己的妹妹还表达出强烈的不满与质疑态度。这实际上是作家借小说中人物之口来表达自己对婚姻社会属性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她认为人作为社会一员,无法逃离社会属性,婚恋也应该符合社会属性。但是另一方面,她又认为人又具有个人属性,应该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姻生活。因此,她对于婚姻的社会属性是一种肯定与否定并存的矛盾心态,即女性在抗争社会的同时,只能得到陷入窘境的悲惨结局。

三、结语

19世纪独具特色的女性作家乔治·爱略特在自己的婚恋生活中有着不同于传统的大胆想法与做法,并招致了极大地反对与最终的挫折。这就为她在小说《米德尔马契》中人物的婚姻经历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素材,从而使得小说中人物的婚姻命运与作家本人的真实经历有着不谋而合的巧合。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爱略特对于婚恋有着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矛盾婚恋观,即一方面对于那些敢于反抗传统习俗的婚恋行为与人物进行生动地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推崇与渴望,但同时又表现出深刻反思,认为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这种现代婚恋观是不可能被接受与认可的,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所以,另一方面,爱略特又认为世俗婚恋观还是应该借鉴与支持的,女性的最终归宿就是婚姻,女性应该刻意隐藏自己的个性而保持稳定的婚姻生活。这又说明了她的历史与时代局限性。我们只能说,爱略特比起当时一般的英国社会女性来说,有着先进的婚恋思想,但同时又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与影响,通过对《米德尔马契》小说中几对男女婚恋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婚姻社会属性的无奈接受与勇敢反抗,只是最终仍然以回归传统而结束。尽管如此,该部小说仍然可以说是一部对人性与人世百态的清晰描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

[1]Deborah G Felder.A Bookshelf of Our Own [M].New York:Citadel Press,2005.

[2]Merryn Williams.Women in the English Novel,1800-1900[M].London:Mcmillan Press,1984.

[3]刘益霞.从女性意识视角看艾略特小说的女性形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4]刘迎红.从《米德尔马契》看乔治·艾略特的女性伦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3).

[5]〔英〕乔治·爱略特.米德尔马契[M].相星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6]朱桃香.试论乔治·爱略特女性意识的独特性:对《米德尔马契》的重新解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6).

猜你喜欢

米德尔婚恋观婚恋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牛奶咖啡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家庭关系网络对青年婚恋观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个故事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