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理论对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指导意义

2014-08-15程爱丽

关键词:英译适应性译者

程爱丽

(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这一理论起源于国内学者胡庚申教授在2001年12月6日举办的国际译联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宣读的一篇题为《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的论文。十余年来,这一理论受到了来自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态翻译学涵盖面广,既包含对译学理论的研究,又可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具有生态学和翻译学跨学科交叉性质。而“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适应选择”是最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是翻译过程中一切“矛盾”的总和。“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把活生生的、感性的、富有创造性的译者推向译论的前台,使翻译建立在真实的、具体的译者基础之上。[1]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翻译方法被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指出,“作为应用翻译的一个新领域,公示语翻译质量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至关重要”[2]。由此可见,公示语英译的质量关系着一个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在此,笔者以湖北武汉著名的东湖磨山、沙湖等旅游景区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通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来探讨其对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指导意义。

一、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交际过程是一个据意而择言,就言而得意的过程。[3]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注重语言形式是否规范。经笔者调查发现,武汉的很多景区公示语英译的语言维错误集中体现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单词拼写、标点、大小写不规范等低级语法错误、名称不统一、用词不当、滥用汉语拼音、硬译等方面。

(一)拼写、标点、大小写不规范等低级语法错误

在沙湖公园,“绿色有限,爱心无限”告示牌被译为“But Your Knid Heart Is Boundless”(“knid”应为“kind”)。在东湖景区,“four passenger allowed”中“passenger”应使用复数形式(passengers)。“敬请期待”被译为“Look for it”(应该是look forward to it)。“磨山大门”竟被写成“Mosan Door”(应为Moshan)。“由于天气原因,本景区滑道已停止营业。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被译为“Due to the reason of weather,slideway stopped operating in the scenic spot.Hope you could understand of the inconvenience caused”建 议 修 改 为“Due to the weather,the slide way has stopped at the scenic spot.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二)同一景点名称的译文不统一

“沙湖公园”被译为“Sand Lake Park”(直译法)和“Sha-Hu Park”(拼音法)。在东湖听涛景区,“磨山”被译为“Mo mountain”、“Moshan scenic area”和“Moshan Hill”。在同一公示牌上,“游船”也被译成了“sightseeing boats”和“cruises”。

(三)用词不当

在磨山景区停车场,“请刷卡”被译为“Please Refurbish Card”,这里的“refurbish”是通过装修、装饰使明亮的含义,而“swipe”才是表示通过贴近或插入机器后,由机器感应磁条的方式来读取信息而收取停车费用。在翻译“联票”时,“Coupon Ticket”是指由商家赠送的打折卷,在下次购物时可享受一些折扣,而这里则是表示在景区入口购买一张门票即可游览景区所有景点,无需再额外购票,所以建议使用“All-in-one ticket”。

(四)滥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在英语中经常被使用,如,表示街道、道路名称,“中山路”(Zhongshan Road);涉及到中国人名的场所,“周恩来故居”(Former Residence of Zhou Enlai);有中国特色的商标名,“李宁(运动装)”(Li Ning),“黄鹤楼(香烟)”(Huang He Lou)。但是,在有些公示语中使用汉语拼音,对于那些完全不懂汉语拼音的外国游客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如,“楚才园”被译为“Chucai Garden”,外国游客根本就不知道这里的花园是做什么的,所以建议译为“Hall of Chu Talents”。

(五)硬译,也称为中式英语,即按照中文逐字逐句翻译

“……以防任何安全事故”被译为“in case of any safety accidents”,这里的“safety”就是多余的。“3分钟可取”被译为“3 minutes to get the photo”应为“3 minutes’photo”。

二、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翻译不仅仅是交际的方式,更是文化的传递。中西方由于所处地域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因此其文化底蕴也大相径庭。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同一源语所指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也会影响交际的效果。

(一)套用国际常用的英文公示语的习惯表达,适应受众的文化和思维习惯

在景区湖边通常会有“水深危险,注意安全”的标识牌被译作“The water is deep.Pay attention to your safety”这里我们直接套用国际通用的习惯表达“Warning:Deep Water”即可。再如,“小草青青,足下留情”、“小草对您点头笑,请您将路绕一绕”等也有对应的英译文表达,“Keep off the Grass”。如此一来简洁地道,也让外国游客一目了然。

(二)文化负载词的释义和加注

在旅游景区会出现一些关于某个景点的背景介绍,其中会有一些文化负载词,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有时候很难在译入语中找到对等的词,这时就有必要对这些文化负载词进行释义或加注。如在磨山景区,在介绍“楚天台”这一景点时,“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章华台”被译为“Zhang Hua Tai,created by Duke Ling of Chu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这里,“春秋时期”和“楚灵王”就是典型的文化负载词,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是按照当时的帝王的统治时间来标记年份的,而西方社会是按照基督纪元来标记年份,所以如果译者在翻译时不对其进行加注以补充说明,外国游客会感到困惑。因此,此处应译为“Zhang Hua Tai,created by Duke Ling of Chu(540BC-529BC)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770BC-476BC)”。

(三)对于译语文化维中“空缺”的汉语公示语,采取不译或者灵活变通的方法

如,在景区内会有“禁止随地吐痰”、“严禁大小便”等标识牌,若被翻译成“No spitting”、“No pissing and shitting”则会让外国友人很反感。他们会认为我们国人觉得他们连最基本的礼貌和文明都不懂,此时我们就可以不译。

三、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除了关注语言信息和内涵的传递之外,更要关注译文中交际意图的传递。任何信息如果不起交际作用,都是毫无用处的”[4]。

(一)指令性话语的语气适当

在磨山公园大门有一个“门前禁止停留”的标识牌被译为“Prohibition of Staying in Front”。这里“prohibition”语气过于强硬,给人一种命令和强制的感觉,读来生硬冰冷,缺乏礼貌,倘若我们使用“No Standing Here”语气就会柔和很多,显得更加礼貌,同时也达到了告诫游客不要在大门处停留的交际效果。

(二)禁忌语的委婉表达

在很多旅游景点,60或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票,所以售票处的标识牌上会出现“Free for old people”的译文。在西方文化中,“老人”不能用“old”来表达,用“ senior citizens”比较恰当。再如,“无障碍坡道”中的“无障碍”被译为“accessible”也是对于禁忌语“disabled”的委婉表达。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翻译方法被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判断译文翻译质量的标准是整合适应选择度,即译者产生译文时,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适应,并照顾到其他翻译生态坏境因素的适应性选择程度的总和。这里,笔者试举出一例“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文明景区人人爱,和谐有你更精彩”,是放置在磨山景区大门的一条公示语,被译为“Our contrib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makes a harmonious scenic area”。从语言维度上看,用词简单、句型精炼,符合西方游客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标准。从文化维度上看,把源语中的“你”译为“our”,体现了西方社会个体的独立性及全民共同参与的理念。从交际维度上看,“our contribution to the environment”号召全民的共同参与,体现了平等性,“harmonious scenic area”与我们全人类提倡的和谐共生相呼应。总的来说,这一公示语用词精炼,语气适当,并达到了其呼吁全民参与,保护景区环境的交际意图,是一条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

公示语作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名片,其作用不可忽视。公示语的英译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对外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因而,任何公示语的英译失误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胡庚申指出,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方法就是侧重“三维”间的转换。[5]所以,我们在公示语英译时,应根据公示语的不同目的和功能,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将“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有机结合,采取适当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提高译文整合适应选择度,从而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1] 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1-5.

[2] 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翻译,2005(6):31-33.

[3] 刘焕辉.言与意之谜——探索话语的衣衣迷宫[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2-53.

[4]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英译适应性译者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