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刍议

2014-08-15代仁艳

关键词:工程教师教学

代仁艳

(安徽工业大学教务处,安徽马鞍山,243002)

实践教学即实践性环节教学,是指受教育者(大学生)在教育者(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参与的各项实践活动,包括实验、实训、实习、工学结合、技能竞赛、社会服务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各类教学环节及相关工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在高等教育改革上的重大举措,因此,深刻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

一、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自上个世纪末,我国高校实行大规模扩招,而国家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并没有及时达到相应的增加,造成教师、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的管理体制严重滞后。学生人均占有的教学资源不达标,特别是一些新建的工科院校和新设立的工科专业,远达不到教育部所要求的人均占有教学设备资源不少于5000元的基本要求[1]。很多高校为减少成本,原来教学大纲规定的一些探索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被以各种理由取消或降低实验要求,仅保留一些最基本的验证性实验,而有时候这类验证性实验课程还是由几人一组,每人操作一个步骤,结束后组长撰写实验报告,组员“抄袭”一遍。上到管理部门、下到实验老师普遍认为,少一些实践教学不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但是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实践课程很多,如果每门都少的话,给学生的整个完整、系统训练的机会肯定大打折扣。当这些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一到两年后,用人单位便会对其毕业院校有消极的评价,最终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毕业生就业,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偏低

21世纪是知识爆炸时代,大量的新信息时刻涌现在人们身边,大量新概念、新技术不断进入课堂,各种名目的“新”课程、“新”教材应运而生。于是,各大高校为了能与时俱进,不断地增设一些“新”课程,相应地,学生的一些核心基础课程被压缩,实践教学项目也急剧减少。频繁变更的教学计划将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无法对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进行稳定科学的评价;容易在学生中滋生“学习即接受新概念”思想,导致无法专注于基础理论的学习。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以基础理论为先导、以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主旨。而现实情况是,一些教师认为学校是教学单位,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尽可能的给学生传授更多的书本知识是最重要的,而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及理论课程的补充,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资金和精力,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就自然具备。然而,当今社会已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如今工业自动化程度很高,企业之间的技术、市场竞争激烈,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学生想在企业里完成提高实践能力的条件已经不具备,最终不具备企业所需的实践能力的员工将被淘汰。现在,大学生频繁跳槽、换工作或者大学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重新上技校进行培训等都是这种现实情况的反馈,这些现象已深刻反映出高等院校教育出现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毕业生由于没有在学校里进行理论课以外的学习,造成一些学生有人际交往障碍,这也将会对社会稳定带来隐患。高等院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实践教育及学生在其中所产生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体验,是完善其人格、提高其综合能力无法代替的必要活动。由于实践教学的种类很多,离散分布于不同的教学及管理部门,并被置于从属地位,没有形成独立体系,因此,教育者无法从较高层面来认识整个实践教学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造成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与学分被理论教学大量挤占,从而直接影响了对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政策导向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很多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把实践教学教师划成“教辅人员”,在其职称评定、薪酬发放、项目申报和个人发展上与理论教师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激发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造成实践教学教师不安心于其工作岗位,高水平、高学历人才不愿到实验室工作。教师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顺畅,更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优化。这种现象与社会对创新性的优秀工程人才的求贤若渴形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符合要求的实践教学教师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学校只能通过降低教师招聘水平、压缩实践教学等消极手段来解决问题。

(四)校外实习资源有限

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切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而校外实习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最有效的方式。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高校建设实习基地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企业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生产安全等考虑,不愿接受学生来企业实习,这就给高校实习基地建设带来了困难。[2]很多高校为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就造成了学生为了能拿到学分,随便写一份实习报告找一家单位盖章,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布置的实践活动中。这种情况下的实践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二、实践教学改革方向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增强认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教育部、中宣部等七部门于2012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更深层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3]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增强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在实践教学比重得到保证的同时,不断完善改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在对实践教学制定严密细致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对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稳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由于实践教学种类繁多,既有校内实践活动,也有校外实践活动,有些实践内容时效性比较强,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协同服务。例如,电子实习等实验课程在相应的基础专业课程所在学院开设,管理难度大,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教学现象。又譬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关键课程往往安排在假期及晚上进行,容易使教师与学生误以为那些是无关紧要的科目,而实际上,这些都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课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相关学院及职能部门的权责不清。因此,笔者提出设立一个独立的工程实践部门,对相关学院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即其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属于工程实践部门,工程实践部门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负责。此外,在学校薪资、职称评定和奖励上给予工程实践部门更大的权力。

笔者所在学校较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以2002年学校以“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国家级教改项目的主持单位之一为契机,成立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心,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计划,将大学生创新教育及实践纳入专业培养计划,从不同方面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改革和实践。2004年学校在原工程实践中心、创新教育中心基础上对机械、电子及计算机等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组建安徽工业大学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成为以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为特点的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及实践基地。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成立之初,即以处级单位为建制,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实践教学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师资力量的培养与稳定机制。

(三)对实践教学实行量化考核与模糊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传统的考核结果主要区分等级,如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等,如果仅仅依据学生上交的作业来定等级是不全面的。例如,工科学生金工实习的典型项目之一是按照要求,综合运用车、钳、电、铆、焊技能,制作一个鸭嘴锤。如果学生能把鸭嘴锤的主要功能部位的公差加工到位,而在锤杆上车些花纹或在起头上作一些更便于使用的优化,教师应及时跟学生交流,并给予鼓励,而不应照搬教案标准对其作品降低评判等级。此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出勤、实践效果、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这部分是量化考核所无法反映出来的。

(四)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实习资源

走产学研合作道路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就是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但是“卓越计划”只是针对部分高校的少数专业,其实施的范围还很有限。此外,很多高校均通过成功校友及其所属企业等方面,多途径发掘校外实践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实践教学的素材,拉近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距离。然而,很多时候,高等学校存在重视实践基地建立而忽视其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流于形式者居多。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切实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严格要求,提高工程实践的质量。我们要站在实践单位和企业合作导师的角度上看问题,让学生切实为他们创造其所需的价值,充分调动其参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积极性。

创新型工程实践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深刻认识现存问题,结合社会发展,并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辨别改革方向,创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造就大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端创造性工程人才。

[1] 王章豹,刘光复,吴玉程.强化工科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5.

[2] 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3] 夏寒.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浅析[J].教育科技,2005(1):49-50.

猜你喜欢

工程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