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体会

2014-08-15蔡小玲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胃瘫机械性胃液

蔡小玲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胃瘫即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指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均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端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及排空障碍[1]。近年来,胃肠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人数增多,在治疗和护理中,经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护理,加快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5~76岁,平均58岁。胃癌12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2例,溃疡并穿孔1例。手术方式:胃大部分切除毕Ⅱ式吻合术12例,毕Ⅰ式吻合术3例。

1.2 诊断标准[1]:(1)术后5~7天肠蠕动功能恢复后进食即出现上腹饱胀,24h内呕吐大量胃液(1000 ml),或术后l周仍未恢复肠蠕动功能。(2)再置入胃管后,每天胃肠减压抽出之胃液量超过1000 ml。(3)胃镜检查可见胃内有大量胃液潴留,吻合口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水肿,但机械性肠梗阻不存在。(4)碘或钡剂造影检查,造影剂不能通过吻合口或幽门进入小肠。(5)无明显水、电解质代谢紊乱。(6)未用减缓平滑肌收缩之药物。(7)无引发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

1.3 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均于术后1周左右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时出现频繁恶心、呕吐,经禁食、胃肠减压后,每日引流胃液>1000 ml,持续时间12~30天。化验血生化在正常值范围内,腹部平片排除肠梗阻,X线钡餐检查显示胃扩张、胃蠕动减弱,胃镜检查显示吻合口有不同程度水肿,但无机械性梗阻。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出现胃瘫后,一方面患者刚经历过一次手术创伤,心理及身体的承受能力低,既担心疾病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又担心危及生命,心理压力大,同时较长的住院时间、高昂的治疗费用、长期放置鼻胃管带来的不适、各种检查带来的痛苦等均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患者及家属往往不理解,认为是医生技术问题,对治疗不满意,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耐心、细致的给予解释,说明发生胃瘫的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介绍已治愈病例,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持续胃肠减压的护理:(1)持续胃管引流通畅,若引流不畅,应及时查找原因,做相应处理,必要时用50 ml注射器抽取胃液,若胃管被堵塞则需及时更换。(2)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应用3%高渗盐水洗胃,2次/d,以减少胃壁水肿和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3)妥善固定胃管,防止受压、屈曲、折叠及脱出,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每周更换胃管,并由另一鼻孔插入。

2.3 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措施[3]。本组病例给予肠内营养,输注营养液时遵循浓度从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开始时先输等渗葡萄糖500 ml/d,给予8%~10%肠内营养液500~1000 ml/d,逐日增加量及浓度,并注意先增加量、后增加浓度,二者不可同时增加。开始速度30~60 ml/h,以后增加80 ml/h,3~5天后增加100 ml/h左右,1周时增至患者所需营养量。用输注泵控制输注速度,温度控制在37℃左右。天冷时用热水袋将输注管加温,以防因温度过低而引起腹胀、腹泻、肠痉挛等。给予肠内营养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电解质状况,注意胃肠道反应,做好对症处理。本组有2例出现腹泻,经调节输注速度后缓解。

2.4 促进胃动力药物的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如吗丁啉10 mg、西沙比利10 mg等研末自胃管注入,3次/天,注入后将胃管末端夹闭30~60 min,并配合理疗如针灸、超短波等治疗。

2.5 促进胃动力恢复护理:早期活动对肠蠕动有促进作用。采用上腹顺胃走向行顺时针按摩,为由轻到重循环,3次/天,每次15 min;做自主收腹、抬臀、缩肛运动,3~4次/天,5 min/次;卧位以半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能够起床后鼓励患者多下床走动[2]。

2.6 血糖和电解质监测:高血糖对胃动力有抑制作用,并与血糖高低呈正相关,血糖浓度正常时则对胃动力无影响。高钾、低钾均可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从而加重胃瘫。因此,在禁食期间,于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用微量法监测血糖,隔日1次监测血钾,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和监测频率。

2.7 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如出现并发症应给予相应治疗与护理。本组1例76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经积极控制感染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另外,患者易出现应激性溃疡引起出血,应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4]。

2.8 基础护理: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鼓励并帮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及床上四肢锻炼,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床铺整齐、清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4]。

2.9 做好信息反馈:因胃瘫病程长、恢复慢,治疗过程中患者易产生急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要及时将治疗信息及疾病转归情况反馈给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讨论

胃肠道手术后合并胃排空障碍与病人的精神因素,解剖关系变化及胃基本病变导致的功能改变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但它的发生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常常使病人对治疗和护理不满意及对自己丧失康复的信心。因此,对心理护理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应采用综合完善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协助并鼓励病人进行胃镜检查,即可佐证诊断,更重要的是它的机械性刺激可激活胃的蠕动,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1] 刘玉坦.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5):422-423

[2] 董谦,费哲为,陈大伟,等.胃癌根治术后胃乏力症的临床诊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1):40241

[3] 蒋劲松.肠内营养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J].浙江实用医学,2002,7(4):199-200

[4] 贾俊卿,陈爱平,闫焕霞.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7B):836

猜你喜欢

胃瘫机械性胃液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术后胃瘫怎么办?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