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4-08-1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刘 兵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为基本遵循,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求、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参照,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喜的成绩。然而,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尝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所改进,但仍不尽如人意,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教学效益还亟须增强。因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为目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1.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学过程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和成功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有效教学实现的条件;“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预期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吻合教育目标、符合特定社会和学生的教育需求;“相对有效地达到”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1]

因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有效教学则是指高职思政课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三维教学目标,营造和保护相对平衡、协调共进的课堂教学生态,实施和改进专业化和规范化相统一的教学行为,探索和应用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教学技能技巧,创新和运用多样化和灵活性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利用广泛的校内外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意向和兴趣,促进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不断取得进步和协调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1.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特征

一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各种专业教育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某类人’,而思想政治教育却主要培养大学生为‘人’,即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人文素质的提升。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成为大学生把握时政、感受魅力、健全人格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就必须真正确立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突破传统‘一言堂、一张卷’的教学模式,围绕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下功夫——让大学生成为‘知识人、能力人与精神人’。”[2]

二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对话的理念。教师要把系统化、抽象性的理论问题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社会生活相联系,借助案例资料、影像资料等展开学习和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相启发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是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思想性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应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思政课加强对高职生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基本认知,对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引导学生关注与自身专业或未来就业创业相关产业、行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关切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要求以及有关领域国际、国内外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五是教学形式的启发性和创造性强。思政课要适应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聚焦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品格上下功夫。

六是教学反思的常态化。教师要经常性地反思和追问自己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知识内容、教学活动组织和策划以及自身的教学行为等,通过倾听学生、同行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效益。

2 影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社会的高期望值与学生的心理诉求形成了反差。多年来,无论国家、社会和学校都在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但是学生总感觉政治理论课在满足个人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需求的动力不足,过分强调了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甚至一些学生认为学校、教师是说教者,压制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从而对课程本身产生了逆反心理。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促进政治社会化功能和个人发展功能的整合,反映在教学目标上应是双重价值目标即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3]

(2)教师的正面引导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产生了冲突。部分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研究不深,对学生的质疑解释比较牵强,单纯依靠正面硬性灌输,甚至大量使用正面论据,回避现实矛盾和冲突,从而使学生对理论问题产生了怀疑,对现实矛盾认识不清。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大量地引用负面信息,但是由于论据乏力,理论分析不够充分而误导了学生的思想。

(3)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与碎片化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分裂。理论从来不是来源于干瘪、空洞的文字游戏,而是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丰富实践。我们之所以人为地把理论知识抽象出来是为了使学生更直接地更系统地把握知识要点,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增强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因而,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整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和优化,增强教学的时代感、亲切感,加强对有效知识量的掌控和应用,在情与理之间、历史与现实、知与行之间的转化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4)教学自由与政治纪律的关系受到了曲解。一方面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有来自国家、政府、学校和社会的诸多压力和约束。另一方面思政课又具有学术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不断发展的真理,从来不是封闭的,也从不拒绝讨论与争鸣。只有讨论与争鸣,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更富有活力;只有讨论与争鸣,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实践中获得发展与完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学术发展需要学术自由与教学自由。”[4]不是因为有了政治纪律约束,思政课教师就丧失了教学自由,思政课教学就注定是无效、低效或是负效的。相反,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任,通过对有关理论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论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参与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为获得学生的主体认同提供理论支撑。

(5)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现实投入的不足产生了矛盾。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经费保障、制度支持更倾向于专业课,而作为公共课的思政课则倍受冷落甚至被边缘化。要发挥思政课教学的最大效益,一方面靠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而学校要在专业学习、培训进修和校外交流等方面提供更大便利,另一方面靠人、财、物、信息等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的有力保障。然而,高职思政课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如何得以落实和深化的外部保障问题。

3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汉代的董仲舒曾提出教学“圣化”的思想。他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5]意思是说,做好教师工作,既要提高思想道德,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及时施教,掌握教学内容的量,传授知识速度要适宜,对学生考核而不使其苦恼,了解学生的活动,掌握学生的性格,这样就能事半功倍,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6]这种圣化的教学思想是对我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教学理念现代化:更新教学理念,关注教学效益。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维。二是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三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第四,重视学生阶段性的成长进步,反思教学效能。

(2)教学目标层次化:明确三维目标,掌控教学活动的方向。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要求细化知识目标、方法和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学设计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发展层次的阶段目标和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子目标。另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使学生在认识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子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

(3)教学内容生活化: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联系。一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相联系,不断扩展学生的视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职业、对产业和行业的经济问题、政策问题和法律问题的敏感性。另一方面,精心组织和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和体验理论知识与经济转型、政治变革、文化发展、社会变迁和个人成长的密切联系。

(4)教学方法灵活化:科学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断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意向和兴趣。一是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学生的起点差异情况、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二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三是要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5)教学过程人性化: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一要转变“假、大、空”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式教学氛围。二要尊重学生个体或群体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程度自主选择学习任务,独立或合作完成层级教学目标。三要实施赏识教育,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

(6)教学风格个性化:培养独特的教学风格,以自己的学识和风采获得学生的信赖和支持。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思维、品德、审美、个性、学风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而思政课教师要逐步通过模仿、选择、定向和创新的模式,形成为学生所喜欢和接受、日臻成熟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一方面,了解学生反感的教学风格类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品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特点建构个人教学风格。

(7)教学评价立体化:完善学生综合考评体系,促进学生德、知、行并进。一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二是课堂学习考核;三是听学术报告等课外自主学习考核;四是参与实践活动情况:主题辩论、演讲等比赛项目、主题调研、参加志愿者服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

(8)教学反思常态化:理性观察与矫正教学活动,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第一,思政课教师要摆脱习以为常的教学惯性和惰性,理性反思自己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得与失,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通过开展同行听课和教研交流活动等方式进行对比反思,见贤思齐。第三,及时记录和总结教学中的新启示、新灵感和新感受。

[1] 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0-13.

[2] 杨旭晖,任鹏.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多维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115.

[3] 施丽红.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表征[J].教育探索,2011(8):61.

[4] 晏玉荣.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由的定位与实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3):34-38.

[5] 熊承涤.秦汉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90.

[6] 郑凯文.我国有效教学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1.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