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论下的汉英翻译分析

2014-08-15成传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言学译者

成传雄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

翻译的一个普遍标准就是忠实于原文,严复先生的翻译三字原则中也将“信”放在首位。由此可见,看翻译质量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环在于其是否能真实的体现原作者的意图。但语言的意思表示,往往不仅仅只通过文字本身来传递。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可译”或“误译”现象。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语言文化的差异、时代背景的不同等等,翻译时要做到绝对的“信”几乎是不可能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语境理论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译者应该如何理解文字的意思表示,这对促进翻译实践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1 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语境论

语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当然,对于语境的界定,也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功能语言学内部,对于语境的内容、层次、语类实现模式等方面仍未达成一致。不过,总体而言,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不是“完美的自足系统”,应该从外部来研究语言,强调语言意义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语言单位之中,而是与特定的语境所体现的社会符号系统密切相关。①对于语境的分类,功能语言学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划分。时至今日,比较认可的方法是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三类。②其中,上下文语境指的是具体语言的潜在意义,情景语境指的是言语活动的特定环境,而文化语境指的是言语活动的整个文化背景。

2 语境论与翻译

语境论强调,语义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语言之中,她要受很多特定环境的影响。所以,语言除了有言内之意外,还有言外之意。在翻译实践中,如何确定语言的这两种意义,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关键。但由于作者和译者本身在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不同,使得完全理解原作者的意图变得异常困难。所以,在阅读一些外国作品时,时不时会觉得其内容晦涩难懂,这就是没能准确的理解原文意思并进行有效转化带来的后果。

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较好的重构原作者的意图呢?语境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即从语言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角度对其意思表示进行剖析。上下文语境关注的是语言本身,通过对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挖掘出语言的言内之意。如确定某个词的具体所指、多义词的词义选择等。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关注的是语言之外的东西,译者需要通过其挖掘出语言的言外之意。

3 语境论下的翻译

3.1 基于上下文语境的翻译

上下文语境是指语言单位受到前后成分的情境或地位的影响,包括上下文句以及说话时的前言后语。脱离了特定的上下文语境,就很难判断某个词、某句话的特定涵义。

如:Remember you are not alone.(Everyone in your dorm is in the same situation as you.?Talk to them about your own fears and anxieties.?Chances are,they are feeling the same way and will be glad to have someone to talk to about it.)

初看这一句话,是很难理解的。如果只关注文字,可能会译为:记住你不是孤独的。但这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呢?alone这个词有什么特殊所指吗?字面上传递的意思是很有限,如果我们往下看,看看这个词所存在的上下文语境,其特定的涵义就明晰了。原来这里是说:每个人到了新环境,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大家都会有共同的感受。所以,译文可以这样来表述。译:请记住,不仅仅只有你才有这样的感受。

上下文语境强调,在翻译的过程中,当某个句子或者词意思比较模糊,难以确定时,不妨看一看其前后所处的环境,或许能找到些许线索,这对于准确理解其涵义是大有帮助的。

3.2 基于情境语境的翻译

情景语境是非语言语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情景语境是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言语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况也可帮助确定语言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如:I’m lost.

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需要考虑说话者所处的不同情景。如果是在问路,可以理解为“我迷路了”;如果说话者非常失落,想表达的是一种不好的情绪,可翻译成“我感到很茫然”;如果说话者想表达的是对某东西的一种喜爱,又可以表述为“我着迷了”。

另外,同样一个句子,如果说话者想表达不同的意思,也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如果这句话见之于公共场所,如车站、商场等,出于管理的需要,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在翻译时可以译的非常正式,如:Your private belongings and valuables must be taken good care of by yourself.而如果说话者是在一个相对轻松或者非正式的场合、出于善意的提醒,则翻译方式又可以不一样,如:Take care of your personal belongings.情景语境告诉我们,如果某个词或者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去理解,意思非常丰富,很难确定其具体所指时,就需要译者充分考虑原作者说话时所处的环境,尽可能的还原说话者的场景,弄清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这样才能准确界定其真实的涵义。

3.3 基于文化语境的翻译

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整个社会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和社会规范。语言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翻译时,割裂文化因素进行的翻译,往往会出现很多纰漏,影响翻译质量。如: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有人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还玩游戏。

在英国历史上新教和旧教派别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只许吃鱼,新教推翻了旧教之后,新教徒拒绝在斋日吃鱼,以表示皈依新教、忠于新政。所以“to eat no fish”表示“忠诚”;“to play the game”原是游戏、比赛术语,表示“按规则进行比赛”,转译为“光明正大”、“为人正直”。应译为:“约翰为人可靠,既忠诚又正直。”

另外,文化语境不仅仅指文化习惯本身,还包括特定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这也造就了各语言带有很强的本民族的文化属性,而这些因素也是翻译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如:An acquaintance of world history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译:读一点世界史,对学习翻译是有帮助的。

在这翻译中,将“acquaintance”这个词进行了转换,译为动词“学习”、“了解”。这样处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英文的句子特点造成的。英语中对动词的使用比较谨慎,一个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动词,而汉语的结构比较松散,更加注重的是意思表示的完整。这种差异,与两种语言所处的不同文化是分不开的。英语文化大体上是一个客体性文化,客观思维在这种文化中很重要,所以在选词上多用名词等静态表达。而汉语文化是主体性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是一切的中心,主观性思维比较强,所以动词使用较多。

文化因素对语言涵义的影响是巨大的。翻译时首先要掌握一些跨文化的知识,理解某些特定表达在某种文化中的特殊涵义。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本民族文化对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影响,了解某一种语言的具体特征,比如在词语形态方面的特点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进行恰当的翻译。

4 语境论在翻译时的现实操作

语境论告诉我们语言是基于一定的环境发生的,要准确理解语言的意思,就要充分考虑语言存在的环境。但在翻译过程中,并不是只考虑语境因素就能准确无误的再现原作者的意图。

首先,语境的存在具有不可逆性。让译者完全站在原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字的意思表示,即进入所谓的“共时语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的语境重构。因为时空已经发生了变化,正如哲学家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那样: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对于某一个句子,或者是某一个段落,无论是其上下文语境,还是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译者都无法完全重现原作者所处的情形。因此,在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译者一方面会努力重构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又会或多或少的对原作品进行新的阐释,赋予语言新的表征形式,使翻译作品符合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语言要求。

其次,语境具有很强的文化特定性。一种语言里面的意象在另一种语言里面可能找不到,没有对等的表达方式。如英语中的“to rain cats and dogs”,中文会译为“下倾盆大雨”。虽然意思表达基本相当,但中英文的表述显然处于不同的意境之中。再比如中文里“神”的意象,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产物,译成英文时一般用“god”来表示,但“god”却是基督教里的形态,其语境也发生了转换。对于这些具有特定文化属性的语境意象,作为译者只能进行适当的转换,这也是语境论之于翻译的局限所在。

5 结 语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语言的意思表示和语境密切相关。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角度来分析语言的言内言外之意,是我们理解源语言作者意图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在翻译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语境论与翻译的结合,其实质是为译者寻找如何理解原作者意图的途径。大量翻译实践也证明,这确实是一条有效的方法。当然,由于语境具有不可逆性和很强的文化属性,翻译的过程或多或少也需要译者进行一定程度上新的演绎,这也是语境论无法解决的难题。

1 尚媛媛.语境层次理论与翻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

2 巩湘红,常晨广.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思想述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3 李忠华.韩礼德翻译研究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 司显柱.论翻译研究范式创新: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J].中国外语,2011(3).

5 杨莉藜.系统功能翻译理论引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3).

6 孙会军,郑庆珠.系统功能理论与翻译理论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7 司显柱.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04(7).

8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6).

9 王建国.从翻译研究看关联理论语境观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J].外国语言文学,2004(1).

10 孙佩婕.Halliday与van Dijk语境模式对比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11 丁信善.语境理论与翻译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1991(1).

12 张艺.论非语言语境对翻译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语言学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语言学与修辞学:关联与互动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