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小说中人名文化内涵及汉译策略分析
2014-08-15张小南
张小南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江苏南通 226010)
无论是中国作家还是外国作家,他们的文学创作向来是以“人”为中心的。每一个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人生下来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名字,同样小说中的人物也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名字。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说,名字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同时人名又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小说中,每一位作者在为他所创作的人物命名时,总是根据他自己的想法和时代背景等去精心的设计和选择人物的名字。
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遵从的是“信、达、雅”三原则,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有译文的特色。有人说译名难于译文,是因为人的名字属于专有名词,而在作者的笔下,小说中的人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创作时的意图,所以对小说中人名的翻译往往决定了译者是否能够忠实的再现该小说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小说中的人名时我们需要注意采用正确的策略。
1 英语小说中人名的命名方法
普通的英语人名一般有两个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岛国,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外族入侵。在一次又一次的外族入侵中,英国形成了多民族的文化,英语人名就反应了这一多民族的文化色彩:例如英语中的Albin源于拉丁语的albus(白人)。同时英国人多信奉基督教,人们常选用《圣经》中圣人的名字为自己的子女来命名,如Mathew,James,John等。除此之外,英国人还会以季节、日期、时间、天气或者动植物和金属器皿等来命名,如Spring(斯普林),April(阿普里尔),Friday(弗雷迪),Windy(温迪),Daisy(黛茜),Gold(戈德)等。
但是,小说中的人物多是由作者虚构出来的,往往代表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现在许多世界名著中主人公的名字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作者原来创作的本意,承载着更加深厚的文化寓意,代表了一类人、一种情况或者一种行为。英文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1 谐音法
1.1 谐音法
谐音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英语这种语言的同音不同义的特性使用相同或者相近读音的单词来代替本来的单词来给人物命名,用这些名字的读音联想来暗示人物的个性特征等。例如在英国作家乔叟(Geoffrey Chaucer)的小说《坎特伯雷的故事集》中将女修道院院长取名为Eglantyne,与英语中eglantine(野玫瑰)谐音并且拼写也很相似,隐射了女院长的风流妖媚的特征。还有美国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的著作《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esby)中主人翁Gatesby应为gets by(勉强应付、设法过活)的谐音。通过主人公的人名,作者巧妙的将great和gets by放在了一起,具有非常强烈的讽刺意味,暗示了作者美国梦的破灭,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1.2 典故法
在小说中人物命名的第二种方式是典故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引经据典”。作家利用人们都很熟悉的“名人典籍”,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命名,通过这种方式在读者心中引起众多的联想。西方文学的两大著名典籍是圣经和希腊神话,于是西方很多的小说家也就利用了这些文化典故和一些名家名著,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的人物来给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典故主要优点是含而不露,寓意深邃,有利于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小说的主题和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美国作家梅尔维尔(Herman Merville)的小说《白鲸》中许多人物的名字就来自与圣经故事。如船长Ahab的名字最早来源于《旧约·列王记》中的野心勃勃的以色列王,在这里用来表示船长的邪恶、凶残、贪婪和独断专行。而这篇小说中有一个故事的叙述者Ishmael来源于《圣经·创世纪》。据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之妻撒拉虐待其妾夏甲,把夏甲和她的儿子Ishmael逐出家门,在荒漠中流浪,后来母子俩被上帝救出,于是Ishmael便是漂泊和追求的象征。而《白鲸》中故事的叙述者登上“皮克德”号捕鲸船的原因就是为了逃避痛苦的现状,到海外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1.3 寓意法
寓意法也是英语小说中人物命名的一种常见方式,是指作者按照词语的字面意思来给人物命名,以表达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境界和最后的命运结局等,同时读者也可以从人物的名字中看出小说的思想主题。比如17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John Bunyan)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 人 物Chritian,Pliable,Faithful,Talktaive,Wiseman等都能通过其名字的寓意直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再如美国小说家霍桑(Nathaniel·Hawthorne)的小说《好小伙布朗》中的人物Goodman Brown 和Faith 也 是 通 过 人 名 直 接 折射出人物的行为特征和性格品质,将小说的主题内涵通过这些人名暗示给读者。
2 英语小说中人名的文化内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父母亲为了给孩子取一个有意义、有内涵的名字而绞尽脑汁。而在小说的创作中,人物就是作者的孩子,要刻画好一个人物首先就是要精心的选择一个好的名字。所以在很多英文小说中人物的名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小说中人名的文化内涵意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2.1 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大多数的英文小说中人物的名字都是用来揭示该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是对该人物的行为进行讽刺的。如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中有一个人物叫做Falstaff,就象征着这个人物的虚伪(false)。再如作家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中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物的名字,一个叫Sharp,意为尖刻,象征着这个人物为人的自私狡诈;而另一个叫做Amelia,意为勤劳,象征着该人物的善良勤劳。
2.2 暗示故事的情节发展
小说中人物的名字还可以暗示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美国作家德莱赛(Theodore Dreiser)的小说《嘉莉妹妹》主人公叫做Carrie,意思是“very pure and innocent in deed and thought”。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18岁的嘉莉充满了对大城市的繁华生活的美好向往。大都市的耀眼灯光驱使她登上了去芝加哥的火车,投奔自己的姐姐,寻求新的生活。但是,单纯的她并不知道大城市那耀眼的光华下隐藏了多少的谎言、邪恶和伪善。
2.3 预示人物的命运结局
小说中人物姓名还可以预示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主人公叫做Soapy,其意义为“肥皂泡”。小说中流浪汉Soapy在听了教堂的赞美诗后,他的灵魂突然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他想改邪归正,想要混出个人样。正当他的内心重新充满希望和动力时,却偏偏被稀里糊涂的警察送进了监狱,他的那些希望也就成了“肥皂泡”。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名字预示了他的命运。
3 英语小说的人名汉译的策略
在英文小说中很多人物的名字都是作家再三斟酌之后才确定下来的。作家以人名寓意,塑造人物,渲染感情色彩,揭示作品的主题。而对于读者来讲,对小说中人名的理解关系到对整篇小说的理解。因此在对英文小说的翻译中,人物的名字要特别的加以关注,译者不仅要尽可能的保留原作的韵味,还要符合作者起人名的初衷。在英文小说中人名的翻译我们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3.1 音译
音译法是文学作品中人名翻译的最普遍的方法。对于比较普通没有任何特殊含义的人名,我们一般采取这种方法。比如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Jane Eyne就直接音译为简爱,《傲慢与偏见》中的Elizabeth Bennet 译为“伊丽莎白·本内特”,《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Hamlet译为“哈姆莱特”等。但是,人名的音译法出于语言和文化的可译性造成了一定的局限,使译文的读者难以把握住作者命名的真实意图。
3.2 意译
意译即根据作者命名的真实意图和人物在作品中的性格特征或最好的命运结局来选择适当的译名。如上文中讲到的《天路历程》中的人物名字都有一定的寓意,这时就最好采用意译法了,如Christian译成“基督徒”,Faithful译成“诚实人”,Ignorance译成“无知先生”,Mercy译为“慈悲者”等。英语中还有一些人名是历史上的真人或者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更有一些是世界名著中主人公的名字,这些人名的意义可以说是超过了名字本身的意义,现在用来比喻一类人或者一种行为。对于这类人名翻译时可以放弃其具体的人名,而直接译出其代表的含义。比如说莎士比亚剧作中的Hamlet性格犹豫,那么“I am no Hamlet.”这个句子便可以直接翻译为“我绝不犹豫。”
3.3 音兼意译
英文小说中有些人物的名字由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词构成的,这些词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如果这些名字仅仅靠音译无法体现出原作中人名的深层含义,造成一定的文化内涵的流失。但是简单的意译又无法使译文的读者感受到作者命名时的匠心独运,无法使他们与原文读者产生共鸣。因此,许多译者便采取了音译兼意译的方法,这样既能切音,又能达意。如上文中讲到小说《名利场》中的其中一个女性人物Sharp翻译为“夏泼”,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英语中“sharp”一词既有“精明的、有洞察力的”意思,又有“狡猾、诡诈”的意思。而翻译成汉语时一个“泼”字就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泼辣和精明。同时“夏泼”和“Sharp”在读音上也很接近,这是英文小说中人名翻译不可多得的佳作。再比如说《圣经》中的人类的祖先Eva,现在的翻译基本上都译为“夏娃”。“夏”字可以联想到中国的夏朝,“夏娃”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女娲”“齐姜”等这类独具特色的古代美女的名字,这儿“夏”为意译,“娃”为音译,既有趣味又充满了神韵。
4 结 语
人物的姓名是小说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人名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对于人名的翻译的好坏关系到整部作品的好坏。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让译文语言的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源语的文化,因此在翻译小说中人物的姓名时要重视对其文化内涵的分析,考虑作者起人名的目的,采取多种多样的灵活的方式,这样才能既保留了原文的意蕴,又将作者的意图很好的传达给了译文的读者,从而最大限度的达到了两者文化交流的目的。
1 王秉饮.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2 宋钟秀.浅析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3-144
3 张慧慧.英语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汉译[J].海外英语,2012:159-160
4 许均.小说翻译中人名地名的处理[J].外语与翻译,1995(3)
5 王晓元.漫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1993(1):33
6 楼光庆.从姓名看社会和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2)
7 张逵.英汉文学作品人名的意蕴及翻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