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校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2014-08-15李飞
李 飞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武汉 430050)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成功创业对高职院校在校学习的莘莘学子越来越具吸引力和号召力,创业指导需求日益生长,学校自然而然要担负起新的传道授业解惑使命,进行创业教育业已成为培养在校生创业能力的新路径、新选择。然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情况并不理想,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亟待改变。
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承担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还是学校,因此由学校扮演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这一角色是比较适宜的。然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令人担忧。
1.1 高职院校为生存发展,固守传统的教育发展理念与路径,对创业教育缺乏正确认知
作为从高等教育中析出的一支,高等职业教育仍就秉承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传承文明、授业解惑”的同时,努力地提升学生动手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就业作准备。众多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思路指引下,鉴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就业率、签约率目标评价,努力拓展实训基地,拓宽校企合作空间,赢得更多用人单位对本校学生的青睐,从而帮助家长和学生抢占社会提供的既有工作岗位,以良好的就业口碑换取生源拐点形势下的招生优势,为本校的持续生存发展争取最大限度的保障。
不少教育者对创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创业教育是被“临时”添加到现行专业教育体系之上,一些学校就想当然地将创业教育变成了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及创业教育,他们简单将之理解为就是把极少数学生培养成自主创业者乃至企业家,不然这样的教育就容易被社会评价为失败教育,那是误人子弟的。高职院校决策层和教职员工,绝大多数至多是顺利求职就业的典型案例,论及创业,对他们而言,就都是短板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就不能也不愿意拿出富余精力去研究、实践创业教育,在就业率和签约率的催促下,也不愿等待周期长且风险不确定的创业结果,这是一个客观现象,是大环境。虽然有一些高职院校意识到也在创业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不得不考量生源竞争可能带来的洗牌被淘汰风险。
1.2 高职院校对学生、学生对自我的潜在创业能力认知不足
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环节,高职院校学生大都是以第四批次甚至门槛更低的途径入学的,而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优差的固有观念,在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之下,他们的心灵更脆弱,他们只看到了高考评价体系语境下自己的短处,并或将之无限放大,入校即以取得毕业证书为终极目标,到高等教育体系里走一遭即可,至于创业,认为在校期间是浪费学习时间的,是奢望。而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的教育者中戴有色眼镜审视他们的也大有人在,觉得他们能顺利毕业,搏得一纸文凭然后顺利寻觅一个岗位就难能可贵了,不必要对他们提出创业这样的额外作难的要求,作为教育者也不必要投入额外精力去研究和实践创业教育,那是瞎折腾。
1.3 缺乏合格的创业教育师资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主干部分是因缘于普通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其招聘师资时的专业设置条件也主要是满足于课堂教学、校园范围内的实习实训需求,而对于创业教育,则需要一批具有创业经历或者长期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人员充实师资。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了创业教育加大投入超越编制新引进师资或者而引导一批教师迅速进行专业转型,阻力和难度很大。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否实施创业教育和良好的创业教育质量就难以维系。
1.4 创业教育课程单一,课程内容“不解渴”,重理论轻实践
不少高职院校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必修课程主要为仅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12学时左右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就业、择业、创业”章节内容,余下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向学生提及的与创业相关的知识与信息碎片。这些已有的教育课程是贫瘠的,且不成体系的,对创业教育而言难以奏效。
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没有参与过企业经营或创业,自身缺乏创业实操经验,大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市面上与创业有关的各种教材又往往着眼于“创业的概念”、“创业规划书格式”等书生气浓郁的话题,一旦涉及创业实战领域,往往不能切中要害,这也是学生觉得创业教育课程作用不大的原因。
1.5 现有学制和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接纳创业教育
普通本科院校学制普遍为四年,高职院校学制仅为三年。一年级的学生迷茫,三年级的学生则要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办学思路参加顶岗实习实训,再加上学生为自己私人定制的生活内容、参加学生团学组织、社团、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为之预设的各类必修选修课程,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从有限时间里挤出大量精力去应对,如若再要求其支出精力接受创业教育,学生难以承受。
2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对策与建议
2.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科学制定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价新标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评价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成绩时,应从关注就业数量到关注就业与创业质量。不能只关注就业率、签约率,还应鼓励报告在校生与毕业三年内毕业生的创业率,甚至可以放大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创业率填补到当年不足的就业率中。
2.2 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创业教育目标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2年8月1日,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第一次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做出了规范,创业教育正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推动创业教育的实施。要转变传统观念,就业教育方面应从以前集中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教育,转向更多地关注、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但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进行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有: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形成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创业实战能力、获得创业资源和机会。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重在对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把创业教育融入既有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和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力争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并在学生认为条件成熟的时候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
2.3 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和创业教育
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开始,就要坚持走下去。创业者的素质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创业成功和社会阅历不一定成正比,而取决于自我成长能力;创业不能仅仅理解为纯粹的、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活动,而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自我实现。创业活动要求未来创业者与领导者具备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与创新精神,具有成就动机、开拓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要有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风险意识。商业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现实,创业成功关键在于开拓市场,创业要在盈利模式上下工夫,创业绝不是单打独斗,要打造专业团队,联合、重组、参股、并购并非坏事,创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次失败不代表不适合创业,或许这就是创业方向。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可能性选择。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其次,创业需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好的情商。
2.4 高职院校要研究、借鉴和尝试有效的创业教育形式与实践方式
2.4.1 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形成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专业类课程改革;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营造“鼓励创新创意、褒奖成功创业、宣传典型、宽容失败”的氛围;努力搭建校内大学生实践中心,构建集教学、实践、孵化、研究于一体的创业教育链,探索“园区助推型”创业教育新模式。
2.4.2 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学生的激情一旦被激发,就容易如红牛功能饮料广告词说的“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为创业奠定情绪基础。可以用《中国合伙人》等励志电影、身边普通大学生、校友的成功创业故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2.4.3 进行顶层设计,为学生减负增值创造条件,为创业教育释放时空
创业是需要富余精力的,首先是时间。高职院校学生除去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只有2年的在校时间,而这2年还得应对课程教学修满学分、应对社团活动参加团学组织、安排个人生活,因此学校要实施创业教育,让学生有时间实实在在地参与进来并思考,必须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整合现有课程、压缩集体性学生活动、变革社团组织生存方式,尤其是要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制度,尝试实行教育活动学分与教学活动学分互换制度,尝试在创业教育中引入学分制管理,以活动量和活动成果为考核依据折算成一定学分。
还可以尝试给创业学生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例如:创业学生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单独布置的学习任务及相应的作业,并定期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上交作业,由任课教师进行记录和考评。创业学生所取得的各项创新成果、创业成果等经学校教务处认定后计入学分,该学分计入学生的成绩总表。学生所进行的创业活动经学分认定后可抵公共选修课、实践课学分。创业学生创业项目、创新成果与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相近的,可以申请免修该课程。
2.4.4 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学生基础素质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定期邀请社会企业家和校友企业家来校做创业与入职系列讲座,对学生进行情绪性激励;引导一批教师逐步进行转型,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奖励引导一批公共选修课程教师从事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优势,设计更具水准的创业教育活动。
努力开发、普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学分管理。从大一年级学生开始,用4学期时间,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知晓一些创业知识和技能。如什么是企业、什么是生意、什么是创业;如何对自己正确定位、如何确立创业方向;国家和各地方关于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项目选择、企业注册、管理技能、资金风险、市场营销、资金融通、团队规则、市场开拓、法律问题等知识,使之成为提升学生创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同时,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处理系统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系统,努力让企业创业项目负责人、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估中来。
2.4.5 为创业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实践和体验环节
创业教育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可以推荐通过学校评估筛选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驻社会“创业街”、“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器”等创业基地、创业苗圃,使他们在那样的“特区”平台有更多机会获得更大成长;可以积极培训、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校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业策划评选活动,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共同实施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可以在在校生中评选“创业人才”,鼓励学生在实操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创业实体扶持,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3 结 语
解决就业问题,不仅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帮扶,更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从近年来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选择自主创业的越来越多。学生在创业方面有需求并在努力自我突破,政府和社会不断加大力度对这一群体提供支持,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应该有所作为,转变观念努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顺应创业教育趋势,抢占机遇,既能为学生及其家庭的幸福和谐与社会稳定增添保障,也能使自身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始终保持前列的位置。
1 陈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
2 李岩.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2012(8).
3 梁松.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3,10.
4 刘清香\高丽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国际借鉴[J].大学,2011(6).
5 宁静.首届“大学生创业之星”十强诞生!现进入公示期[N].中国广播网,2014-09-06.
6 大学生创业热情高行动少 需补创业教育课[N].现代教育报,201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