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新课堂 建设新学校

2014-08-15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一中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校园班级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一中校长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反思追问:我们的学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该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做出认真的思考和负责任的回答。

我以为,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夯实每个孩子做人的基础;夯实走向社会的基础;夯实学习力的基础。学校要真正培养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并生活在幸福状态中的人!而不是把一个知识的容器推向社会成为工具。

一所好学校是以质量为基础,以特色为品牌,以社会公认为标志的。课程与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与基本途径;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学校的竞争力在根本上决定于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

2011年9月,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一中全面启动了一场课堂革命——“1+1”问题解决课堂。即基于高中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由“记知识”到“做事情”的学习理念与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结构模式,建立了适应新课程的“自主+展示”问题解决课堂模式,每半天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半天的时间展示交流。以问题解决学案为导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展示学习为突破口;以目标的完成和新问题的生成的学习报告为成果;创造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生态链课堂,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生存质量。

自主唤醒自觉、展示突破自我

这样的课堂从无门槛走向有门槛。每天下午的自主课,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教材、手机百度、网络、教师提供的微课程等各种资源独立读书、查阅、思考、自主学习,解决基础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同一小组合作研究学习,解决共性存在的问题,对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有初步的探究;下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自己还想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等填写在互动卡上,交给老师,以在展示课解决。这样,自主课后,学生要带着两张“通行证”走进展示课堂,一张是准备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交流、共享的学习收获,另一张是准备向老师和同学求教的尚未理解的问题。

自主课是学习的起点,而展示课是落实和提升,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第二天上午展示课的核心不是教师如何讲,而是师生开展交流、探究、共享的活动。课堂实实在在呈现的是学生的思考、怀疑、认同、理解的过程,是知识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他们清楚的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怎么做?我为这节课做了哪些准备?我将如何参与课堂上各个环节的活动?我能为这节课带去什么?我能从这节课收获什么?要带着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以课堂主人的姿态,走进课堂,组组互动、师生互动。

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渗透几个理念与做法:(1)不在自主课上提出问题,就在展示课上解决问题。(2)让会的小组给不会的小组解决问题。(3)能把别人教会,自己才算真会。(4)谁展示、谁受益。课堂如战场,展而胜,避而衰,退而败,疑而强。(5)展示要脱稿、限时,大胆、自信,面向全体,多样化形式展示。(6)展示课上最好发言就到发言的地点,要听就到能听得到的地方去。(7)小组展示要有分工,是小组集体成果的展示,只有大家合作、探讨、学习才会高效(8)组与组之间要积极互动,要善于提问并认真关注其他小组团队的展示,积极欣赏并客观评价其他小组的展示,这样可以提速自己的进步。(9)一个问题展示即一场微型研讨会,尽可能增加展示的探究含量,包括质疑、倾听、辩驳和逻辑事实数据使用等。(10)展示要紧扣目标,有效展示,展示课目标达到与否是根本。

“自主+展示”问题解决课堂,探索“倒金字塔”式的问题导学进程,即学习进程从自主、合作到展示的内容,从量上越来越少,从质上越来越深。2013年秋季,学校高一年级网络全覆盖,实行“人人通”教学,孩子们手中的平版电脑成为基本的学习工具,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使得互动、问题解决更加高效。“1+1”课堂结束后,没有了整齐划一的作业,自主课前的学习任务单就形成了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报告:每节课后有任务型的学习报告,每个单元或模块结束有反思性的学习报告,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的同学还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性学习报告。自主唤醒自觉、展示突破自我!

小组成为动车,自主走向管理

这样的新课堂模式最直观的变化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坐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创新——学习小组的出现,支持着学习的这场革命。小组保障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在小组内表达、争论、完善、思想碰撞、头脑风暴。同时作为一个有分工、有合作的共同做事的组织,它还完成着小组自治、评价的重要使命,成为真正有动力的学习的共同体。

1.三力建设——学习、科研、行政小组

学校各班在“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科研小组”,即每班每个小组的各学科负责人和该学科老师组成一个科研小组,每周例会研讨、反馈、解决各学科的学习问题,他们成为各学科的骨干团队,成为统筹负责本小组本学科学习的学习组长。同时由班委和各学习小组组长组成“行政小组”,负责班级的常规管理与考核。

2.每个班级全体学生参与学校常规管理

每个星期由一个年级的一个班级自主拟定规则,值周全校纪律、上课、卫生、两操等各项常规落实的检查,每周一升旗后面向全校学生作出考核与评价数据结果,提出一周工作问题与建议,接力传承到下一个班级。这是一个还权利于学生的过程,也是给责任于学生的过程。

3.在做事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每年的体育节、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和读书节从开幕式到各个项目的组织,都由学生们参与提出项目,全校各班自主投标、一个项目有三个以上班级投标即可公开竞标,中标班级最终承办中标项目,也可多个班级联合竞标某个项目。各项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成为校园各个社团最活跃地做服务和展示的最佳时间。这样学生由参加者成为组织者、参与者,老师则由组织者退位成为顾问或被邀嘉宾,而活动的进程与效果,让所有老师不得不刮目相看我们的孩子!

思考与探索:进一步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创设自主管理机制

自主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建成网络化信息平台的高效互动模式。从单一的教材、学案、纸笔平面走向网络化信息立体平台。

2013年,当一场有关“教育模式”的大变革:大规模在线教育——“慕课”在全球蔓延开来的时候,我惊喜地感到这种让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便捷、充满个性化的学习与我们的课改是如此的神韵相通!未来三年学校将会全部实现校园网络人人通,学校联合体间“慕课”资源互动,最终实现无时空、零距离学习及管理的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班班互动、师生互动和校内外互动。让每一个学生和小组享有更广泛、快捷、丰富的学习资源,让自主学习与管理走向更深层次。

课堂——尝试从“课时”走向“学时”。从“教室”走向“校园”乃至校外。进一步保证给足学生自主的时间,探索尝试以一周为一个学习项目,以一天一个科目学时的“大模块、大自主、大展示”整体化学习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开放校园各系统,乃至以小组为组织走出校园,与社区、工厂、农村、博物馆、大自然、天文地理、文物古迹搭建平台,寻找更真切、需要的学习资源。

自主管理——从高效学习走向民主自治。“问题解决”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即学生的成长。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则需要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从“做事情”可以逐步上升到进一步的“民主参与管理”,我们的学生——校园的主体,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话语权”、“参与决策管理权”,让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获得全新的学习和体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得到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校园班级学校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班级被扣分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