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的回答

2014-08-15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未来教育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误区情感课程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面对……,你准备好了吗?”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但又始终充满活力。其实,整个世界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提问和一次又一次的应答中,变化、发展、进步的。没有这样的提问,我们定会缺失紧张感和前进感。教育也是这样:需要这样的挑战,需要在挑战中自我超越。

近来,这样的提问又发生了:面对慕课,我们准备好了吗?这一提问的后面还有一提问:面对翻转课堂,我们准备好了吗?而且,这样的提问越来越急迫,离我们越来越近,不仅需要专家回答,更需要校长、教师回答。我们应该回答吗?我们能回答吗?当然,其中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敢回答吗?我认为,我们必须理性地来回答。

我们的第一个回答是:无需迟疑,无需纠结,我们应该去迎接。

慕课来了,翻转课堂来了,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它就是这么迈着豪迈的步伐,坚定地走来了,你必须面对它,迎接它,进而你还必须去拥抱它。因为,它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是发展的必然走向,不可“逆袭”。曾记否,三十多年前,教室里出现了幻灯机、录音机,于是,教学显得生动、活泼起来,那天安门,那桂林山水,那统计表,那美妙的歌声……顿时真实起来、鲜亮起来、活跃起来;曾记否,后来,又出现了投影仪;后来,又用上了电脑、视频;后来,又用上了电子白板;后来,又用上了苹果电脑……每次新东西的来到,都让我们在获得一份惊喜的同时,又有一点陌生、担心、不知所措。不过,用不了多少时间,大家都习惯了,喜欢了,慢慢自觉了,有时几乎离不开了,甚至所谓的“技术依赖症”出现了。“技术依赖症”固然不好,但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技术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通过“曾记否”这一回忆式的扫描,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现代技术“盯”上了教育、教学,而每一次“盯”上,总让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可以说,让教学、让学习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这一场又一场的变革,虽说是静悄悄的,但都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技术革命一定会带来教育教学革命,现代技术进入教育教学,一定会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和重要标志;教育现代化一定离不开教育技术(包括工具、手段)的现代化。至于我们有时候不相信它,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有时候不喜欢它,是因为我们不熟悉它。了解了,熟悉了,相信了,喜欢了,我们一定会拥护它。所以,“准备好了吗?”首先是情感上的准备,而情感上的准备是由认知上的准备来支撑的。慕课来了,课堂要“翻转”了,我们主动迎上前去访问,了解,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千万别拒绝它。在了解以后,你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它是个好东西,我们要满心喜悦地对待它。所以,我们首先要问的是:在认知和情感上,你准备好了吗?

在认知和情感上准备好了以后,我们应该要进一步思考:慕课源自于大学,翻转课堂也源自课外,适合基础教育吗?适合中国的课堂吗?

我们的第二个回答是:还应在深刻认知后,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任何回答都不应盲目。

先说慕课——“MOOC”。慕课的经典定义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其名称就告诉我们它有三大特点:“M”代表大规模,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一个“O”代表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的,都可以进来学,只需一个邮箱,就可以注册参与;第二个“O”代表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C”是指课程。

再说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其重要的支撑仍是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当下,不少学校的课堂已开始了“翻转”。

在理解了概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说,适合不适合,不在表面的形式,而应该关注其实质。慕课本身所彰显的特点恰恰是传统教学不具备的,因而这样的特点正是优点,正是教学改革的追求。无怪乎,许多普通学习者为之欢呼雀跃,也许他们的学习自此将变得更加主动,更加努力,也更加充满个性化。同样,翻转课堂创设了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成为中心”、“以学习为核心”不再是一句空话,教师也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师生关系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了学生真正的学习和真实的发展,而这一切都将延续到学生的终生,成为他们带得走的东西。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慕课可以从大学走向中小学,当然,由于中小学的特殊性,慕课应当成为教学的补充手段,至少在较长的过渡期内是这样;而翻转课堂并没有国家和区域的边界,中国中小学的课堂不仅应该“翻转”,而且完全可以“翻转”。

我们的第三个回答是:我们最重要的准备是理念的转变,准备的最重要支撑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从表面上看,慕课是一场关注技术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翻转课堂也是凭借新技术的教学方式变革,但它们的内核其实是理念的变化。其核心理念,一言以蔽之——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为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最优发展,因而,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主导理念、成功关键和最高境界。离开学生,离开学生发展的宗旨,离开学生这一主体,离开学生自身的力量,即使技术再先进、再强大,改革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慕课与翻转课堂只能成为徒有虚名的一场游戏。换个角度说,舍去学生发展的新技术,实质上已成了无实质意义的一场“空手道”。

因此,我们应当谨防以下误区的产生:

误区一,技术可以代替一切。技术可以创造世界,但也可能毁灭世界。“技术至上”的观点需要警惕。英国的一位学者曾经作过这样的判断:技术的第一标准是人文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而上”之道,以及“形而下”之器、之技,早就道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慕课、翻转课堂需要技术,但技术要为人所掌握,要为人服务。

误区二,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让教师彻底退席。教师永远不能退席。道理非常简单,教学是由教与学共同组成的概念及所展开的过程,没有教师的教不可能有学生高水平的学,教的缺席会丧失了教学的完整性,教师也必然失却了教的天职。学生只是面对技术,不会有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对话。最有温度和心灵交流的课堂仍然是师生面对面的课堂。

误区三,慕课是书本搬家,是课堂搬家。搬家容易,简单的物质替代,空间转换容易,最不易的是旧理念、旧方式、旧习惯的“断气”。我们应当在技术的帮助下,让“头脑”来一次“搬家”。

显而易见,慕课、翻转课堂,最需要的是教师队伍的准备,是教师专业上的准备。我们要问自己:真正准备好了吗?没有完全准备好,也没关系,因为准备是个过程。这,是我们在理性思考后的回答。

猜你喜欢

误区情感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情感
冬季洗澡的误区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