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来袭基础教育准备好了吗?

2014-08-15主题策划陈盼王湘蓉吴盈盈版式设计刘秋花

未来教育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升学考试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资源

主题策划=陈盼 王湘蓉 吴盈盈 版式设计=刘秋花

理论篇

“慕课”,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这个词的的话,那你就OUT了。

作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已在教育领域掀起了大规模的教学风暴。它呈现出的高水平、高互动和高开放的特征征,让人将之称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起源于高等教育的“慕课”,适合中小学吗?汹涌的“慕课”风潮,将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理论篇内容来源于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第三届教育家沙龙——慕课能否触动基础教育的神经”。

专家观点由本刊编辑整理,未经当事人审定。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程建钢:

“慕课”是“在线课程”层面上的网络教学形式之一,属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在线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以往的网络教学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是现在国内普遍把“慕课”作为“在线教育”来阐释其内涵和强调其重要意义,有些言过其实。“慕课”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而非在线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全部或“秘方”,我们需要客观和辩证地分析、认识和实践“慕课”。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

“慕课”的产生是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美国人的价值观。因此,本土化“慕课”绝不能是简单的“镜像”,要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去研究如何借鉴与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慕课”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事物,“慕课”的发展使知识传递更加立体,对整个教育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慕课”将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保持一定的敏锐性。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需要积极稳妥地参与探索,最后还要靠社会来检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复旦大学教授顾俊:

国内教育的创新突破,还得靠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师本身,而教师的创新又只有依赖国家对教育的“简政放权”。否则,哪怕再怎么追随、效仿,或者加入形形色色的“慕课”,教育也无法回应国家对文化复兴、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期待。

台湾资深教育专家邹景平:

很多人看“慕课”的兴起,最喜欢讨论的就是商业模式,最少谈的就是教师。其实,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契机,无论是当“慕课”的学生,看看别的老师如何教课,或是当“慕课”的老师,来实验新的网络教学模式,都可让老师从原来的学术象牙塔中走出来,发现老师角色的转变与新机会。很多教师并不看重教学方法的改变,还是维持着传统的封闭教学方式与心态,只教书,不学习,不改变,这不但是学生的损失,更是老师自己的损失。“慕课”像是一把钥匙,让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观摩、学习和合作,会加速推动教师的改变步伐!

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课业累?因为升学考试压力大;为什么升学考试压力大?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为什么教育资源不均衡?因为“211”、“985”就那么几家……试想有一天,无论你在繁华都市还是西北边陲,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学习你喜欢的大学、专业、老师的课程,并且这不是简单的听听公开课,而是系统地接受教育和考试,最后还能获得认证,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猜你喜欢

升学考试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资源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数学(一)
创新·均衡·优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语文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英语
未来教育家成长的摇篮
——纪念中国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工作计划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