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我的叔叔于勒》语言的精妙之处

2014-08-15赵妍妍

语文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于勒

○赵妍妍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 实验中学,上海200123)

一、语言表意的丰富性

在莫泊桑的作品中,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语言却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体现出巨大的张力,其表意的丰富性正是我们解读作品的一把金钥匙。如介绍家境时他写道:

我的家庭最初住在勒阿弗尔,是一个并不富有的人家,只能勉强糊口而已。我的父亲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但也挣不了多少钱。我还有两个姐姐。

简单的几句话就勾勒出底层民众面临的生存困境。父亲虽然“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但一家人“只能勉强糊口而已”。作者写到这里就已经将家庭的拮据表现出来了。然而,作者又继续写道“我还有两个姐姐”。这句看似多余的话,实则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方面交代了“我”的家庭成员之多、家庭负担之重。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家庭拮据的程度甚至连女儿都穷得嫁不出去,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从这一点更真切地描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因此他们渴望改变现状,过上富有的生活。然而,他们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于勒身上。事实上,在他们的心中,于勒已不单单是于勒,而是一种信念、一缕阳光、一线希望!

“这就是我的叔叔,我父亲的兄弟,我的亲叔叔啊!”

小约瑟夫在心底的呼唤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表意相当丰富。“父亲的兄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约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约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三句话强调了于勒和我们家的亲属关系,暗含了作者对亲情热切而又令人心酸的呼唤,也是“我”作为一个孩子对人性的召唤。

二、语言的含蓄性

含蓄,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达方式。它能够发人深思,让人有所感悟。语言的含蓄性常含有丰富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虽然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接叙述,但是读者能够领悟到它的含义,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心理动机和真正的话语目的。

“等到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处境就大不相同了。他可是个有本领的人。”

乍一看,这句话好像是克拉丽斯期盼着“好心”而又“有本领”的于勒赶快归来。但细细品味发现这句话道出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真正原因,同时也使母亲势利自私的本性昭然若揭,对于勒的望眼欲穿不为其他,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境况好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对金钱的渴望。看来,在菲利普夫妇眼中,能够超越亲情的只有金钱。

“我怕伤胃。你只买给孩子们吃好了,不过不要太多,否则你会让她们生病的。”然后转过身来对着我,又说了一句:“至于约瑟,他就不要吃了,不要宠坏孩子。”

母亲的话说得冠冕堂皇: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实际是什么?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作为母亲她深知家里的经济状况,她非常怕花钱,但是在外面,尤其是在女婿面前,为了装点一下自己的身份,她又忍痛答应了丈夫的建议。这一细节将菲利浦夫妇的虚荣表现得一览无余。

三、语言的讽刺性

作者在不动声色中,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语言的讽刺性运用得得心应手。

“唉!要是于勒在这条船上那该多叫人惊喜啊!”

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出现两次,这是作者在极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一个细节,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相见。不过这句话有一个潜在的前提,那就是于勒是一个有钱的人,这才会让人惊喜。究其实质,永不变更的是对金钱的惊喜,而非兄弟久别重逢的欣喜。然而也正是这句话与后文对于勒的“恐怖”、“诅咒”形成鲜明的反差,命运恰恰让他们遇见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于勒,使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对他的归来,大家拟定了上千个方案,甚至计划用叔叔的钱在安古维尔附近购置一座小小的别墅。

十年了,于勒叔叔已经十年杳无音讯,然而家人对他携带金钱归来的事情似乎十拿九稳。“上千个方案”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强烈的讽刺性。同时一座“别墅”也能看出菲利普一家对金钱的渴望,与后文美梦破灭后的躲避形成了对比。其实不仅只是菲利普一家人对金钱渴望,就看上二姐的那个公务员也是这样的。“我”总相信,这个年轻人最后所以不再犹豫,下定决心求婚,是由于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的缘故。一封信带来的多么遥不可及的指望,居然会成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看中二姐也是看中了于勒的钱,多么诙谐而又夸张的一笔,多么富有讽刺性的一笔。多么可笑!可怜!可鄙!

四、语言的简练性

关于语言的简练问题,莫泊桑说过:“今天有人将文字艺术化,借这个幌子强加给我们许多复杂晦涩的词汇。其实,人的思想相当丰富,表达方式也呈多样性,在表达时根本不需要通过这些生词来完成。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理解不同位置的文字具备不同的价值。”

在小说中,他通过三个“终于”表达人物的内心,读来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第一处:到泽西岛的旅行成为我们日夜思念的事情,我们唯一的期待,我们念念不忘的梦想。终于动身了。

“终于”一词充分流露出全家在等待旅行过程中这种焦急、企盼、兴奋与骄傲的心情。一方面二姐的婚事总算有了着落,虽然他“并不富有”但毕竟解决了我们家的一大心事。为了庆祝二姐的婚事,我们全家才决定这次旅行的。可想而知,对于这次旅行我们全家的心情是多么的兴奋。另一方面,对家庭拮据的我们来说,能有一次旅行的机会实属不易。虽然到那里只需两小时的海路,而且据言谈爽直的人说,“那里的风俗习惯是相当不好的”,但对绝少有过旅行经历的我们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所以旅行成了我们日夜思念的事情,我们唯一的期待,我们念念不忘的梦想。再加上一个有钱的于勒叔叔即将归来,又使得这次旅行变得非常风光,非常引以为豪。

第二处:别人听上去要以为他们谈的至少是有关美利坚合众国的问题呢。后来终于谈到我们搭乘的这艘“快捷号”,话题转到船员身上,最后“我”的父亲声音含糊不清地问道:“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船的船员。”

菲利普找船长谈话的目的是希望证实,眼前这个卖牡蛎的到底是不是于勒,如果不是的话,他们可以继续做着发财美梦。这种在等待过程中的极度焦虑、恐惧的心理,通过“终于”一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但是,菲利普又是很虚伪的,为了不引起船长的怀疑,他故意兜圈子并努力把自己扮演成上流社会的一员,竭力显出悠闲自得的样子。在这里“终于”一词又将他虚伪的一面一览无余地表露出来。

第三处:船长对这番谈话终于感到不耐烦了,冷冷地回答道:“这是个老流浪汉,法国人……他的名字叫于勒……于勒达尔芒舍或达尔旺舍,总之和这差不多的姓。”

当菲利普谈到船员于勒时,船长“终于”发怒了。此处的“终于”一词将人和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表现得彻彻底底。对自己的船员,船长不但不认识他,还背后骂他“老流浪汉”。于勒是船上年老的水手,而船长却不知道自己的水手姓什么,可见于勒的地位是何等卑微,遭遇是何等悲惨。

总的来说,莫泊桑语言的精妙之处集中体现在简练朴实而又富含深意,并且各个特性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融合。莫泊桑用其精妙的语言对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了出色的描绘,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1]付华春.冷静写实意味深蕴——谈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含蓄特色[J].驻马店师专学报,1992(2).

[2]邬梅.透过悲凉人生,洞察人性之美——我的叔叔于勒案例分析[J].文教资料,2012(10).

[3]王飞.异彩纷呈的心灵之音—解读<我的叔叔于勒>[J].语文教学通讯,2008(01).

猜你喜欢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于勒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分析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再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