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姑娘”词义演变探究
2014-08-15张君慧
○张君慧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在现代汉语中,“卫生”一词经常出现于“很卫生”“不卫生”“讲究卫生”“打扫卫生”等语境中,往往被作为形容词或名词使用。而今“姑娘”一词的词义相较于它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丰富度不及,存在些许差别。本文就通过具体的文献资料对这两个词的意义进行总结,探寻它们的最初意义和历时的演变脉络。
一、卫生
在先秦时期,“卫”和“生”大多是作为独立的词使用,虽连在一起出现却也不是一个词。例如在《黄帝内经·灵枢译解·营卫生会第十八》中“营卫”是一个专业的中医术语,指营气和卫气。“生”作为一个动词独立使用。
“卫生”作为一个整体使用最早见于《庄子》。
“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是卫生之经已。”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谓卫生之经已。” (《庄子·庚桑楚》)
此处“卫生”是动宾短语,郭象注:“防卫其生,令合道也。”是养生、保护生命的意思。在后代,“卫生”一直沿用此义。
在《宋史》中,“卫生”一词出现于很多的书名中,例如沈虞卿《卫生产科方》,这是“卫生”作为医学上的术语第一次出现,后来又有夏德懋《卫生十全方》、朱端章《卫生家宝方》,又《卫生家宝产科方》、《卫生家宝小儿方》、《卫生家宝汤方》等书。“卫生”在这时已经出现类似当今我们医学上的防病、治病的意义。在以上的例证中,“卫生”仍是动宾结构。
“卫生”作为形容词性短语和名词性短语使用是在清代,用作形容词即表示有益于健康的。例如:
“敝领事为优待军人、慎重卫生起见,事虽琐屑,情实迫切,为此商请贵洋务局,查照办理。”(《眉庐丛话·为俄兵辟地纳妓》)
“卫生”作为名词短语也广泛地使用开来,即表示合乎卫生条件的环境或措施,用法同今,而动宾结构的用法也逐渐消失。
“专门学科目为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高等政治学、法律属之,高等地理学、测绘属之,农学,矿学,工程学,商学,兵学,卫生学、医学属之。考验学生,用积分法。”“科目:人伦道德、教育学、教育制度、教育政令机关、美学、实验心理、学校卫生、专科教育、儿童研究、教育演习,并增入教授实事练习。”(《清史稿》卷一〇七)
由此可见,“卫”“生”由起初的单独成词逐渐发展为一个词,体现了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势。其作为动宾短语的使用方法逐渐被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的用法取代,意义随之发生了转变。
二、姑娘
“姑”和“娘”本身就是意义丰富的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即表示婆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姑娘”共分三个词条,分别是:【姑娘】〈方〉名:①姑母;②丈夫的姐妹。【姑娘】名“姑娘”:①未婚的女子;②〈口〉女儿。【姑娘】〈方〉名:对妓女的称呼。“姑娘”作为一个词使用最早见于元代,表达意义丰富,同现代汉语中“姑娘”表示的意义存在差别,下文便对此探究。
调结构、促优化、降成本、拓市场,争创综合效益最大化。近5年,兰州石化全力抓好资源、产品结构、加工路线、工艺操作和产供销“五个优化”,持续开展“十条龙”攻关和“全员发动、开源节流、挖潜增效、比作贡献”活动,推动炼化结构由燃料型为主向材料型为主转变,先后完成汽油加氢、柴油加氢、烃重组等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汽柴油国Ⅲ、国Ⅳ、国Ⅴ质量升级“三级跳”。今年9月,国Ⅵ油品投放市场,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了4个月,满足了西北、西南市场对绿色清洁油品的需求。
在元代南戏或杂剧作品中,“姑娘”表示姑母义最多。
(1)“他家对门卖烧饼的张妈妈,是钱贡元的妹子。姑娘说侄女,有何不可?[净争]我儿好聪明,姑娘说侄女,有何不依?小厮,取文房四宝过来。”(《全元南戏·柯丹邱·荆钗记》)
(2)“观中有我的姑娘,是白姑姑,在此做住持。”(《全元杂剧·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
(3)“先人在时曾定下俺姑娘的女孩儿莺莺为妻;不想姑夫亡化,莺莺孝服未满。不曾成亲。俺姑娘将着这灵榇,引着莺莺,回博陵下葬,为因路阻。”(《全元杂剧·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4)“小官别无亲眷,止有一个姑娘,年老寡居,近日取来京师居住。连日公衙事冗,不曾拜候。”(《全元杂剧·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
除表示姑母义,也表示丈夫的姐妹的意思。
“(丑)姑娘,你哥哥说道,刘郎去后杳无音信回来,未知死活存亡。不如嫁个门当户对的,也是了当。”(《全元南戏·白兔记》)
另外还表示未婚的女子,义同今天我们所谓的“姑娘”。
在此例中,“姑娘”表示未婚的女子,实际上就指女儿,因此“姑娘”有时也指女儿。
“姑娘”也有表示小妾的意思。
“他姑娘寄叫我三声义男儿末?(店小二云)不干我事也。(蔡净云)他寄借末?(店小二云)不肯。我吃他打了几下,他说你的姑娘,肯叫他三声义男儿末?(蔡净云)我有姑娘,肯受他的气?”(《全元杂剧·无名氏·鲁智深喜赏黄花峪》)
到了清代,“姑娘”有时也指已婚女子,时常带有讽刺的意味。例如:
“因这个媳妇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众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儿’。如今贾琏在外熬煎,往日也曾见过这媳妇,失过魂魄,只是内惧娇妻,外惧娈宠,不曾下得手。那多姑娘儿也曾有意于贾琏,只恨没空。”(《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在此,“多姑娘”其实是已婚女子,如此称呼旨在讽刺她的行为不端、轻浮而不守妇道。由此,“姑娘”也延伸出“妓女”之义。例如:
(1)“你老不用说了,我明白了。想来是将才串店的这几个姑娘儿,不入你老的眼,要外叫两个。”(《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2)“我问他道:‘听说你这里新来一个姑娘,为甚么不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二回)
(3)“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 (《老残游记》第二回)
由这些文献可见,“姑娘”一词的词义丰富度甚于当今。在现代汉语中,“小妾”义必然消失,表示姑妈或丈夫的姐妹通常都用“姑妈”或“姑姑”表示。虽然这种用法在某些方言中使用,但也不是普遍的用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词汇的意义在改变。“卫生”一词由各自成词的动宾结构演变为凝结一体的名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意义发生了变化。“姑娘”一词,也由于某些历史现象的消失,其中的某些意义不复存在,如小妾义。另外的一些意义如姑妈义不再具有全民性和普遍性。
[1]郭璞注,邢昺疏.尔雅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郭象注,成玄英疏.庄子注疏[M].中华书局,201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语大词典(第6版)[Z].商务印书馆,2012.